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成功后,下场有多惨?老师可不会告诉你这些

锵锵文史局 2023-11-07 13:38:48
前言

毛遂,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曾经在楚国为赵国求援,成功促成了合纵抗秦的盟约,被平原君赞为上客。

这是我们从历史课本上熟悉的毛遂自荐的故事,也是一个典型的成功学范例,让我们敬佩毛遂的智慧和勇气,羡慕他的功名和荣耀。

但是,你知道吗?毛遂自荐成功后的下场,其实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甚至可以说是十分惨烈。

老师可不会告诉你这些,因为这些事情可能会打击你的积极性,让你对历史产生怀疑和不信任。

但是,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我们有必要了解历史的真相,探究毛遂自荐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他的成功又是怎样的代价。

一、赵国求援,楚国不从

公元前258年,秦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急,派出平原君赵胜前往楚国求援。平原君是赵国的名臣,曾经在赵孝成王面前力劝不要与秦国结盟,而要与楚国合纵,以抵抗秦国的侵略。

他的话得到了赵王的赞同,于是赵国与楚国结为盟友,共同对抗秦国。平原君此行,带了二十名门客,其中就有毛遂。他们希望能够说服楚考烈王出兵救赵,以解赵国之围。

然而,当他们到达楚国时,却遭到了楚王的冷遇。楚王对赵国的求援并不感兴趣,他认为赵国是自作自受,早就该被秦国灭亡。

平原君听了楚王的话,十分气愤,他辩驳说,赵国与秦国结盟,是为了暂时缓和两国的矛盾,以图后来的反击。他还说,楚国如果不出兵救赵,就是自掘坟墓,因为秦国灭了赵国,就会接着灭楚国,到时候楚国就没有盟友可求了。

平原君说了半天,楚王却不为所动,他只是敷衍应付,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平原君见楚王不识时务,心中十分焦急,他知道赵国的时间不多了,如果再拖下去,赵国就会被秦国灭亡。

他急需有人能够帮助他,说服楚王出兵。这时,他想起了毛遂。

二、毛遂主动求荐

毛遂是平原君的门客,他在平原君的门下已经三年了,但是一直没有什么作为,平原君也没有注意到他。

当平原君要选二十名门客去楚国求援时,毛遂主动自荐,说他愿意跟随平原君一同前往。

平原君问他,你在我门下三年了,怎么没有什么名声呢?毛遂回答说,我今天才要求放到袋子里,如果早把我放在袋子里,整个锥子一早就刺出来了。

平原君听了他的话,觉得他有些才气,就带他一起去了楚国。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谈了半天,楚王却不肯答应。

毛遂自请进入楚宫说服楚王,他一进入宫中,便用剑指着楚王,镇定自若地向他道来“唇亡齿寒”的道理。楚王被毛遂的话震惊住了,从而动摇了他的想法,便答应了出兵救援。

三、兴功立业 重用朝堂

毛遂成功后,平原君把他带回了赵国,向赵王推荐了他的功绩和才能。赵王对毛遂十分赞赏,封他为上卿,授予他重要的职务,让他参与赵国的政治决策。

毛遂也不辜负赵王的信任,他在朝堂上积极发言,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方案,为赵国的政治改革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他还与平原君一起,继续推动合纵抗秦的战略,与楚国、齐国、韩国、魏国等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共同抵抗秦国的威胁。

他还多次出使各国,以他的口才和智慧,化解了许多的危机和纠纷,增进了各国的友谊和信任。毛遂的名声和地位,都在不断地提高,他成为了赵国的名臣,也成为了合纵的领导者,他的功绩和才能,都得到了各国的赞誉和敬仰。

四、自刎身亡

但很快,毛遂的一世英名毁在了赵国下一任君主赵偃的手中。赵偃是赵王的次子,为人心胸狭隘,心术不正。但他看不起自己已经身为储君的哥哥,一心想要夺嫡。

为此,他拉拢了许多朝臣为他出力。当时毛遂是赵王重用的人,赵偃也将主意打到了毛遂的身上。

赵偃利用高官厚禄诱惑毛遂,久而久之,毛遂逐渐被权势蒙蔽了双眼,在他的运作之下,太子被送去了秦国做人质,赵偃则成为了下一任继承者。

赵偃继位后,搞得朝堂乌烟瘴气,百姓苦不堪言。这时候的毛遂终于后悔了,他当初的决定是一项祸国殃民的选择。

正巧此时,赵国北方的边境遭到了燕国的突袭,赵王急需一名将军前去边境作战,为此他想到了毛遂。

但毛遂的才干并不在带兵打仗上,尽管他推辞了很久,但此时朝堂上并无良将,他只能带兵前去。

果然,毛遂并不擅长作战,赵军被燕军大败,只剩下少数残兵逃了出来。毛遂自知罪孽深重,便长叹一声,拔剑自刎了。

可以说,赵国的灭亡也有毛遂的成分在。他从无名小卒一跃成为赵国的重臣,却因自己站错了队伍导致了赵国的内乱。真是可悲可叹。

1 阅读:136

锵锵文史局

简介:欲穷千里目,锵锵文史局。欢迎关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