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必备美食。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汤圆的“圆”代表着团圆、美满,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幸福。正如台湾民歌《卖汤圆》中所唱:“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
汤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民间有一种名为“浮元子”的小吃。它以糯米粉为皮,黑芝麻、猪油为馅,再裹上一层白砂糖,最后在外层裹上糯米粉,制成圆润的球形。煮熟后口感滑嫩,十分美味。
宋代诗人周必大曾用“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来形容这款美食的魅力。
20句元宵节绝美诗句,守万家灯火,候春暖花开。
1.
元宵有月更无愁,
已是新年第一筹。
——宋·葛天民《元夕》
释义:元宵节有明月相伴,更无烦忧,已经迎来了新年的第一个美好时刻。
2.
年年乐事,
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宋·李持正《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
释义:每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华美的灯相互竞美的地方,人月两团圆。
3.
箫鼓喧,人影参差,
满路飘香麝。
——宋·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释义:大街小巷箫鼓喧腾,人影攒动,条条路上幽香阵阵。
4.
桂花香馅裹胡桃,
江米如珠井水淘。
——清·符曾《上元竹枝词》
释义: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
5.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金·元好问《京都元夕》
释义:元宵时节,到处都能碰到盛装打扮的游人,大街小巷到处在舞弄着花灯,孩童们互相追逐打闹。
6.
月色灯山满帝都,
香车宝盖隘通衢。
——唐·李商隐《观灯乐行》
释义:帝都的元夜,到处月光如水,彩灯如山,装饰华丽马车堵塞了宽敞的大道。
7.
更阑人散,千门笑语,
声在帘帏。
——宋·李持正《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
释义:夜色将尽,游人渐散,欢声笑语流溢的千门万户,笑声在帘幕后。
8.
暗尘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释义: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9.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
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宋·蒋捷《女冠子·元夕》
释义:春风吹到精美的歌楼舞榭,到处是笙箫管乐齐鸣。琉璃灯彩光四射,满城都是笑语欢声。
10.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释义: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11.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释义: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12.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时天上著词声。
——唐·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释义:无数宫女尽情的唱歌跳舞,热闹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
13.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唐·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释义:谁家看到明月还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呢?哪里的人听说有花灯会不过来看呢?
14.
缛彩遥分地,
繁光远缀天。
——唐·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释义:远远望去,绚丽多彩的花灯,仿佛分开了大地;远处繁光点点,好像与天上的星星连在一起。
15.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
灯市光相射。
————宋·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释义:蜡烛在风中燃烧,夜露浸湿了花灯,街市上灯光交相映射。
16.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宋·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释义:杭州城的元宵夜,皎洁的月光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画。
17.
接汉疑星落,
依楼似月悬。
——唐·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释义:高处连接银河的花灯,让人怀疑是星星坠落下来了;依靠着高楼的彩灯,好似一轮圆月悬挂空中。
18.
满城灯市荡春烟,
宝月沉沉隔海天。
——清·丘逢甲《元夕无月》
释义:满城灯火荡漾着一片春烟,天色阴沉,月亮隐在海天的那边。
19.
淡月疏星绕建章,
仙风吹下御炉香。
——宋·苏轼《上元侍宴》
释义:月光淡星儿稀围绕着建章宫阙,御炉里的香灰被仙风悄悄吹落。
20.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明·唐寅《元宵》
释义: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灿烂的灯,缺少皎洁的月,无以尽兴,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皎洁的月,没有灿烂的灯,无以为春。
-end-
元月十三夜望月》 雪化玉虚清, 东天杳杳升。 知是那轮月, 与谁对望中……
话旧元夕》 开年初望圆, 元夕夜十五。 唐时不宵禁, 宋人鱼龙舞。 着意待黄昏, 相约共来度。 月上柳梢头, 火灯一树树。 雕车满路香, 却立阑珊处……
元月十二夜行》 雪映灯更红, 云绕月朦胧。 上堤没相伴, 入园未人逢。 近林惊鸟叫, 村远吠传声。 七九日将尽, 还觉欠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