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安利:游走在直销与传销的边缘!

妍妍创意 2024-09-30 00:03:45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企业起起落落,早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有些名字,即便是在波涛汹涌的商业浪潮中,也难以被人遗忘。

安利,这个曾经风光无两、被誉为直销行业领头羊的巨头,在近些年却渐渐消失在了公众的视野。

正当人们以为它已经退出传销模式、在直销赛道默默耕耘之时,近期一篇名为“安利公司还我血汗钱”的小红书文章,却将这家企业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

“学习洗脑”、“囤货”、“保健品”、“养老”这些关键词的出现,仿佛在传递一则信息,传销的阴影似乎并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消散,反而借着互联网这层看似透明的外衣,变得更加难以捉摸。

披着“直销”的外衣

安利,这个名字在大众心中早已与“直销”划上了等号。直销,这个看似简单明了的营销方式,实则暗藏着不少玄机。简而言之,它就是一种摒弃了中间商环节,由制造商直接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销售模式。但在这个看似高效、便捷的过程中,真的就如我们所想的那样美好吗?

直销这种方式下,销售人员通过代理加盟直接销售,由此可以省下商铺房租、广告花费和销售人员费用,使商品有更高的性价比。商家省成本、销售人员获得收入、客户能买到便宜好用的东西,听起来很不错。

然而,正是这看似完美的直销模式,却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多层加盟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但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直销的幌子,实则进行拉人头的传销活动。他们通过夸大产品功效、虚构盈利前景等手段吸引大量人员加入,最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金字塔式骗局。

那安利究竟是在进行合法的直销活动,还是暗藏着传销的玄机?对此,我们虽不得而知,但是通过一系列详尽的调查与细节挖掘,或许能够发现出其中的一些端倪。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公布的《禁止传销工作概述(上)》中对传销行为的定义,简而言之,传销行为有三个主要特征:第一,交纳或变相交纳入门费,即交钱加入后才可获得计提报酬和发展下线的“资格”;第二,直接或间接发展下线,即拉人加入,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第三,上线从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下线的销售业绩中计提报酬,或以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计提报酬或者返利。只要具备“交入门费”“拉人头”“组成层级团队计酬”三点,就可以认定构成传销。

现在,我们就来逐一对照安利的行为模式。

首先,需要聚焦于安利直销员交纳的入门费问题。据黑猫投诉平台曝光,想要成为安利的直销员,必须在安利云购平台上交纳70元的会费。这笔费用不可退还,且仅赠送一张满600减70的优惠券。更令人咋舌的是,一年之后如果不续约,优惠顾客卡将自动作废。安利打了一手好算盘,既收取了费用,又通过优惠券的形式给直销员设下消费陷阱。

其次是直接或间接发展下线方面。安利近年来从传统的直销模式转型升级为社群模式,社群数量迅速飙升至数十万。然而,这种看似创新的营销模式背后,却隐藏着不少问题。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性,这些社群成为了法外之地,充斥着大量不规范的营销行为。

通过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发现,加入社群后,成员们不仅需要大量食用安利保健品,还要每天早上参加视频会议分享心得。他们不停地拉拢亲戚朋友加入,疯狂宣扬安利产品的优点,甚至不惜自掏腰包进行购买。这些行为既有直销的狂热,也透露出传销的阴影。

最后针对第三点组成层级团队计酬的问题。安利在官网上公开了直销员的计酬办法,随着营业额的提升,报酬比率也不断上升,但最高不超过直销员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收入的30%。然而,这里的“直接”二字却暗藏玄机。

进一步了解到,安利直销员还可以通过拉拢亲戚朋友作为“合作伙伴”进行团队计酬。他们通过直接销售部分获得个人佣金,而通过“合作伙伴”的销售则获得市场开拓奖金。

举个例子,假设某直销员自己净营业额10000,而四个“合作伙伴”A、B、C、D也分别有10000的净营业额。那么自己可以得到的个人佣金为:10000*0.06=600,市场开拓奖金为:10000*5*15%-10000*6%*4=5100元。

显然,在销售能力相同的情况下,市场开拓奖金的诱惑远远大于个人佣金。这种计酬方式无疑激发了人性的贪婪,也解释了为什么安利会如此热衷于拉人头的营销方式。

据此,安利的营销模式更像是披着“直销”的外衣,掩盖着其真实的面目。公众往往会被企业的表面话术所迷惑,而忽略了其实际行为及销售的本质。公众需要擦亮眼睛,警觉起来,更加理性地审视和选择消费产品,避免陷入类似的营销陷阱。

以产品为幌子游走在直销与传销的边缘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团队计酬”作为一种常见的激励手段,被广泛运用于直销、保险、房地产等多个领域。其初衷在于激发团队协作精神,提升整体业绩。然而,当这种模式演变为“多层级分销”,并且主营收入并非来自真实的商品交易,而是依赖于不断吸纳新的加盟者时,其性质就开始发生了变化。

在这一点上,安利似乎游走在直销与传销的边缘。安利虽然拥有真实存在的产品,但这并不代表其营销模式就完全合理合法。反而,这种做法更具有欺骗性,因为它利用产品作为掩护,让公众误以为其是一家正当的直销企业。

在安利云购平台上随机抽取了两款销量较好的产品进行了价格比较。结果显示,安利的植物性蛋白粉(770克)和B族维生素片(155克,300片)的售价分别为560元和360元,远远高于京东商城上同类型产品的价格。

单独看安利产品组成和价格丝毫没有引起顾客购买的欲望,在同类产品中并不具备竞争力,这不禁让人对其定价策略产生怀疑,还是说其产品本身并不是要卖的,而是以其为幌子、从事其他盈利活动。

正常卖东西的生意,东西好赖另说,但销售员只会宣传、劝说你购买商品,绝不会劝你加入他们的事业,原因很简单,做正经生意的,都不愿意培养对家。

而安利,不管用什么商品作为掩饰、换多少马甲,不管是自用省钱还是一起发财,其核心是想劝说客户加入,那么这种劝说客户加入的高亢积极性背后则印证了:“加入”这件事情能带来不菲的收益。

对比来说,类似于安利这种销售模式的还有一种产品,就是保险、特别是个险。众所周知,个险销售的核心任务在于“增员”,其重要性甚至凌驾于产品销售本身。那么,“增员”又是如何实现的呢?这里面的手段可谓是五花八门,但最为常见且有效的就是以“招聘”为饵,以“高收入”为笼,一步步将潜在的销售人员引入彀中。

而在这个过程中,所谓的“基本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基本法”,实际上就是对保险业务员的基本管理办法,其关键内容与安利奖金制度如出一辙。追根溯源,这套管理办法其实就是借鉴了传销行业的精髓,通过构建一整套精细的管理体系和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来激励营销员销售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销售目标。

具体来说,这套体系包括无底薪制、金字塔式营销结构以及多重佣金制等。无底薪制意味着营销员在没有销售业绩的情况下将无法获得任何收入,这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拼命销售的动力。

金字塔式营销结构则通过层级关系,让上级营销员可以从下级营销员的销售业绩中提成,从而形成了一种“人拉人、人赚人”的局面。而多重佣金制更是让营销员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多重收益,进一步刺激了他们的销售热情。

从某种意义上说,保险行业的代理人渠道或许可以被称为披着金融外衣的合法“传销”。它利用人们对高收入的渴望,通过不断增员的方式来扩大销售队伍,进而实现销售业绩的提升。但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代理人其实是被牺牲掉的。他们在巨大的销售压力下疲于奔命,甚至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来忽悠客户购买保险产品,这无疑给保险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当然,与安利等纯粹的传销公司相比,保险行业由于其强监管以及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小。在某种程度上,保险产品确实可以促进储蓄和投资,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其销售模式存在的问题。

安利销售模式背后的隐忧

反观安利,其销售模式表面上看极具性价比,但参与者的资金压力巨大。一场销售会议之后,销售人员往往背负着数万甚至数十万元的沉重“任务”,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意味着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积蓄被牢牢“套住”,这种压力,远非一句简单的“挺住”所能解决。

更糟糕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直销这种销售方式正逐渐被市场所抛弃。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下,消费者的社交行为日益向线上转移,消费习惯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商务、微商、直播带货等新兴销售模式异军突起,而安利所依赖的线下直销方式却显得愈发陈旧和不合时宜。

此外,安利老旧的营销套路也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反感。当有人向我们推荐产品或事业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警惕和排斥。传销、推销等负面标签如影随形,使得许多人对社交推销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在微商、KOL、KOC等新型营销方式的冲击下,这种单纯依靠混“脸熟”从别人手里套钱的做法已经越来越难以奏效。

直销模式本身固有的弊病更是让安利雪上加霜。直销的核心在于销售人员的公信力,然而,社会上对于公信力的衡量标准却越来越苛刻。只有那些已经取得成功、具有广泛号召力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和追随。但是,这些成功人士又何必投身直销行业来赚取外快呢?

如今的直销正在逐渐沦为厂商收割底层民众的工具,成为一场让众人为“梦想窒息”的击鼓传花游戏。在这个游戏中,真正受益的只有那些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人,而大多数人则只能成为这场游戏的牺牲品。安利的未来究竟何去何从?这恐怕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0 阅读:4

妍妍创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