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飞:刘少奇第三任夫人,走完长征的巾帼女杰,离婚后成为法学家

史在没有弦 2024-09-13 02:53:26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编辑:史在没有钱前言

谢飞曾是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开拓者,活跃于抗日战场并深度参与国家法制教育事业。从13岁投身革命起,她的一生都在为理想而战。尽管大家熟知她曾是刘少奇的前妻,她的身份远超此框架。为何谢飞的个人成就与牺牲往往被她的婚姻所掩盖?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1913年2月3日,在广东省文昌县的一个贫穷农家,迎来了一个新生儿的啼哭声。这位刚出生的女孩被她父亲命名为琼香,寓意着家乡的芬芳。她的父亲怀揣着对女儿未来的美好愿望,却未曾想到她的人生会经历多么激烈的风雨。

当时社会普遍观点认为,只有富家女才有资格进私塾,而像琼香这样出身贫寒的女孩应当早日出嫁以减轻家庭负担。尽管如此谢父不惜借债,也要支持女儿的学业,这在邻里间引起了不小的议论。对此谢父只是笑而不语,他坚信女儿的潜力:“我的女儿生来就是读书的料。

谢琼香不负父亲厚望,11岁时便考入海南公学,13岁更进一步考入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开始了正式的教师教育。在师范学校,她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初步理念,这深深触动了她年轻的心灵,她决心投身于国家的革命事业。

14岁那年谢琼香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很快成为文昌县湖山区团支书和妇女协会的积极分子。她参与了当地的农民赤卫队活动,并在革命斗争中表现出色。

不幸的是由于反革命政变,她的家庭遭受了巨大的打击,12名亲人被捕并惨遭杀害,家园三度被焚。尽管遭受重创她的决心未曾动摇,同年8月,她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相信共产党能够为她的家人复仇,也能够带领中国走向光明的未来。

从此琼香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她更加努力地学习,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热情。谢父的话成为了她不懈努力的动力,她真的是那个“会读书的”。凭借卓越的才智和忠诚,她很快被党组织派往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学习并执行秘密任务。

在外国她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还积极参与了中共临时委员会的工作,负责文书和掩护任务,这些经历为她日后的革命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年仅16岁时,谢琼香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她的能力和承诺,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贡献着青春和智慧。

1932年,谢琼香接到了党组织的调令,返回国内开展革命工作。回国后她迅速融入斗争形势,并通过深入到各个学校开展宣传工作,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鼓动更多的群众投身抗日运动。她的讲演充满激情,常常使人们热泪盈眶。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和工人加入到抗日的队伍中,形成了强大的爱国力量。

仅仅半年之后,谢琼香又被调到市委,负责重要的机要工作。她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尽管每月的生活费只有八元,但她懂得精打细算,自己省下钱来购买布料,亲手缝制了一件件优雅合身的旗袍,装扮成贵妇人的模样,巧妙地躲避了敌人的严密搜查。

凭借这一伪装,她多次成功保护了党的机密文件免于泄露,在暗流涌动的地下斗争中,她机智与勇气并存。在这一过程中谢琼香迅速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坚定的革命家,她的勇敢与智慧得到了党组织的高度评价。

1934年的一次在江西苏区的会议上,谢琼香远远地目睹了刘少奇的身影。随后在长征的艰难道路上,她又有幸听到了刘少奇的激励士气的演讲。尽管两人未曾有过直接对话,但谢琼香对刘少奇的印象逐渐深刻。

长征途中,女红军面临极大的挑战。在一次行军途中,为了减轻负担,提出雇佣民夫的提议需要得到刘少奇的批准。谢琼香和几位同志被推选出去向刘少奇请示。紧张之下,谢琼香一时语塞,刘少奇却以轻松的口吻打破僵局,不仅同意了请求,还赢得了谢琼香的好感,她开始觉得刘少奇不仅严肃而且非常亲切。

1935年10月,长征胜利后,刘少奇通过邓颖超向谢琼香表达了结婚的意愿。谢琼香虽然对刘少奇年长自己14岁初有所犹豫,但在邓颖超的鼓励下,她接受了刘少奇的求婚。他们用简朴的方式举行了婚礼,仅花费几元钱购买了些酒水和花生,邀请了几位亲密的中央领导共襄盛举。

婚后谢琼香改名为谢飞,成为刘少奇的得力助手,不仅负责机要文件的抄写,还精心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在共同的革命目标下,两人并肩作战,共同为新中国的未来奋斗。

历史的洪流往往不容人事尽如人意。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刘少奇和谢飞的生活骤然陷入忙碌与紧张。他们奔波于延安、太原和临汾之间,一边策划抗战工作,一边时刻警惕日军的追击。在这样严峻的环境下,谢飞感到自己的能力还远远不够,无法承担更多革命责任。她内心那股不服输的倔强涌上心头,决定回到延安党校,进一步学习和提升自己。

尽管刘少奇当时也在延安,但由于繁重的工作与学习任务,二人聚少离多。即便身处同一座城市,谢飞与刘少奇也常常见不到面。随着抗战形势的日益严峻,刘少奇决定将他与亡妻所生的两个孩子——刘允斌和刘爱琴接到延安,安排他们与谢飞见面。谢飞虽然没有亲生孩子,但对这两个孩子十分喜爱,耐心地照顾他们。尽管党校的课程和任务非常紧张,谢飞总是设法抽出时间回家,关心孩子们的成长。两个孩子也逐渐对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亲切地称她为“谢妈妈”。

1939年,刘少奇接到命令前往河南执行重要任务,临行前将孩子们托付给谢飞,嘱咐她继续照顾好他们。谢飞一如既往,担起了母亲的责任。多年以后,刘允斌和刘爱琴回忆起谢飞,满怀感激之情,称她为“如同亲生母亲一般的人”,这段特殊的亲情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显得尤为珍贵。

三个月后党组织也调动了谢飞,安排她加入新四军,继续为抗战工作贡献力量。在战争日益紧张的局势下,谢飞和刘少奇各自全身心投入战斗,彼此的联系日渐减少。1940年,谢飞奉命前往皖南为刘少奇送信,途中遭遇日军封锁,二人从此失去了联系。这次意外的分离,不仅让谢飞面对了外部的险境,也促使她重新审视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谢飞自幼坚韧独立,她逐渐意识到,和刘少奇在一起,她似乎总处于他光环的阴影之下,无法真正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个性。随着长时间的分别,原本深厚的感情也开始变得疏远,再加上两人没有共同的子嗣,这段婚姻中的责任和牵绊也显得更加淡薄。在反复权衡之后,谢飞决定主动终结这段婚姻,斩断与刘少奇的革命牵连,走上属于自己的革命道路。

1941年春天,谢飞与她的新伴侣在苏中抗日根据地的一间简陋草房里,举行了一场简单却充满喜悦的婚礼。他们的婚礼没有豪华的装饰,也没有丰盛的宴席,只有战友们的祝福和革命精神的交融。两人以最朴素的形式,建立起一个幸福的小家庭,肩负着革命理想与未来的共同愿望。

谢飞深知自己的生命早已与革命事业紧密相连。即便她偶尔回忆起过去的种种,也明白自己已经无从回头。她的人生被战斗和理想所推动,必须不断向前。到1943年,刘少奇返回延安,他的身份和职责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中共中央决策层的一员,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这一转变标志着刘少奇在党内和国家中的地位的显著提升。

谢飞身处前线,奋斗在抗战的最前沿。她投身于浙东抗日根据地,指挥着艰难的战斗,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她不仅担任了余上县委书记,还升任为浙东纵队余上特务营政委,带领部队与日伪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巾帼不让须眉。

在其中一次著名的战斗中,谢飞指挥部队精准作战,消灭了100多名敌军,俘虏了顽军大队长以下30多名敌人,并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包括一挺机枪和50多支步枪。她的英勇事迹迅速传遍当地,百姓们都把她视为传奇式的英雄人物,称赞她的智勇双全,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精神象征。

抗日战争尚未结束,谢飞的角色已悄然发生了转变。1945年5月,她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走入了平静的校园,加入了华北革命大学。她以满腔的热情和所学的知识,迅速投身于为新中国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中。她不再只是一名革命战士,开始在新的领域中发光发热,致力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此时,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风中,广场上的万千群众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站在人群中的谢飞,眼眶湿润,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一刻,她感受到了一个时代的重生和民族的自豪。

在那之后,谢飞于中国人民大学任职,她热衷于深化自己的学术知识和文化素养。她把白天的工作与夜校的学习相结合,使得繁忙的工作与学习得到平衡。令人敬佩的是,她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夜大的所有课程,展现出了她对知识的极大渴望和卓越的学习能力。

1952年,得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开始招收研究生,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通过严格的考试后,她成功入学,这不仅是对她知识渴望的进一步追求,更是她对加强新中国法制建设坚定信念的体现。

1973年,谢冰怀着复杂的心情,三次前往秦城监狱探望分别五年的母亲谢飞。这五年间,谢飞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困苦,母子久别重逢,情感交织,场面感人。为了为母亲伸冤,谢冰两次向周总理写信,希望能够引起领导的重视,纠正不公。周总理在亲自过问后,谢飞终于重见天日,结束了她漫长的囚禁岁月,得以重回社会,开始了她新的政治人生。

1978年,谢飞的名誉得到了彻底恢复,组织重新分配了工作,她迎来了人生的新起点。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在停办了将近12年之后,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办学,谢飞再次受命,继续担任学校的副校长。这不仅标志着谢飞个人生涯的重启,更是她为国家法治建设继续贡献力量的机会。她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推动了法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984年,谢飞因健康原因退休。退休后,她没有停止工作,而是投入到撰写个人的“革命回忆录”。这部作品不仅记录了她个人的革命经历,也为后世提供了关于中国革命和法制发展的宝贵资料。

1991年9月,为表彰她毕生为公安事业的杰出贡献,谢飞荣获公安部颁发的人民警察一级金盾荣誉章,这象征着对她革命与法制事业的高度认可。2005年,进一步肯定她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及中央军委联合授予她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谢飞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热情与力量于新中国的建立和法制发展之中。虽然她没有亲生子女,但她把全部的爱给了她唯一的养子,谢冰。在谢冰的记忆中,谢飞是一个极端自律和朴素的人。

她对生活的要求极简,即使在物质条件改善后,她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她经常只是将肉煮后加些酱油作为餐食,这在她看来已足够奢侈。谢飞的衣物大多是自己制作,仅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她不得不购买一件打折的大衣以御寒。

谢飞于201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她的一生见证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强盛的巨大转变。作为一位女性革命家,她在中国解放和法制建设中的卓越贡献,将永远被铭记。

0 阅读:46

史在没有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