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铸箭、造车、制氢,武汉首发工业软件十大场景

湖北资讯小站 2024-06-28 13:38:48

" 工业软件本身产生的 GDP 不大,但影响的 GDP 是以万亿计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出席 6 月 14 日召开的第二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时表示。

此次大会,武汉首次发布 " 工业领域工业软件十大优秀应用场景 ",入选的单位居然都是制造业巨头。长江日报记者带你走进多个 " 国内首家 "" 全球巨头 " 的制造现场,看看 " 软 " 猬甲如何成为最硬的鳞。

更快造火箭

从一天到半小时的飞跃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小卫星智能生产线。沈雷平 摄

位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专业提供商业航天运载火箭研发及发射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具备完备的固体和液体火箭研发与核心试验能力以及年产 20 到 50 发运载火箭的总装测试能力。其推出的产品快舟系列火箭是中国现役发射次数最多的固体运载火箭,其中,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多次打破航天发射最快纪录。

" 快舟 " 为何快?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鑫介绍,这离不开其在汉自研的 " 运载火箭全要素精益质量管控平台 "。这一场景也成为武汉 " 工业领域工业软件十大优秀应用场景 " 唯一一个 " 高端装备(航空航天)" 类应用场景。

一枚火箭从零散器件到发射升空,仅在武汉厂区就要经历四个阶段。" ‘造火箭’,对‘人’依赖较大,比如‘装配现场质量记录’相当于是制造过程的‘黑匣子’,以往依靠相机和纸质表单,一个工序就会产生上百张照片,纸质表单堆起来厚厚一沓。" 刘鑫介绍,工业软件及系统能持续收集火箭从图纸到实物过程中所产生的质量数据,目前已实现火箭总装测试全过程的 " 全数采 + 全数检 ",有效缩短质量数据整理时间,保障当前航天市场密集发射需求。

以星箭对接这一典型装配场景为例,质量数据整理的时间由原来的 24 小时缩减至 0.5 小时,质量报告生成时间由 48 小时缩减至 4 小时,不仅快,且能做到应检尽检,提高了火箭生产装配的质量可靠性。

刘鑫介绍,企业刚成为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还入选了工信部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试点示范企业," 软 " 实力已成了 " 硬 " 制造的重要一环," 唯有更‘精’、更‘快’,才能更好地满足卫星规模化、高密度、快速发射的需求,稳稳托举武汉航天产业一飞冲天 "。

生产更柔性

可产上万种不同型号光产品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端光电子器件产业基地,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工作。记者 周超 摄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光迅科技 ")是国内首家上市的通信光电子器件公司。据第三方统计,光迅科技全球市场份额位列第四。

在其自建的数字孪生智能化生产车间内,生产 24 小时不间断,具备时产 2 万个芯片、7000 只光模块、6000 只无源产成品的批量供货能力,为全球 30 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一流的光电子产品。

" 光迅科技每年生产的产品数量达数百亿件,不同型号的产品有上万种,且市场变化快、客户需求急,柔性制造是必然选择。我们使用自研工业软件系统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链条管控。" 光迅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

光迅科技的 " 光电子器件生产制造过程控制与管理系统及 A-MES 平台 ",能提供从颗粒级芯片到成品级光通信产品的生产制造全流程支撑,不仅自用,还输出到上下游合作企业中。

在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总装车间,看得见的是头顶来回穿梭的自动化车门输送线、移动机器人,看不见的是工业软件构建的 " 生产过程资源管控 " 系统,能实现数字化车间与实体车间相融合的生产数字孪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

" 工业软件的应用,已成为岚图高端新能源整车生产智造体系的重要一部分。" 岚图汽车数字化系统项目经理沈佳明介绍,该工厂能够同时满足轿车、MPV、SUV 等车型共线随机混流生产。

新赛道路更宽

软件串起氢能产业链

葛化集团。

武汉有一家叫 " 中极氢能源 " 的企业,2018 年就建成了武汉第一座示范加氢站,此前一直是外购氢气供应武汉试运行的氢能源车。经政府牵线,葛化集团和武汉中极氢能源合作,在云梦成立湖北葛化中极氢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葛化中极 ")。

葛化中极董事长陈飞介绍,原料氢输送到葛化中极后,氢气纯度被提升至 99.999%,再由高压氢气长管车运至武汉等地加氢站。

" 当地一家氯碱化工厂生产烧碱过程中生成的‘副产品’氢气,经过一条长约 300 米的原料氢管道,跨越马路,被输送到我们厂区,再经过压缩、提纯、再次压缩及充装,成为氢能源车的‘粮食’,被运往加氢站、注入车辆。" 陈飞描述了这个长长的过程。他介绍,氢气的生产、储存和运输成本控制是氢能产业面临的瓶颈之一。

" 如何才能实现未来氢能的制、储、运、加体系高效运行?" 陈飞介绍,在武汉中极 " 数字氢能 " 工业软件系统搭起的 " 氢能源安全监管与运营指挥 " 场景中," 制氢—运氢—加氢—用氢 " 环节都被投射到数字孪生后的虚拟平台上,能实现氢能全产业运行周期管控," 比如下游用氢的车辆增加,很快就能反馈到上游制氢环节,能快速更新生产计划,预测投入产出效益及市场变化,中游的加氢站运营方也可根据市场情况加建站点——构建了开放式的氢能生态圈后,通过加大应用、降低成本,大家都有得赚,氢能应用,就能越‘跑’越便宜 "。

来源:长江日报

0 阅读:0

湖北资讯小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