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也才几年的时间,中华大地刚刚经历过多年的战乱,民生凋零,百废待兴。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新的挑战也已经悄然而至,五十年代末期,我国的农业生产陷入了一个十分困难的境地,粮食极度短缺。
农业受创,粮食危机尤其是在1959年到1961年这段时间,我国连续三年发生了重大自然灾害,大旱,洪水,使得粮食大幅度减产。
1959年初的时候,人们还在回味着春节的喜庆氛围,殊不知,灾难已经悄然降临,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竟然是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面积的春荒。
当年的初春,山东,江苏等十五个省份同时发生了春荒的事件,河北山东等五个省份几乎田野荒芜,颗粒无收。
刚开始人们还可以凭借手中的余粮勉强度日,但1960年,灾情丝毫没有回暖的趋势,反而更加严重,灾情范围扩大了。
全国一大半的耕地都遭受了灭顶之灾,虽然当时全国的人口没有如今多,但耕地面积也同样不大,只有十六亿亩,而受到自然灾害的耕地面积达到了惊人的九亿亩。
直至今日老一辈的人回忆起那个时期还依然会谈之变色,当时背井离乡去各地谋生的人不计其数,路上因病去世,因为饥饿死亡的人也比比皆是。
两年内中国的人口总数呈现了大幅度下滑的趋势,并且非正常死亡的人口数越来越多,这一切的原因,就是两个字——缺粮。
我国当时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农业大国,城市人口的口粮基本都靠农村来的粮食供应,可就连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粮食也不够供应半个月的。
而作为我国工业基地的东北,以辽宁省为例,省内的粮食只够供应其工业城市一周的时间。
计划供应粮食1960年的下半年,根据我国粮食部同志们的统计,预计秋收之后全国将共收获一千四百亿公斤粮食,这意味着国家将继续缺粮。
周总理看着桌面上粮食部递上来的数据,眉头紧皱,过了许久后,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他在心里悄然下了一个决定。
周总理迅速让人在人民大会堂里准备开会,这次会议主要针对全国粮食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充分讨论。
参会的人员并不止各省的主要负责人,周总理特地邀请了受灾省份的基层工作人员一并前来,从上而下地听取各方的意见。
在会上,周总理认真听取了基层工作人员对农村实际情况的讲述,他知道这次的粮食危机不同以往,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经过充分的讨论,周总理和党中央其他同志确定了动员全党的力量发展生产运动,控制消费标准,加紧制作代食的方案,全国上下一心,共度危机。
1960年末,中共中央下达了紧急指示,要求秋收完毕的地区同志们动员群众一起在各地采集物资,齐心协力度过危机。
周总理也在这时成立了瓜菜代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一体统筹采集和制作代食品的工作,并进行具体行动的规划和指导。
1961年初,周总理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的会议上特别指出了农业问题的严重性,并表示农业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工业的发展。
周总理向会议上的所有代表表示,今年节约粮食是必需的,并且各地要想办法开源节流,越是特殊的时期越能体现出我们共产党人的主观能动性。
他还向各民主党派表示,我们共产党在历史上遭受过的危难不计其数,再强大敌人都没有将我们打倒,这次的粮食危机更不可能,请大家拭目以待吧!
这次会议之后,北方粮食厅每个月都会召开一次局长会议,中央要及时听取各方的汇报,及时处理各种问题。
还有对新疆棉布的供应问题周总理也有要求,那就是能省则省,今年不发或者少发布票,挺过这段困难的时期。
1960年的时候中央也发布了通知,除了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外,城市人口凭粮票供应粮食,最大限度地节约口粮,防止浪费。
周总理当时还主持着外交工作,本来粮食部的同志们提出对外宾可以印制专用粮票,这样节约下来的粮食预计会有近八千万斤。
但是这次一向厉行节约的周总理没有采纳粮食部的意见,他表示:新中国虽然困难,但是这些困难只是一时的,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而外交无小事,如果我们因为现在的危机而在外宾那里造成了不好的影响,那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将是极为不利的。
周总理决定不只对外宾不按粮票供应,连飞机轮船上的粮食,也不需要,因为这些地方有着大量的外宾和华侨,不该节约的地方我们一定要大大方方的。
同时,工人和知识分子的口粮也要按最高标准足量拨付,并且井下工人的口粮要粗细搭配,还要有酒和糖。
因为井下工人如果没有酒精的维持,容易引发伤寒,井下工人必须有六十斤的定量粮食,酒和糖需要多少再另行拨付。
高级知识分子,必须保证他们的营养需求,要有肉和鸡蛋,再苦也不能苦了他们,新中国的人才虽然不怕苦,不怕累,但是国家要最大限度地照顾他们。
呕心沥血,调配粮食每个地方粮食的调拨周总理都会亲自过目,那段时间周总理每天只有几小时的休息时间,西花厅的灯每晚都会亮到凌晨。
周总理还亲自制作了粮食调拨表,在这张表上,能一眼看出各省之间的粮食调拨情况和中央的粮食储备情况,那段时间,周总理每天都会在这张表上不停地计算。
各省缺粮,急需中央支援的报告每个星期都会出现在周总理的办公桌上,但是周总理没有过一句抱怨,默默地处理着一项又一项的工作,为了国家不辞劳苦。
他每天的饭菜都很简单,能吃粗粮就吃粗粮,有一次工作人员怕周总理熬坏了身子,为周总理炒了两个菜,也被周总理命令端下去分给别人。
他自己将全家的口粮标准都降了下来,邓颖超也在背后支持着周总理,那段时间,周总理又有了一个新的称号——全国粮食调度总指挥官。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周总理的统筹下,我国因缺粮而引发的危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农业危机被周总理死死地扼住了咽喉,没有酿成更大的祸事。
那几年粮食部门的同志都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周总理随时都会约见他们谈话,他们必须对粮食的具体数字和实际情况了如指掌。
有一次周总理问到江苏第一次收成的平均亩产是多少时,粮食部门的同志却忘记了,只记得大概的数字,周总理当即严肃批评了那个同志。
他表示,现在全国粮食的情况都装在你们的肚子里,你们难道对自己的身体情况也不清楚吗?以后的汇报只能用最准确的数字,一丝一毫都不能有差错。
从那以后,粮食部门的同志们每次在向周总理汇报工作时,都会带好纸笔,一边汇报一边和周总理一起计算,以防有任何错漏。
后来经历过那次危机的同志们常说,当年幸亏有周总理,否则,粮食危机不知道要持续到哪年哪月才能解决。
周总理做事事无巨细,在三年的时间里,关于粮食分配问题的大小会议就召开了近百次,与各级同志的谈话次数更是数不胜数。
更广为人知的一件事就是周总理在江西杯酒调粮的事,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那是在1961年的下半年。
杯酒调粮,用心良苦1961年9月中旬,周总理刚参加完庐山的中央工作会议,就拉着谭震林和罗瑞卿,马不停蹄地到江西省会南昌去视察工作。
周总理是当年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他对南昌有着别样的感情,就是在这座城市,他第一个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同志的枪声。
一路上周总理没有说一句话,他静静地看着眼前不断变换的风景,仿佛他还是当年那个满腔热血,为民请命的革命青年。
快到南昌的时候,周总理对罗瑞卿说:“我已经三十多年没有来过这里了,刚刚一直在想当年起义的事,真是老喽老喽。”
罗瑞卿也难得看到周总理那么高兴的样子,他表示,那这次一定陪总理好好在这里住一段时间,看看南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变化是不是如当初总理希望的那样。
9月18日晚上,周总理和江西省委的两位主要负责人杨尚奎,刘俊秀一起吃饭,周总理想的是,一起吃饭不会有距离感,这样谈起工作来更轻松,还节省时间。
周总理在饭桌上也不忘粮食问题,他向杨尚奎表示,江西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还是革命根据地,这几年江西的粮食产量确实提高了,你们干得不错,辛苦了!
杨尚奎没想到周总理会表扬他,受宠若惊,赶忙道:“这都是总理您领导的好,同志们齐心协力,这才会渡过粮食危机,我们的工作还要再继续努力才是。”
杨尚奎周总理让他们不必谦虚,工作优秀就要表扬,但是工作不能因此松懈,要牢记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其位谋其政。
此时负责农业生产的江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刘俊秀听到周总理的话,觉得周总理的话是对他们工作的一种认可,心里很是感动。
他举起酒杯站了起来,表示他想敬周总理一杯酒,因为南昌对周总理有着特殊的意义,周总理一别南昌三十多年,这次故地重游,他心里十分高兴。
周总理日理万机,难得有空和他们一起吃饭,刘俊秀说这杯酒他是为了周总理的身体康健才敬的,希望周总理三十年后还来南昌和他们把酒言欢。
大家一听刘俊秀的发言,都齐声喝彩,纷纷表示希望总理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三十年后还能来南昌游山玩水。
刘俊秀周总理看到大家如此热情心中也很高兴,但是他没有立刻喝了这杯酒,也没有拿起酒杯,周总理欣赏地看着刘俊秀点了点头后表示:“喝可以,有条件。”
刘俊秀急忙表示什么条件他都会满足,周总理的事就是在场所有人的事,其他人纷纷附和,因为他们都知道,周总理一向只有公事没有私事,一定不会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这时周总理表示那就可以,他把酒拿来,满满地斟上了一杯,提出了条件,那就是,喝一杯酒,江西的外调粮食增加一亿斤。
刘俊秀当时就愣在了那里,周总理继续说:“喝两杯就是两亿斤,这样吧,我们连干三杯,江西增加三亿斤外调粮你看怎么样?”
刘俊秀负责江西的农业生产,他心中清楚,增加三亿斤的外调粮难度十分大,再加上江西本身就有十二亿斤外调粮食的任务。
他表示,中央交代的任务他可以完成,但是再加三亿斤那就有些为难了,这时罗瑞卿给刘俊秀打气:“三亿斤就三亿斤嘛,难得总理开口。”
周总理心中有数,因为全国各省的粮食生产总量他都牢记于心,江西今年再增加三亿斤外调粮虽然有些多,但绝对不是什么问题。
而且江西的人均口粮高于全国水平,这几年的储粮也在稳步提升当中,国家也确实需要江西的支援。
这时刘俊秀看着周总理期望的目光,也明白此时周总理需要他们的支持,他下了决心,向周总理表示:“好!三亿斤就三亿斤,我们全力支持国家的工作,保证可以完成!”
周总理哈哈大笑,当即与刘俊秀连干三杯酒,三杯酒下肚,周总理的面色略微有些发红,并且也变得更开心了。
大家都知道,周总理这是为了粮食危机问题得到了解决而感到开心,也是看到同志们都齐心协力一起度过这次危机而开怀。
周总理事事不忘人民,不忘国事,他是中国人民永远怀念的好总理,正因为有周总理呕心沥血的付出,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总理,这盛世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