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
说到迪拜,很多人都很熟悉,世界第一高楼在迪拜,著名的七星级帆船酒店,但是2008年金融海啸后,迪拜的债信危机高达590亿美元,是谁让迪拜不至于泡沫化?是谁在迪拜最难的时候伸出援手?
答案就是同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兄弟之邦阿布扎比。
阿布扎比是七个酋长国的首都,土地面积最大,但是更重要的是它的产油量高达全国90%,而迪拜只有2%,所以当迪拜的光环还有知名度超过阿布扎比时,这个老大哥心里自然不是滋味。2004年一口气投下5千亿美金进行城建大改造,中东最大的清真寺在阿布扎比,世界最贵的旅馆,还有罗浮宫第一座世界分馆都在阿布扎比。
金于蓝的马赛克砖妆点出如蜂巢般的天花板、石柱,踏入阿布扎比机场,阿拉伯经典华丽风格迎接,这是你不能不正视的中东王国。
整排的行道树一片绿意,杨柳随风起舞,让人分不清是在沙漠还是在绿洲。一栋栋大楼拔地而起,数不清的起重机凌空悬挂。阿布扎比虽然炎热难耐,太阳分外刺眼,空气中没有丝毫凉意,但举目所及的城市建设显然比沙漠高温还要火热。
5大栋75层楼高的玻璃帷幕建筑,像是蓄势待发的银色子弹直向天际,这是阿布扎比市区目前最大的建筑群,也是阿布扎比的新地标-联合高塔,以10亿美金耗时三年打造。
花大钱、费大工,曾经是一望无际的阿拉伯沙漠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脸。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部,面积8万3千平方公里,不及浙江省,人口只有830万,不及温州市。50多年前,一直以渔业和采集珍珠为生,因为处于欧亚战略地位,19世纪被英国控制。
1958年波斯海湾陆续发现石油,七个酋长国就在1971年脱离英国组成联合王国,其中名声最响亮的酋长国就是迪拜,但隔壁的阿布扎比面积、人口都是七邦之首,境内油田更占全国总产量90%,足以供应全球9%的原油和5%的天然气,是世界排名第五的能源富邦,这是产量不到全国2%的迪拜望尘莫及的,因此阿布扎比以拥有决定性的资源成为阿联酋的首都。
但2000年开始,一座帆船酒店让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迪拜一夜爆红,全球兴起一阵迪拜热,身为老大哥的阿布扎比心里不是滋味,当帆船拿下七星级殊荣时,阿布扎比立志要改写酒店奢华史。
2005年,一座造价32亿美金超华丽水上宫殿酋长皇宫在阿布扎比西北方的海滨诞生了。114个如同清真寺的圆顶,喷泉水池,石阶门厅无不透露着奢华。
但光是奢华不足以凸显阿布扎比争第一的企图心,一座35楼高但却向西倾斜18°的首都之门2010年落成时,创下了吉尼斯世界记录,成为地球上最斜的人工塔。足足比意大利比萨斜塔还要斜四倍,再次让阿布扎比上了国际版面。
2004年,阿联酋总统哈里法发现阿布扎比的原油产量只能再撑100年,百年之后这个沙漠小邦到底该靠什么延续下去,因此大刀阔斧规划阿布扎比的未来,不止盖高级酒店、大楼,最大愿望是将阿布扎比塑造成东方巴黎。
湛蓝平静的波斯湾海水,几个世纪以来抚慰了无数阿拉伯子民,昔日贫穷的小渔村变身为今日的世界富邦,阿布扎比正用上天赋予的黑金财富和源源不断的民族野心,写下无数个第一,要让世人再也无法忽略这一颗从沙漠崛起的中东巨星。
阿布扎比富有的难以想象,全球最大的国家主权基金之一就是阿布扎比,高达7088亿美金,如此富有的国家,人民当然也跟着发达,人均GDP高达9万美元,阿布扎比人的生活富裕的令人羡慕,家家户户住豪宅,平均每个人拥有三台车。阿布扎比人教育程度高,全邦国将近99%的人都受过基本教育,因为从小到大学费全免,有的大学还会给学生一个月600阿联币零用钱。
由于进口零关税,加上汽油一公升只要2块钱,一个人拥有2-3台车很平常,到处都可以看到价值千百万的超级跑车。
人人住的起豪宅开的起名车,有钱到连路边公交车站都有空调冷气可以吹,除了源源不绝的黑金财富是主因,自由开放的投资环境也带来了大量外资,同时也吸引庞大的外籍淘金打工仔。
阿联酋人口830万人,但是本国人民只有95万,占全国11%,其他全是来自185国的外籍人士,境内170万的印度人是最大族群,当地阿拉伯人意外成了少数民族。为了保障本国人民,酋长就必须像个大家长不但要照顾人民起居,还要帮忙安排工作。
90%的本地阿拉伯人进入政府机关工作,月薪5万起步,剩下10%的人政府也超级保护,规定外资公司必须找当地人当合伙人,享有过半股权,而50人以上的公司还要提供2%的职位给阿布扎比人民,人人有工作的结果下,月薪3万以下都算贫困人口。
工资丰厚之外,阿布扎比人早上9点上班,下午1-2点就可以下班,一年还享有59天世界最多的年假,如果想出国进修,政府还会再给钱。
一箩筐让人羡慕不已的福利,人人都好像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王子公主一般过着贵族生活,但这只有阿布扎比人独享,完全拒绝外来移民,不让其他人种分一杯羹。
因此不管是路边挥汗如雨的工人,还是餐厅端盘子的服务生或是出租车司机,全是外籍劳工,只有在冷气超强的大商场或是高档餐厅、咖啡馆才会看到一群群身着白袍的男士,或是带着香奈儿的黑袍贵妇优雅现身,尽情挥洒着得天独厚的财富。
特殊的人口结构让深处在沙漠的阿布扎比人享尽了福利,但却也带来危机,生活周围有9个都是外国人,英语取代了阿拉伯语的实用性,大学更从2010年开始全面使用英语教学。
当西方东方各国文化用建筑、人口、语言短短数十年间,迅速攻占这个沙漠渔村,当中东一点不再中东,当阿拉伯人再也不说阿拉伯语时,这是一个国家全球化成功的象征还是另一种文化没落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