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游击战争的战略防御是在敌取数路围攻下 游击战争的方针是打破这种围攻 采取反围攻形态 是以次要兵力钳制敌之数路而以主力对付敌之一路 于敌行动中打袭击仗主要是埋伏仗,当敌占据根据地内的城镇时 我取包围断敌粮食和交通联络之方;当敌被迫退走时我便乘机追击之 这样各个击破敌之围攻或取“围魏救赵”的办法吸引敌从久踞之地回去打我主力而撤光。
动员民众反对敌人的工作中 地方戒严和坚壁清野两事是重要的 前者为了镇压汉奸并使敌人得不到消息 后者为了协助作战(坚壁)并早日收割成熟的五谷使敌人得不到食粮(清野),应注意防止悲观情绪的发生 要把作战的胜利建立在深入的民众工作和灵活的作战方法之上。
游击战争的战略进攻在于消灭和驱逐游击队力能胜任的小敌和汉奸武装,在敌取守势之时有效地发展自己的军事的和民众的力量 有力地缩小敌人的力量。
同时争取时间达到休息和训练的目的 解决困难问题如被服和给养,须善于观看敌人的风色有否向我进攻的迹象 以便一遇进攻就能转入战略防御 接着再次从战略防御中粉碎敌人进攻继续打胜仗。
五、随着抗日战争残酷而久长 游击队受到必要锻炼逐渐变成正规部队 领导者们必须明确认识坚持执行作战方式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成长,部队的数量扩大可由直接动员人民加入部队和集中小部队的办法完成 质量的提高则依靠战争的锻炼和武器的改良。
集中小部队须防止只顾地方利益因而妨碍集中的地方主义 也须把不顾地方利益的单纯军事主义提防,提高部队质量须在政治、组织、装备、技术、战术、纪律等各方面有所增强。
六、游击战争的指挥原则应该是战略统一下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即战略的集中指挥和战役、战斗的分散指挥/协同、统一和集中仅限于战略性质的事项,战役、战斗的具体部署等采取分散指挥原则 具体事项必须根据随时随地变化无常的具体情况。
游击战争本身具有高度活泼性 施之以高度集中的指挥制度不但不应该也没有保障,在游击根据地则是组成军区——军分区——县——区的系统 所属各武装部队依其性质是隶属关系 一般的方针集中于上级 具体的行动下级有独立自主之权 实施时按照具体情况。
上级对下级某些具体行动有意见可以而且应该作为“训令”提出 但决不应作为“命令”不可改变 不得违抗,应该集中的不集中 在上者叫做失职 在下者叫做专擅;应该分散的不分散在上者叫做包办 在下者叫做无自动性 只有上述原则才是正确解决指挥关系问题的方向。
按照上面毛主席指明的解决抗日游击战争的六个具体战略问题的原则 中国人民在八年抗战中取得的战果灿烂辉煌,共建立了19个抗日根据地 面积近一百万平方千米土壤 人口近一亿 正规军队由四万余发展到一百二十余万人枪!
因此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中流砥柱、定海神针般伟大力量,使得蒋介石既不敢向日本投降 又不敢把内战向全国规模推广。
待到1946年国民党发动全国规模内战时 面对由八路军新四军编成的人民解放军雄伟力量,外强中干的蒋介石恰似将光头盲目撞向铁壁铜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