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银:写隶书,入古再入古丨私享艺术

私享艺术 2024-09-23 15:36:03

李守银,1965年出生,斋号逸海堂、问耕堂、心斋、雨点楼。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协隶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工作室导师,“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授课专家,徐州书画院书法研究分院副院长,徐州市书协副主席兼正书创作委员会主任。多次参与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展览评审工作。

隶书对联:汉书下酒 秦鉴观心-224cm×50cm×2

余曾拜读吴昌硕“汉书下酒,秦云炅河”隶书对联,仰观先贤墨迹,笔沉墨饱,雄强宽博的格局,至今难以忘怀。

此件八尺联,上联沿用缶翁的“汉书下酒”,将其下联改为“秦鉴观心”,兴之所至,试以大字隶书为之,一挥而就。然书毕观之,未及前贤笔力之万一,隶书的质朴、沉雄、博大的气象,我心向往,仍须入古,再入古……

当代隶书创作浅析(节选)

文/李守银

新时代下,由于互联网的推动,书法艺术也发展到一个更加火热的时代,隶书创作随着书法爱好者的推进而得到了长足发展。这其中,国展和大型书展的作用,更是不能忽略的。正规的大型书法展览本身出发点不用置疑,比如国展,其对书法发展的推动和贡献巨大,意义也是深远的。但随着各种参差不齐的展览滥觞,“展览体”这些年来依然大行其道,隶书俗化现象并没有多大改观。

从取法上来看,借鉴古法、推陈出新者蔚为大观,但仍有不少创作者入手就学清人,甚至学时人,尤其谁是评委就学谁,谁入展得奖就学谁,长相相近,格调不高。学隶书没有一个深入临习和感悟多种经典汉碑的过程,你想写出高古朴厚的汉代隶书气象,那是不可能的。取法必须从汉碑深入,这是我历来对隶书取法的主张。慢功出细活的过程虽然最折磨人,但有朝一日破茧而出,也必定光华璀璨。

从创作现状来看,隶书创作现状可圈可点,但创作设计化、小情调、小趣味者也不在少数。原因何在?理念俗化了。个人识见局限、庸师被动引领、国展名利趋势、跟风写隶等等也是原因之一。而当前网络书法教学则呈现出针对性差、线上互动性差、学生主动性差,线上直播教学对老师要求高等现象。而隶书创作相较于楷书和行草,与当代人隔得更远,网络教学对其理解与驾驭的难度显然也更大、更复杂。

如何解决呢?在取法上,向古人看,向汉碑学。中国书协曾提出“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十六字方针。在创作上,要去设计化。去设计化,才能回归隶书大朴返真的本质。

—— END ——

出品人:王成业

学术顾问:阴澍雨

学术主持:刘大石

特邀编辑:杨公拓 运营责编:刘 慧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