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一定也发现了,我们这个世界运转得越来越快了,人和事儿、人和人之间也越来越犯不上认真了解了——我有那闲工夫我又跑完两单外卖,订单要超时了我。
于是乎,人对万物的评价也就跟着一切从简了——“牛X”“辣鸡”“谁懂啊家人们”。您没瞧见以表达为己任的导演陆川,评价起电影来也是俩俩往外蹦字儿——“低质”“强碱”,没了。您这么草菅事儿命,事儿是不能跟您较劲,但人和人如若彼此也这么草率对待,就难免令人悲从中来了。这倒让我想起最近刚看的一片子,《特笑训练营》,四个被标签压得抬不起头的女生,励志改变自己的人生,进入了一个“糊弄事儿”的训练营……
您瞧,我也给训练营贴标签儿了,真是人改不了贴贴。不得不说,影片一上来是挺吸引人的,开篇三分钟黑白默片的形式,通过荒诞的镜头语言,迅速奠定了讽刺幽默的基调,也迅速完成人物刻画,干脆利落。
能够看得出来,即便是在这样一部小成本网络电影中,导演也并没有放弃她的艺术追求。但恰恰是这一点点艺术追求,竟然意外起到了筛选观众的作用——在短短的三分钟里,弹幕上竟然真的有人说因为黑白和默剧元素就退出了。
我们这个世界运转得真是越来越快了啊。
说回电影。不能脱俗,第一场戏过后,影片开始进入正规的网大叙事,当然其中仍然穿插了不少向《赌神》《少林足球》等经典影片致敬的桥段,以及“每一个平庸的人都能涅槃重生”这样明显经过心思雕琢的表达。
导演的表达并没有停留在“被凝视——尝试改变——震惊所有人”的简单公式里,而是增加了一重反转——在主角四人组变瘦变美之后,仍然遭遇凝视,遭遇无奈和欺骗。
突然就显出高级了。
在小成本里做出这样的三番四抖,并最终让影片主题浮出水面——面对社会凝视,最有效的应对不是改变自己,而恰恰是不改变,并接受自己。
话剧团团长讲话儿了——“仨月的门票收入都不够水电费的”,好好儿的不演戏谁愿意改直播带货啊,扯着嗓子买二赠四,戴着兔子耳朵唱小曲儿,扮成蝙蝠侠扭腰扭屁股。
荒诞吗?荒诞。现实吗?现实。
变瘦变美能改变被凝视的命运吗?能转运——从一种被凝视的命运,转向另外一种被凝视的命运。那么如何才能脱困而出呢?试着接受自己?别那么在意别人轻易的judge和“贴贴”?这或许正是导演做出这次表达的目的。
好笑的是,恰恰是这样一次表达,却仍然需要面对廉价的评价和标签——“低质”“闹剧”,俩俩字儿蹦,跟陆川一个水平。闹剧吗?是的,但人生不就是一出闹剧吗。
中计了朋友们,轻易地judge别人,轻易地给万物贴标签儿,咱们跟影片讽刺的现象对上了——社会很单纯,事儿逼的是人。
我们都是这种廉价评论的“受害人”,这种被困于标签的人生,用文松在影片中的台词来形容:“感觉自己很刺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