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为啥喜欢拍反战电影?其实和盛唐诗人写边塞诗类似

鱼思羽 2020-10-22 16:29:37

说起来有点讽刺,美国是这个世界最好战的国家,自从二战以后,美国几乎没有哪天不打仗,比较久远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最近几十年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美国大兵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然而美国却是这个星球拍摄了反战题材电影最多的国家。

两相对比一下,大家仔细回忆回忆,咱们中国拍摄过反战题材电影吗?

没有吧。

这个真没有。

那么,是咱们中国人民不爱好和平吗?是咱们中国人民喜欢战争吗?

那指定不是啊。

所以,这就很奇怪了。一个穷兵黩武的国家,天天喜欢宣传反战;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从来不宣传反战,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真相很残酷,只有那些天天打来打去的国家,才有资格思考反战;天天挨打的国家,怎么可能会反战?这就好比胖子才会思考减肥这回事,都营养不良了,减的什么肥?

从这个角度来看,二战以后的美国和中国的盛唐时期很像很像。美国人拍反战题材电影那股劲头,和当年盛唐诗人写边塞诗,真的是异曲同工。

美国人拍的反战题材电影,主要集中在越战方面。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拍摄的以越战为题材的电影有上百部。

越战对于现代美国的社会文化有极其深厚的影响。这是美国二战之后伤亡最为惨重的一场战争;这是一场美国人在局部战场不断取得战斗胜利,然而最终却输掉的战争;这是第一次激发美国本土大规模反战游行的战争,特别是惨烈的战争场面在电视上广泛传播以后,更是激发了婴儿潮一代年轻人的反战情绪。

1975年美军彻底从越南撤出以后,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反思越战电影。最有代表性的大概是这4部。

分别是1978年的《猎鹿人》

1979年的《现代启示录》

1986年的《野战排》

1987年的《全金属外壳》

这4部电影里面,《猎鹿人》和《野战排》获得过奥斯卡最佳电影,《现代启示录》则获得了戛纳最佳导演金棕榈奖,库布切克的《全金属外壳》虽然没有获奖,然而影响力也非常深远。

这4部电影里面,《猎鹿人》和《野战排》相对写实一点,严肃探讨了越战对普通美国人的心灵扭曲和伤害,其中《野战排》着重描述了战场上的杀戮如何异化人性,惨烈的厮杀如何让人兽性大发;《猎鹿人》则重点关注这场战争对那些士兵的后续伤害,他们回到本土,然而战争的后遗症一直存在。

大多数的越战题材电影,以及美国电影里面后来的关于伊拉克战争等相关作品,它们所关注的点基本和上面这2部相似,认真思考战争对普通人的精神伤害。

而电影大师库布切克和科波拉则从思想的高度思考越战对整个美国,甚至整个人类的影响。《全金属外壳》和《现代启示录》与其说是电影,更像是一个寓言。战争是如何摧毁一个人的人格,进而彻底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某些准则,从《现代启示录》这个片名,你就可以看出科波拉甚至想讨论到宗教高度了。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很多越战题材电影,限于篇幅就不过多展开了。

总而言之,美国人对越战的反思确实非常深,毕竟越战给美国普通人带来的痛苦确实很多,而这也确实是一场不义的战争,并非像二战打日本人那样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为这样一场看不到前途的战争,让那么多的年轻人到战场上送死,确实看不到什么意义,因此当年越战激发的反战情绪真的特别强烈。

同样的,历史上的盛唐时期,不断的对外战争,也并非都是正义战争,很多战争也是为了统治阶级的一己私利,给普通百姓带来了巨大痛苦。很多大诗人,一边在写各种夸耀武功的边塞诗同时,也在反思战争。

比如李白,既写过“直为斩楼兰”,又写过《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杜甫写过《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这些诗基本上都在反思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巨大伤害,打仗毕竟要死人。多少中原百姓,源源不断奔赴西域边疆,就此埋骨异乡,再也无法生还。

这些反思战争的诗作里面,最著名的大概是这句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战争带来的妻离子散,给劳动生产带来的巨大破坏,这些社会现象,诗人看在眼里,自然有所触动,有所思考。

中国古代诗词创作高峰,历来公认唐诗宋词是两座高峰。

然而唐诗里有大量的边塞诗,大量的关于战争题材的诗篇,可是我们仔细回味宋词,却找不出类似的作品。

仅有的几个,大概有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以及后来辛弃疾写的一系列回忆军营的词,最著名的是那首《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不过,严格说来说,这些词和唐人写的边塞诗并不一样。最大的区别,就是气质不一样,表达的主题和情绪也不一样。你看唐人动不动就“斩楼兰”,“不教胡马度阴山”,何等豪气冲天。而宋人写的这些关于战争题材的作品,处处透露着一股颓丧之气,不管是范仲淹,还是辛弃疾,都有一股不得志的郁结之气。

为何?

原因很简单。因为宋人在对外战争中基本上是挨打的那一个。不是被辽人打,就是被金人打,后来终于被蒙古人灭了国。

你想想看,天天被动挨打,怎么可能写出唐人那等豪迈诗篇?盛唐那可是天天逮着别人揍啊。

所以只有唐人才会反思战争。

同样的逻辑,当今世界也只有美国人才会反战。只有那些天天出去打别人的人,才会反思战争,因为他们的很多战争是不义之战。

0 阅读:52

鱼思羽

简介:影评人,专注于撰写深度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