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书法家的治学态度,宋曾敏行在《独醒杂志》卷三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东坡曰:“鲁直(黄庭坚字)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
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轻论,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
二公大笑,以为深中其病。
大致意思是说,苏轼对黄庭坚说:“庭坚啊,你近来写的字虽然清劲,但是笔势有时候显得太瘦,简直就像挂在树梢上了一条蛇。”
黄庭坚说:“苏老师的字我当然不敢妄加评说,但有时也觉得肥扁,很像是石头压着蛤蟆的样子。”二人相对大笑,认可对方说中了自己的缺点。
敢于面对批评,调整自我,这种谦虚、宽容而自律的治学态度,是他们之所以能在文风鼎盛的大宋时期脱颖而出,成为大书法家的重要因素。反之,故步自封、孤芳自赏的书写者,只能成为“写字匠”,气息呆板,一成不变。
黄庭坚书法被苏轼批评“死蛇挂树”
苏轼书法被黄庭坚批评“石压蛤蟆”
米芾也在《海岳名言》中说:“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是何等语?或遣辞求工,去法逾远,无益学者。故吾所论,要在入人,不为溢辞。”
米芾《蜀素帖》
不断的反思与自我批评、以及耐心、真诚地听取别人的批评,可以使你获得一个比较精确的角度,和一个比较高的起点。我们要学会敏锐、感觉、方法、思考与创造的基本功夫,设身处地地自我思考与调整,努力去成为一名真正意义的书法家。(很多人所谓的书法家,都是自封的)
所以说,想在学书法的道路上,不断求新脱变,就要不断的汲取他人的意见,才能不断的改善自我。想要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而熔炉一体,一定是需要自不断我反省和批评,否则食古不化、自以为是,必死无疑,最多成为写字匠。(来源书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