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离开抗战前线,彭德怀怕镇不住344旅,毛泽东派出黄克诚

烟寒若雨话秋风 2024-05-08 06:31:01

1938年,八路军344旅第687团团长张绍东,伙同参谋长兰国清竟然胁迫部众,叛逃到了国民党阵营。

张绍东一直是旅长徐海东的心腹爱将听闻此消息,纵使是威震八方的“徐老虎”,也难以承受住打击,气得吐了鲜血。

徐海东强撑着精神,又指挥了町店战斗,击毙日军801人,击伤920人。

身心俱疲的徐海东再次呕血,在众人的劝说下,他只好回延安养病。

每次作战,徐海东都挥舞着砍刀,冲在最前面,雷霆万钧的气势,如猛虎下山,让敌人胆寒。

在他的影响下,344旅个个都虎劲十足。

不过,这样的队伍往往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344旅除了徐海东谁都不认。

中央在讨论谁接替徐海东时,朱老总和彭老总,这两位元帅还有了分歧。

最后,还是毛主席亲自出面。

“共产党员,牺牲也要向前倒!”

1900年6月17日,徐海东出生于湖北黄陂徐家桥村的一户贫农家庭。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徐海东还不满14岁,就去当了窑工。虽然辛苦,可练就了一身好体魄。

对于自己的出身,徐海东非常自豪,他常称自己是“苦力”,他真诚的表示:“中国的穷人,农民和工人,都是好人——善良、勇敢、无私、诚实。”

入党以后,徐海东才认识到什么是革命。他终于觉得,劳苦大众有了出头盼头。

“共产党员,牺牲也要向前倒!”秉承着这样的信条,每次战斗,徐海东都很兴奋,他总是队列最前面的开路先锋。

敌人见了他胆战心惊,战士们见了他勇气倍增。

即使作战环境再困难,徐海东也是豪气冲天:“一个红军抵得上五个白军!”

徐海东作战勇猛,名声响彻鄂豫皖。不过,这引起了国民党的强烈仇视。

为了报复徐海东,反动派们不但烧毁了他家的祖屋,还杀害了烧了徐氏家族66口。

不过,这些行径,非但没能动摇徐海东的革命意志,反而让他变得更为坚定。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原红十五军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徐海东任旅长。

顾全大局的徐海东,不计前嫌,为了民族大义,与国民党并肩作战。

在华北抗日前线,徐海东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和晋察冀边区反“八路围攻”、晋东南反“九路围攻”。

日本侵略者一听到“徐海东”这三个字,都瑟瑟发抖。

强将手下无弱兵,徐海东是员“虎将”,他的部下也个个骁勇善战,而且极度信任他这位旅长。

令徐海东没想到的是,他手下的687团团长张绍东,居然逃到了国民党阵营。

张绍东打仗勇猛,深得徐海东真传。

可是,在晋东北连打了9仗之后,张绍东产生了“打了一辈子仗,就得享受享受”的想法。

张绍东和团参谋长兰国清一拍即合,二人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还跟大地主的女儿有所勾结。

事情即将败露之际,张、兰决定出逃。

在二人看来,国民党那边都是自己“志同道合”的“战友”,不如带队倒戈,继续奢靡的生活。

张绍东从红25军时,就跟着徐海东。八路军成立后,徐海东也待他不薄。

这份打击,对徐海东无异于晴天霹雳。

得知消息后,徐海东气到说不出话,还喷了一口血,自此落下了病根。

张绍东叛逃事件惊动了中央,也惊动了管辖344旅的首长朱德、彭德怀。

事后,朱德亲临344旅,主持检讨教训、肃清影响,并命副团长田守尧接任团长。

运筹帷幄,“徐老虎”再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

“看,从晋城到侯马只有一条公路。这条公路,途径阳城北部”1938年6月,徐海东指着地图,对副旅长黄克诚说:“就是这,町店。町店四面环山,地形复杂,我们就在这里设伏。只要鬼子敢来,定能演一出好戏,你看如何?”

“好!好!就这么定!”黄克诚同意道。

344旅在徐、黄二人的率领下,于7月初,抵达了町店附近。

战前会议上,徐海东指出:“日本鬼子目前仍十分骄横麻痹。我们要充分利用敌人这一弱点,把工事尽可能构筑在公路的近处,隐蔽在敌人的鼻子底下,打他个措手不及。在没有发布出击命令之前,各部都要注意十分隐蔽,不得轻敌。”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转眼部队已经埋伏了四五天,却迟迟不见日本人经过。

“敌人真的会来吗?”全旅上下,都冒出了这一的疑惑。

“一定会的!”徐海东笃定的说:“大家做好战斗准备,不得麻痹松懈!”

7月6日上午10点,侦察员报告,已经看见了日军从晋城开来的卡车。

“果然来了!”徐海东紧锣密鼓的做好了战前部署,并指示各部充分利用地形,尽可能的多杀几个日寇。

战斗打响后,344旅上下,如同嗷嗷叫的老虎,不要命的往敌人阵地上撕咬。

远的用枪打,手榴弹炸;近的用刺刀捅,大刀砍,战斗很快进入白热化阶段。

激战到黄昏,日寇残部不敢再战,丢车弃炮,夺路而逃。

徐海东再次发起冲锋命令,并亲自带队追赶。

町店一战,被誉为“第二次平型关大捷”,又一次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这场战斗中,344旅击毙了日寇801人,伤920人,俘虏4人,缴获步枪900余支、轻重机枪38挺,掷弹筒100余具,八二迫击炮15门,六零迫击炮18门,战马130余匹,焚毁汽车20余辆,并缴获军用物资一大批。

新华社发文《町店浴血战》,向全国报道;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也大肆表彰344旅的战绩。

战斗刚结束不久,徐海东因劳累过度,竟再次吐血。

副旅长黄克诚劝他,放下工作,好好休息。

徐海东摇摇头,婉拒道:“现在国难当头,我怎能休息?你们放心,我这是老毛病了,一打仗我的病就好了!”

徐海东继续废寝忘食的工作,结果咳血不止,大口大口的往外吐。

如果徐海东再不接受治疗,恐怕要因病牺牲了。

于是,黄克诚将徐海东的情况,向延安作了汇报。

在中央的命令下,徐海东终于离开抗日前线,回到陕北休养。

临走前,徐海东抱着病痛,含泪走完了344旅的一个连又一个连。

在向大家一一告别之后,徐海东才带着难舍难分的心情离开了华北前线。

谁压得住344旅的场?

徐海东离开后,谁接任344旅旅长,就成了朱、彭两位老总考虑的头等大事。

344旅是原红四方面军的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的红二十八军改编来的,徐海东和红二十五军来自鄂豫皖根据地。

徐海东又凭借超凡的个人魅力,赢得了大家的青睐。因此,344旅除了徐海东,谁都不认。

按理说,旅长走了,应该由副旅长黄克诚接任。

不过,黄克诚一直在从事政治工作。

抗战爆发后,黄克诚原本在八路军总部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打完平型关伏击战,344旅就到了五台山一带休整。

黄克诚奉命,去蹲点调查。

黄克诚发现,自从部队取消政治委员制度后,政治工作大大削弱,当即写了调查报告,建议恢复部队政治委员,报告由朱德、彭德怀、任弼时阅后送给毛主席。

毛主席立即批准,下令恢复政治委员和政治工作机关。

黄克诚是从中央苏区和红一方面军来的,所以,黄克诚并非344旅军事主官的最佳人选。

朱德倾向于让687团团长田守尧代理旅长,因为他是红25军的老同志,具备资历和能力。

不过,彭德怀认为,应该把343旅685团团长杨得志,调到344旅当代理旅长。

红军时期,杨得志就是先遣团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团长。是他一手指挥了飞兵破乌江和强渡大渡河,让红军一次又一次的绝处逢生,转危为安。

田守尧的作战经验虽然丰富,但他是在张绍东叛逃后,刚被提拔成团长的。资历明显不如杨得志。

毛主席得知了朱、彭二位老总的建议后,没有亲自出面斡旋,而是把任务交给了黄克诚。

毛主席表示,应该采纳彭德怀的意见。

原因有三:第一,打破344旅的“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如果提拔田守尧,反而助长了这种风气;第二,杨得志资历深厚、经验丰富,能够更好地指挥部队;第三,杨得志在长征中的表现,有目共睹。

会议上,黄克诚婉转的传达了毛主席的态度。

于是,杨得志接任徐海东,成为344旅的新任旅长。

杨得志果然没让毛主席失望,刚接班没多久,他就率队东进冀鲁豫边区,成了陇海铁路上的一根钢钉。

至于徐海东,他在延安休养一段时间后,感觉有所好转,便立刻请命前往华中,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

1939 年 12 月,他抱病指挥反“扫荡”作战,取得周家岗等战斗的胜利,巩固并扩大了皖东抗日根据地。

1940 年,徐海东病情严重,但仍随军参与指挥作战。

此后,徐海东长期治疗、休养,在担架上、病榻上度过了抗日战争的后五年和解放战争的岁月。

1955年,当徐海东得知,自己被授予大将军衔后,深感不安。

他对周总理说:“总理,我长期养病,为党工作太少了,授我大将军衔太高,我受之有愧啊!”

“海东同志,授你大将,是根据你对革命的贡献决定的。要我说,不高也不低,恰当!”周总理诚恳的表示。

徐海东的身体,一直没有好转,最终在1970年,含恨逝世于郑州。

参考文献:

金立昕.军事家徐海东[J].百年潮,2020,(06):37-48.DOI:10.16624/j.cnki.11-3844/d.2020.06.007.文献收录于中国知网

吴济夫.冀鲁豫边区抗日名将杨得志[J].文史月刊,2020,(09):28-33.文献收录于中国知网

吴楚婴.永远的楷模——苏焕清将军谈黄克诚[J].湘潮,2002,(05):4-6.文献收录于中国知网

0 阅读:77

烟寒若雨话秋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