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与“师父”,一字之差,用法有何不同?

历史酿的酒 2023-08-13 23:19:43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其《师说》一文中,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师也可以称为“师傅”或“师父”,“师傅”与“师父”,一字之差,寓意有何不同,用法有何不同?

首先,从这两个词各自出现的历史上看,“师傅”一词更加久远。

语言是活的,是能够演变的,例如一些词语,虽然字形不变,但是用法却变了,这便是人们所说的古今异议。词语、语言等演变的基础、也是最基本的条件,是社会与交际。

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卑鄙”一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先帝不以臣卑鄙”,这里所说的卑鄙,仅仅指的是地位底下,是中性词,而时至今日,“卑鄙”一词成为了贬义词,指一个人品行恶劣。

“师傅”一词在历史中的演变,也极为有意思!

早在战国时期,便出现了“师傅”一词,用来指代传授知识的老师。然而到了秦汉时期,师傅被专用了,用来特指帝或者王的老师。三公三孤统称为师傅,其中,三公便是太师、太傅、太保;三孤为少师、少傅、少保,秦汉时期师傅的地位极高,因为称为“身为师傅,贵极人臣”

而到了南宋时期,“师傅”一词又回归初始的意义,民间传道授业的老师,也能称为师傅。

总而言之,从战国到秦汉再到南宋,师傅一词从没有排他性,到有排他性,最后归为没有排他性。

而“师父”一词,是在唐朝才出现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被称为师父。值得注意的是,元朝开始,人们也开始称僧侣、道士为“师父”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相对而言,“师父”的感情色彩比“师傅”更重些,旧时例如武行、戏班等等的徒弟,徒弟跟随老师一起生活,拜师学艺,不单单学艺,老师不仅仅起到传授弟子的本领的作用,同时也担负起指导弟子的品行,照顾弟子的起居等责任。

明朝的《西游记》一书中,孙悟空就曾说过:“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

时至今日,约定俗成的,人们大多称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父,而称士农工商中,各行各业中的专业人员为师傅。

0 阅读:27

历史酿的酒

简介:静静地,做一枚历史观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