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冠华归葬故乡盐城受阻,苏州:盐城不要我们要,葬哪里都可以!

科技舍 2024-08-26 15:08:45

1983年9月22日,饱受病痛折磨的乔冠华在医院去世。

现在的人可能对乔冠华不太熟悉,但对那个年代的人来说,他是一个传奇人物。

乔冠华曾担任中国外交部长,早些年还为革命事业做过很大贡献。

奇怪的是,他的讣告仅有短短40字,临近安葬的时候,还在盐城遇到了重重阻碍。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天之骄子乔冠华

故事还得从他的职业生涯开始,他这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

乔冠华出生在江苏盐城的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就聪明过人。

别的孩子还在玩泥巴的时候,他就跟着先生在私塾里读四书五经了。

到了学校,他的成绩更是出类拔萃,同学们都说,他天生就是读书的料。

天之骄子,少年意气风发,1929年,乔冠华以全届最小的年纪考入了清华大学。

在这个中国最高学府里,他如鱼得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就连外国教授都赞叹不已。

大学毕业后,乔冠华远赴日本,在东京帝国大学深造。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个不起眼的选择,竟然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那段时间,他广泛涉猎,尤其醉心于军事理论,甚至打算弃文从武,保家卫国。

身处异国他乡,乔冠华练就了过人的胆识和谋略,为他日后的外交生涯奠定了基础。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大地腥风血雨,乔冠华闻讯归国,毅然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他先是在香港《华商报》任编委,亲笔写下一篇篇慷慨激昂的时评,为抗战摇旗呐喊。

后来在组织同志的介绍下,他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这样,一个不羁的少年,一步步走近了历史的舞台中央。

由于表现出色,乔冠华的职务一路攀升,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的外交家。

就连毛主席都赞叹:“乔冠华的文章,足足抵得上两个坦克师!”

1955年,乔冠华作为中国代表团顾问,随周恩来总理出席了著名的万隆会议。

在这个世界性的大舞台上,他机智敏捷,应对自如,为新中国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支持。

周总理对他赞赏有加,只要有乔冠华在,代表团就放心了。

然而,让乔冠华名垂青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还是因为他在联合国的精彩表现。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乔冠华作为代表团团长,踌躇满志。

在联合国会场上,他做出铿锵有力的发言,字字珠玑,句句惊人,引世界媒体瞩目。

那一刻,中国人民真正挺直了腰杆,扬眉吐气,重新屹立于国际社会的中心。

让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乔冠华在联合国会场上的那一声长笑。

面对外国记者的百般刁难,乔冠华非但不恼,反而仰天大笑。

他的笑声坦荡豪迈,自信从容,笑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尽显新中国的气魄。

而那张乔冠华仰天大笑的照片,至今还印在联合国的档案里,成为一段佳话。

遗憾的是,乔冠华和他的第一任妻子龚澎,没能安享晚年。

龚澎他的革命伴侣,但不幸早逝,乔冠华悲痛欲绝,几度想随她而去。

但理想和责任,让他重新振作,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正当他事业如日中天时,爱情却悄然来敲门,这时,他已年过半百,却遇到了真爱。

人们常说,爱情不分年龄,当乔冠华遇到章含时,他才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章含之是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外交官,两人因工作结下缘分,总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

第一次见乔冠华,是在一次外事活动中,乔冠华当时已是外交部长,而章含之还只是一名普通的翻译。

乔冠华却对这个年轻女孩一见倾心,他被她的才华和气质所吸引。

她情不自禁地被他吸引,但也担心自己配不上他。

就这样,两个人在外交舞台上并肩作战,默契配合,心照不宣。

但私下里,却都在暗自思念,却又不敢表露,直到相处多年后,才逐渐放下拘束。

1982年,乔冠华被确诊患上了肺癌,而且情况十分严重,面对病魔的侵袭,乔冠华显得异常坦然。

天不遂人愿,即便钱冠华享受着优渥的医疗资源,却还是没能战胜病魔。

1983年9月22日,乔冠华的病情持续恶化,最终主治医生无能为力,离开了人世。

在弥留之际,他紧紧握着章含之的手,眼里满是不舍,他希望自己能葬在自己的老家盐城。

按照他的遗愿,葬礼一切从简,他的后事没有大张旗鼓,没有隆重的追悼会,甚至连讣告都简单到令人吃惊。

人们只从一则简短的新华社电讯中得知,这位外交家、革命家,已经悄然离世。

但乔冠华的影响,却远未消失,他的骨灰安葬,经历了一番波折,也由此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乔冠华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魂归故里,落叶归根。

然而,1983年他去世时,盐城地委却找了个理由,婉言拒绝了其家属的请求。

章含之悲痛欲绝,几度晕厥,但还是强撑着,带着乔冠华的骨灰,离开了盐城。

就在她几乎绝望时,吴县,也就是今天的苏州,伸出了援手。

当地领导慷慨表示:“盐城不要,我们要!太湖之滨,洞庭山上,他夫人愿意葬在什么地方就葬在什么地方。”

这让章含之非常感动,经过深思熟虑,乔冠华的骨灰最终安葬在了苏州的洞庭东山。

尽管他生前与苏州并无渊源,但这座美丽的城市,却成为了他最后的归宿。

苏州领导之举,是吴县领导对一个革命家的敬重,更是对一个外交家的礼遇。

岁月流转,时过境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很多事情出现了变化,人们对乔冠华的评价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盐城也渐渐意识到,乔冠华是他们的骄傲,是他们的财富,于是,盐城开始了“迎回乔老”的行动。

城市主干道上,有的道路被改名为“冠华大街”;而乔冠华的故居,也批准修建纪念馆。

为了完成乔老的遗愿,人们甚至提出,要将乔冠华的骨灰迁回盐城,让他回归家乡。

消息传出去之后,社会反响很大,有人觉得老人家入土为安,不应该大费周章迁墓 。

也有人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苏州方面没有阻拦,反而表示支持。

在各方的努力下,乔冠华的骨灰终于回到了盐城。

现如今,在他的故居旁,一座简朴的纪念碑矗立着,诉说着这位伟人的传奇一生。

而盐城也有了一个新的地标,一个个纪念场所,为后人创下无数精神财富。

谨以此文,纪念乔冠华先生,感谢他为祖国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

1 阅读: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