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有哪些禁忌?

映真情情 2024-07-15 09:44:35

这个问题,笔者犹豫了很久要不要回答。按道理,只有商业大亨才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咱压根就不够格。

但问题是:如果是功成名就的商业大亨,他也不屑来回答这些问题,别人也没有义务来解答这些问题。

所谓真经不在纸上传,真正压箱底的本事,别人也不会拿出来说,可能那是人家关起门来,只对自己的嫡系亲人秘授的。

况且回答这个问题,倘若泛泛而谈、没有深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而若是回答不好,反而惹人嫌。但是大家都不参与,如何突破自己的认知边界,如何进步提高?

所以,笔者就抛砖引玉,为大家打个前站:

一、聪明不可用尽,利益分些与人。

世上出来经商的,大都都是聪明人,都是人精,商人之所以经商,不外是想获利。

所以自古有云:商人重利,无奸不商。人人都想占便宜,不想吃亏。

但有时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大智若愚”的人才是受欢迎的。这类人看上去可能有点憨憨的,甚至感觉有点傻傻的,您以为他真傻吗?

当然不是,那是精明到极致,只是看上去木讷,其实是大智若愚而已,物极必反嘛!所谓:“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比如当代的浙商,与人做生意时,有部分人信奉“进四出六”,获利自己取四成,六成给别人,看上去确实是反人性的。

做生意,大家都是求财,获利大头给别人,您以为他们傻吗?其实,那正是他们的聪明之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有把好处多分些给别人,让别人觉得占了您的便宜,下次他们再有赚钱的生意,才会想着与您合作。

短期看,“进四出六”确实是吃了亏,但是之后,您的“四”自然会源源不断。舍弃眼前的小利,是为了获得长期稳定的利益。

所以,经商不能太过精明,聪明不可用尽,多分些利益给别人,一来可以少树敌,多交朋友,获得更多的支持;

二来可以树立自己的口碑,获得长久的商业资源和更多的获利机会。

二、做引领者,而非跟风者。

在商场,能赚到大钱的,大多是具备创新思维,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任何行业进入的黄金时间窗口,大多是在蓝海市场时,那时机遇多,获利空间大,竞争对手少,做事往往是事半功倍。

而若缺少发现的眼光,总是盲目跟风,往往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陷入内卷的死胡同,想要脱颖而出,是很难的。

以李嘉诚进军房地产为例:

彼时30岁的他当时已经是塑胶花大王,产品畅销全球,市场占比达80%,但在该行业高利润的吸引之下,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他毅然以300万港元卖掉了这只生金蛋的鸡。

早在1958年,他就看到了香港未来在房地产领域会有大发展,在港岛北角建起了第一幢12层高工业大厦,开始正式进入地产市场,续写他的财富神话。

除了他独特的商业智慧和眼光,更离不开他敢为人先、勇做引领者的品质。

三、不做投机倒把和钻营的营生,真正解决民众的痛点和需求,生意才能源源不断。

那些投机倒把,喜好钻营的,即使能赚到钱,只是一时的,没有可持续性,也很难做大。

商业的本质是发现百姓的需求,提供商品或服务来满足众生,获利是水到渠成的事。

比如之前的阿里,发现并解决了很多中小商家的痛点:卖的找不到买家,买的找不到卖家!

在平台上无缝对接,既服务了买家,又满足了卖家,实现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最终一度创造了创富神话,并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而那些喜好钻营,靠炒作,靠信息差等薅羊毛的奸商,虽然也能赚到钱,但都非长久之计。

比如数年前的“姜你军”、“蒜你狠”,甚至是之前发不义之财的“口罩热”,为国家和人民所不齿,即使腰缠万贯,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四、与时俱进,善于学习,绝不抱残守缺。

我们经商确实需要积累相关经验和知识,但也更需要时刻更新自己的大脑,活学活用。有时候过去的有些经验反而会成为我们前行的桎梏。

特别是在当下,移动互联,信息大爆炸时代,工业4.0时代、人工智能等科技的飞速发展,极大地重构了商业生态。

所以,需要商人与时俱进地学习,拥抱变化,切忌抱残守缺,要勇于摒弃过往传统的一些陈旧思维,比如坐店守客,在当下的环境中势必生存艰难。

必须树立流量思维,拥抱新技术、新变化,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极主动地宣传推广自己的服务和产品。

虽说离开了产品品质搞营销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若是没有流量的加持,没有足够的关注度,可能还没等到您打开局面,就胎死腹中了。

先写这么多吧,以上就是关于做生意之禁忌的一家之言,欢迎大家补充指正,共同进步!

本文由墨言春秋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0 阅读:0

映真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