上甘岭战役中的“孤胆英雄”

西域孤驼 2022-10-21 15:43:54
军史发现丨上甘岭战役中的“孤胆英雄”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徐 彤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2-10-18 07:420

上甘岭战役中的“孤胆英雄”

■徐 彤

1953年8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平壤举行全国战斗英雄大会,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胡修道等应邀参加。图为一级战斗英雄胡修道同志报告他在上甘岭战斗中的英雄事迹,受到中朝英雄们热烈欢迎。资料图片

1952年,在激烈程度世所罕见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涌现出用胸膛堵枪眼的第2营通信员黄继光、在战场上爬行指挥的第7连排长孙占元、用身体接通电话线的第1营营部电话班副班长牛保才等战斗英雄,他们都以逾乎寻常的方式,完成了极端艰巨的作战任务。

其中有一位战士,他第一次上战场,就创造了人民军队战史上单兵作战的最高歼敌纪录,荣立特等功,获得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这位孤胆勇士,就是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第91团第5连战士胡修道。

1951年6月,胡修道离开家乡四川,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的1年间,他所在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在后方开山路。胡修道个子矮小,但力气过人,又特别能吃苦,爱动脑子。对于如何从一个农民转变成一名合格的战士,他思考良多:“每一次转折就是一次考验,次次考验都过硬,才算不虚度这一生。”

1952年10月14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发起一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作战。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主峰南4公里处,其左侧为537.7高地北山,右侧为597.9高地,是志愿军中部战线战略要点五圣山的前沿阵地。

11月1日晚,作为预备队的志愿军第12军第91团投入战斗。第12军采用“添油”战术,开展“小兵群作战”,即以一个组至两个班为单位进行战斗,少摆多藏,随时补充,讲求灵活机动和高效率的单兵作战。3日,第12军第93团投入战斗。5日,美军和南朝鲜军以4个营兵力在飞机、火炮及坦克配合下,向597.9高地发起重点进攻。

597.9高地呈人字形,志愿军利用周围大小山头构筑了12个阵地。位于主峰附近的3号、9号和10号阵地,是敌人攻击的主要目标。其中,9号阵地在前、10号阵地在右、3号阵地在左,呈掎角之势。

这天,胡修道与搬运弹药的战士滕土生一起,由班长李锋带着去守卫3号阵地。此时,饱经轰炸的3号阵地上,唯一的掩体是一块半人多高的石头。第一次参加战斗,胡修道就遇到了最猛烈的攻势。

天蒙蒙亮,敌人的炮弹就炸开了。这是胡修道第一次与敌人真枪实弹地作战,心情颇为紧张。

“沉住气,”班长指挥胡修道在石头后边观察动静,“敌人怕近战,不要自己先胆怯了。”又是一阵炮声,身下的阵地剧烈摇晃起来。胡修道探头一望,在敌炮火的掩护下,敌人越爬越高,越来越近。胡修道攥紧一根爆破筒,心中默数:50米、40米、30米……只听一声“开火”,他就贴在地上猛扔起来,爆破筒、手榴弹、手雷……不知过了多久,班长抓住他的手腕,说敌人已经撤退。

“打这种仗,要敢于把敌人放进来,再打他个措手不及。”班长正说着,敌人又上来了。

胡修道仔细观察着,约两个排的敌人如浊浪般层层涌上来。这一次,胡修道耐心地等待敌人靠近。他和班长用“包饺子”的打法,先集中火力向分散的敌群两边打,迫使敌人往中间挤,再向敌群投手榴弹。很快,他们在阵地上筑起一道铁闸,顶住敌人的连续猛攻。

浓烟消散,远处的五圣山渐渐清晰起来。“这个山头要紧得很,万一守不住,敌人一占五圣山,对我们就不利了。”听着班长的话,胡修道不由得攥紧拳头。

在班长的指挥下,他们连续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胡修道也很快适应了战场。可是对于胡修道而言,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没多久,9号阵地告急,班长李锋被连长调去支援。他再三嘱咐胡修道和滕土生:“我走了,你们要好好守住阵地,保持住咱们班的荣誉。”胡修道心里有些不踏实,可还是说:“班长你去,放心,保证人在阵地在。”

战斗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中午,补给仍送不上来。胡修道努力回忆着一些趣事,去分散身体的饥困。他记得有一回,有位叫刘兴文的苗族英雄要来连里作报告,自己早早就坐在山坡上等他。他以为,刘兴文一定是身高八尺、膀阔腰圆。可一见面,才发现刘兴文竟那样瘦小,还一脸孩子气。就是这样一位年轻战士,在金化郡朴达峰上,硬是打垮了敌人11次冲锋,毙伤敌100余人。

想到这里,他定了定心神,转到班长的指挥位置。炮袭又开始了。胡修道发觉这回的炮声很特别,打得猛,时间也长。他探头一看,成群的美军涌了过来。

胡修道的斗志一下被点燃了,带着滕土生拼命地包起“饺子”。溃退的敌人绝不会想到,把他们困阻在山坡上的,仅仅是两名初上战场的中国士兵。

很快,敌机投下一批燃烧弹,气浪、泥土、石块猛然砸在他们身上。按照规律,敌人马上就要冲上来了。他们摆好手榴弹,握紧枪,集中精神等待着,可一个敌人的影子也没有。

胡修道更加仔细地观察起阵地周围的情况。他发现,10号阵地前面有一大片黑绿身影正缓缓向上移动,一大拨敌军已经爬到半山腰。大概是见啃不下3号阵地这块硬骨头,敌军就转向临近的10号阵地。胡修道暗暗着急,那边的战友肯定是牺牲或受伤了,如果丢了10号阵地,敌人就可以俯射3号和9号阵地,597.9高地就保不住了。

硝烟弥漫,阵地前沿的轮廓已看不清楚,敌人的炮火把运动道路封锁得严严实实,援兵很难上来。胡修道突然意识到:如果我飞跑过去,赶到敌人前面,也许就能守住10号阵地。

这时,连部通信员正好来了解情况,胡修道连忙抓住他的手:“你暂时守住3号阵地!”说完,他与滕土生一起向10号阵地冲去。他左手提着一根爆破筒,用大拇指紧紧扣住拉火环,右手握着一颗手雷。他下定决心,要是敌人冲上阵地比自己晚一步,就用它们打退敌人;要是敌人先到了,那就同归于尽。

就在胡修道和滕土生要扑上阵地的关头,突如其来的弹雨把他俩压制在10米外的山梁上。他俩迅速滚到一个弹坑里,再爬向另一个弹坑。不知爬了多久,胡修道抬头一看,正好和敌人脸对脸遭遇了。敌人一愣,马上向他围拢过来。胡修道投出手雷,炸倒了一大片敌人,由于距离太近,自己也被震昏了过去。

他晕晕乎乎睁开眼,让滕土生赶紧去向连长报告情况,自己继续守在10号阵地阻击敌人。敌人改变了战术,紧跟弹着点,排成三角队形轮番涌上来。胡修道只能向敌群猛扔手榴弹,直至精疲力竭地躺倒在地上。就在这时,几名增援的战友上来了,让胡修道回3号阵地继续坚守。

冒着轰炸,胡修道猫着腰折返回3号阵地。此时,滕土生已负伤下了阵地。敌人终于弄清了守卫这3个阵地的中国士兵人数极少,还首尾相顾。于是,他们纠集兵力齐涌上来。

胡修道用牙咬住手榴弹弦,朝敌人甩去。片刻,雪白的弹弦落了一地。天色渐暗,胡修道又独自打退了敌人的十几次进攻。他意识到,敌人仍不甘溃退,可能还会有一轮猛攻。

阵地上,裹满灰沙的枪械大都拉不开枪栓了。为了给敌人营造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假象,胡修道把牺牲战友的帽子分散摆在阵地最前沿。他搜集着零星的弹药,给自己留了一根爆破筒。

一个人组成的这道防线,果然迎来最险峻的冲击。这回,足有两个营的兵力朝着3个阵地同时扑来。山下,二三百门榴弹炮、无后坐力炮和坦克炮齐轰向志愿军阵地。天上,敌机正疯狂俯冲扫射,猛掷汽油弹。胡修道不断变换着位置向敌人投弹,可敌人太散,怎么都打不退。这一次,他改成打“空炸”:把拉了弦的手榴弹在头顶绕一圈,再扔下去,用空中爆炸的弹片杀伤敌人。很快,他炸倒了几个,可还是挡不住敌人进攻的浪潮。

胡修道抓起只剩一盘子弹的机枪,跪在地上打了起来……直到连长在步话机里命令他找掩体,他才再次隐蔽到那块石头后面。霎时,一排排“喀秋莎”火箭炮弹从头顶呼啸而过,在敌群中炸开花。

各个山头的敌人都被击退了,3名战士赶来支援。此时,胡修道的衣衫都炸碎了,浑身上下黑漆漆的,却格外高兴:“敌人被打退了!阵地还是我们的!”

这一天,胡修道在没有任何补给的情况下,击退敌人41次进攻,创造了志愿军战士一人一天歼敌280余人的纪录。他是新兵,更是多面手,牺牲战友留下的冲锋枪、爆破筒、轻机枪,都是他杀敌的武器。他巧妙变换战斗位置,诱导敌人相信还有很多志愿军战士在战斗。

智勇双全的胡修道,书写了孤胆作战的光辉典范,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阻击奇迹。

6 阅读:266
评论列表

西域孤驼

简介:中年之前生活于广漠新疆,中年后迁居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