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8月1日,死里逃生的八路军敌工部长赵培宪受到英雄般的欢迎,但是也有人对他的脱险提出质疑。
质疑的理由很简单,跟他一起被俘的人有380多个,为何只有他一人脱险?
要知道,搞敌工的,跟日伪经常打交道,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地方?
按照组织上的规定,有关部门对他的脱险经过展开了审查。
想想也是,几百个人被捕,大家都没能逃出去,赵培宪是如何逃走的?
这一切,还要从“五一大扫荡”说起。
1941年底,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这一来,弹丸小国日本,跟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美国,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成为交战国。
日本的交战国可不仅仅是中美,还有英国、澳大利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荷兰等多个国家。
这种情况下,日本仅有一支攻无不克的军队是不行的,还需要有稳固的后方,提供战略物资供应。
被日本占领多年的东北,和刚被占据的华北,就成为日军的必选后勤供应基地。
而在华北地区活跃的八路军,则成为日军的心腹之患。
在此背景下,“五一大扫荡”发生了。
当然,1940年爆发的百团大战,也是日军处心积虑要消灭八路军的原因之一。
为了进行“大扫荡”,华北日军出动5万日伪军,主要针对冀中地区,但也有别的抗日根据地也受到波及。
他们采用的战术有“铁壁合围”“分进合击”“梳篦扫荡”“拉网扫荡”等等。
光听名字,就知道是多么可怕。
当时八路军的资源紧张,武器短缺,在日军优势兵力的进攻下,损失惨重。
八路军敌工部长赵培宪和他的几百名战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被俘的。
1942年5月,日军华北方面军指挥官冈村宁次下令日军“声东击西”,先在冀南佯攻,麻痹我军。
然后突然出动重兵对冀中根据地发起“五一大扫荡”。
紧接着又在特种部队“挺进队”带领下,纠集2万多重兵直扑八路军总部。
总部有兵力万余人,但大都是机关和后勤人员,真正能战斗部的只有2000余人。
敌强我弱,彭总和左权决定分路突围。
当时赵培宪正在党校学习,被分在了左权、罗瑞卿一路。
1942年5月25日,左权因在山西辽县的十字岭被日军的炮火击中,英勇牺牲。
子弹打完的赵培宪,与300多名战友,也在突围中被俘。
赵培宪1942年7月25日清晨,位于山西太原新开巷的“工程队”戒备森严,全都是端着枪的日本鬼子。
8时许,从里面鱼贯驶出20几辆卡车,四周遮掩着篷布。
前面和后面的汽车中,坐满荷枪实弹的日军,中间的十几辆汽车内,塞满了八路军战俘。
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机要秘书赵培宪,也在其中的一辆卡车上,卡车颠簸摇晃着驶向城外的一所“工地”。
太原工程队坐落在太原东北角小东门北巷,之前是阎锡山晋军炮兵团的驻地。
太原工程队里面有几个大院,是相互连通的,四周耸立着五米左右的高墙,墙的内外都是电网,戒备森严。
1937年11月日军占领太原之后,这里被日军打造成战俘营。从1938年到抗战胜利的7年间,太原工程队关押的战俘超过10万。
战俘全是中国军人,除了八路军,还有中央军、晋绥军、民间抗日武装成员,甚至还有土匪和不服日军的老百姓。
“工程队”的战俘不是在这里白吃白喝,他们要参加修炮楼、筑路,以及挖水渠等重体力劳动。
尽管如此,生活条件一样很差,日军每天只让他们吃两顿饭,饭食没有大米和白面,不是豆饼、麦麸,就是橡子面窝头,甚至烂菜帮子和酸菜。
住宿条件同样很差,一所50平米的房子关押80号“犯人”,晚上睡觉必须侧身躺着,里面空气不流通,臭气熏天。
这还不算,房顶是草苫搭建的,夏天酷热难耐,晚上根本无法入睡。
战俘修工事这事屡见不鲜,二战日本、德国和苏联的战俘都是如此。
但是赵培宪发现,他跟自己的战友并没有立即被安排去干活。
卡车上的战俘到“工地”之后,每天都有人坐上卡车,被拉出去,一去不回。
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抗战老照片 日军屠杀中国人赵培宪心里疑窦丛生,日军在搞什么鬼?
后来才知道,那些被拉走的战俘不是是干活,而是成为刺杀训练的“活靶”。
原因很简单,日军偷袭珍珠港是被美国人制裁逼的,出于无奈。
一下子与那么多国家交战,除了武器弹药和战略物资短缺,兵员也是问题。
日本政府不得不紧急征兵,把大量士兵送上前线。
平时新兵入伍之后,要经过6个月的军事训练,可是战况紧急,顾不上那么多,穿上军装就到了前线。
这些新兵连枪都没有摸过,更谈不上会射击和拼刺刀。
这天,驻太原的独立混成14旅团第13大队,接收了一批来自本土的252名新兵。
旅团长津田守弥少将一看哭笑不得,这些新兵全是菜鸟,一听枪声就吓得浑身发抖,有的还尿裤子。
这样子上战场,不是被打死就是被俘虏,怎办么?长津发愁了。
这时候,他的副手想到一条毒计,把战俘用来当活靶,让新兵练胆。
津田守弥一听拍手叫好,就下令第13大队大队长安尾正纲大佐腾出一个地方,建成一处秘密刺杀训练场所。
这地方,位于太原小东门外, 在一个名叫赛马场的地方。
其实,这就是一座乱坟岗,四周拉上围墙。
被运到这里战俘,主要是那些被俘后顽强不屈的革命者,主要是八路军战俘,因为他们意志最坚定,都是铁打的汉子。
日军活人刺杀训练场景7月28日下午2时许,赵培宪和“戊”字号战俘营70多名战友们被反绑着押上汽车,拉到了乱坟岗。
还没下车,赵培宪他们就眉头紧皱,大家闻到了一股类似于腐烂动物尸体的恶臭味。
下车之后,他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山坡上到处都是带血的鞋子、衣服碎片,甚至人体残肢。
这谢东西是什么人留下的?赵培宪开始思索,莫非是那些战俘?
这么一想,他后背一阵发冷,不敢再想下去。
这时候,背后响起咔咔的军靴声,几名军官(包括日军第13大队的大队长安尾正纲大佐)走了过来,停在距离战俘20多米的木亭。
他们眼里放着寒光,对两名下级军官(大尉住冈义一和中尉小池元吾)叽叽哇哇说了一番日语。
之后,两名军官敬礼、转身,迈着标准的军人步伐来到赵培宪等战俘跟前,让他们每15人一组左右排开。
赵培宪位于第5组的最边,他紧张地猜想,日军要如何对待他们。
大约10分钟之后,一队日军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到第一组战俘面前,端起了三八步枪。
随着一声令下,他们大喝一声,一起出刺。
顿时,血肉横飞,惨叫声不断。
赵培宪一听毛骨悚然,他这才明白,敌人是要把他们当做连刺杀的活靶了。
怎么办,难道就这样死了,他大脑开始飞速运转。
敌人的刺杀是一组一组进行的,而且刺杀完成之后,还要进行总结评估,这让排在第5组的赵培宪得以从容地观察周围的地形。
乱坟岗周围树木丛生,几十米外就是一个近似90度的深沟,沟宽大约百米左右。
沟的那边,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青纱帐。
观察之后,赵培宪眼里泛起亮光,浑身来了力气,他决定赌一把,冲出魔爪。
在车上的时候,赵培宪就磨蹭过捆绑在身上的绳子。
这倒不是他未卜先知,知道敌人将要杀害他,而是长期从事的敌工工作的经历而产生的本能,是下意识那样做的。
没想到,那经验帮了他。
再加上他练过武术,掌握了内功,他尝试着一用力,绳子竟然徐徐松了。
这让赵培宪浑身充满力量,卯足了了劲打算逃走。
这时候,赵培宪身边的战友已经先后被日军绑在一派树桩上,马上就轮到自己。
就在两名日军新兵走到跟前,将赵培宪往树桩上拉的时候,让鬼子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赵培宪一发内功,绳子利索地断了,他飞起一脚踢向左边的鬼子的心窝,将其踢翻在地。
右边的鬼子吓傻了,呆立在原地一动不动。
赵培宪当机立断,撒腿就跑,转眼间就到了深沟边,纵身跳下。
这一切发生的是那么突然,在场的日军都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
当那位吓晕的日军士兵反应过来,大声吆喝的时候,赵培宪已经不见了踪影。
为什么这么快?原因很简单。
当时赵培宪22岁,身体矫健;再加上他练过武功,爆发力也很强,奔跑速度自不必说。
再加上是逃命,潜能被激发出来,奔跑起来就像离弦之箭,所以很快消失。
鬼子纷纷向他逃跑的方向射击,但也只能成为送行的鞭炮。前面说过,那山沟不是纯90度,有一定斜度。
赵培宪严格地说是滚下山坡,所以毫发无损,他在大斜坡下站起来,迅速钻入了青纱帐,消失得无影无踪。
几天跋涉之后,赵培宪终于回到了八路军总部。
因此,被俘的300多名干部战士,只有赵培宪生还,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但是,也引起了个别同志的怀疑。
有关部门调查之后,认为赵培宪所说是实;再说,他脱险之后,并没有相关同志出事,这就排除了他叛变的可能,还了他一个清白。
赵培宪脱险之后,将虐杀战俘的暴行曝光,在舆论压力下,日军被迫停止了“活靶”训练。
脱险后,赵培宪发表在新华日报上的文章:我被当做“活肉靶子”。
因为种种原因,赵培宪没有被授衔,但建国后曾担任昆明钢铁公司党委书记。
2007年6月,传奇人物赵培宪在昆明逝世,享年87岁。
参考资料:
《活人靶赵培宪——日寇集中营真实故事》2005年第7期《炎黄春秋》作者 张耀杰
《杀场雄鹰赵培宪——革命先辈赵培宪同志的抗日传奇事迹》中红网 作者 赵菊蕊2015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