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亭侯关羽义薄云天,千年后仍不忘家乡父老

红小岩谈古论今 2023-05-29 09:18:45

在佛家有这样一句话,那就是说:“一草一木,不得不予而取。”意思就是庙里的东西,即使是一根草、一根木头,没有得到主人的许可,你要是拿走了,这就是偷盗。

我们都知道关羽是河东郡解县人,解县也就是如今的山西运城解州,在清朝嘉庆年间解州居然发生了一起庙神周仓索要欠款的事。

在山西解州有一座关帝庙,坐落在解州城的西门外,庙里供奉的关帝神异常灵验,因此庙里的香火也非常旺盛。久而久之,庙中就存了很多的香火钱,当然这笔钱都是香客捐赠的,金额多达二万两。

清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梁恭辰记载,当时的解州有一个姓胡的巡抚想要用钱,就借用了关帝庙的三千两银子,借的时候他就没想归还。等到胡某罢官,新任的巡抚接任,胡某就搬到馆舍去暂住。

夜里有人来叩门,他问来人是谁?只听门外回答说:“家住西门外姓周,向官索要欠款。”胡某是个被罢官之人,身边没有护卫,根本不敢应门,就这样躲在屋里瑟瑟发抖。门外之人也不破门,连续来了三个夜晚,而且每夜都来敲门三次。

胡某心里知道是怎么回事,即便极为害怕,最终还是因为吝啬没还钱。

就在胡某准备离开的前夕,索账的周某人又来了,并且说道:“此款项将有公事需用,宜赶快还上,否则会带来不便。”周某人言辞非常委婉,胡某这下害怕了,于是就把所欠庙里的款项如数归还。

过了不长时间,观察刘大观,被授予河东道盐运使。在赴任途中走到平定,刘大观夜里梦见关帝来到他跟前,红色旗子上有大字写着“汉寿亭侯”。刘大观赶忙俯伏前迎,关帝对他说:“河东,是我的乡里,行将有难,你宜善视之。”听到这里,刘大观一下子惊醒,但不知关帝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到了嘉庆甲子、乙丑、丙寅年间(1804年-1806年),解州发生大旱,刘大观请求上司,煮粥发放赈济饥民。赈厂就设在关帝庙前。当时官府公费即将用完,刘大观想奏请朝廷增加银两,但从朝廷到地方又需很多时日,而如今饥民却源源不断,时间拖的久了,恐怕会饿死不少人,刘大观此时忧心重重。

当夜,刘大观居然梦到周仓对他说:“赈费不足,为何不借关帝庙中的存款呢?”刘大观一觉醒来,于是就借了关帝庙中的存银三千两急用,这也就是胡巡抚归还的那笔银两。这时人们才明白之前索要胡巡抚所欠的银两,说有公事需用,原来就是指这件事。

刘大观后来修关帝庙,还专门作文把这件事刻在石碑上记载下来,以警醒世人。

对人都不可相欺,更何况神呢?人的债都不能欠,更何况香火资呢?周仓将军这样的处置可以说是尽善尽美。俗传周将军气多刚猛,而在此事上辞气委婉,大不同于其生平。世上的官吏、士绅为索欠债而负气相对,反目成仇的,想想也应该惭愧啊。

刘大观,字正孚,号松岚,山东临清州邱县(今属河北)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丁酉拔贡,初授广西永福县令,乾隆四十八年,补天保县知县。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升观察。后任山西河东道盐运使,为官有政声。官至山西布政使。

参考文献:

〔清〕梁恭辰:《北东园笔录三编 》卷二

0 阅读:30

红小岩谈古论今

简介: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