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很多患者去医院就诊,一个共同的感受是:无论是去医院还是诊所,无论是看中医还是西医,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总的感觉“看病更贵了”。
从国家卫健委《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看,也初步印证了大家的感受:
1、从2015年至2019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从233元增长到291元,住院人均费用从8268元增长到9848元。
2、从2022年1至11月数据看,三甲医院次均门诊费用368.4元,住院人均费用为13898元。
这意味着,从2015年到2022年区间,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都是上升的。
但我们不要忘了,国家在解决大部分人就医、用药、费用等关键问题上,有两个“重要举措”:
一个是医药集采,即由国家卫生部门牵头,对常用药品进行集中带量采购,从2018年11月实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至今,已组织9批次医药集采。
医药集采解决的是“中间商赚差价”问题,挤掉“药价虚高”部分,至今共有374种常见药物进入集采,平均降价幅度达50%以上,有的降压药、降糖药、肿瘤药、乙肝用药、罕见病用药降幅超85%,更为典型的是心脏支架,均价从1.3万/个降低到700元。
一个是医保报销,很多人知道医保报销的基本公式:
报销金额=(治疗总花费-各地起付线-自费部分)X各地报销比例,有最高报销额限制。
医保报销分为门诊看病和住院报销两部分,报销费用分为“医保内”、“医保外”两部分:
门诊看病大部分是小病和基础慢病,用个人医保卡支付就可以了,除非全年累计超出一年的起付线,超出部分才按照比例报销。
住院病人如果没有医保,要先交押金,如果有医保,只需填写身份证号就直接安排住院流程了,出院时医保直接报销。
总的看,医药集采降低了常用和大批量药物的药费,医保报销扣减费用而减轻患者负担,它们都是解决“看病贵”问题的手段。
那为什么患者仍觉得看病贵?
看病计费区分门诊和住院两种方式:
从门诊看,除了挂号费,就是检查费、基础治疗费、药费等,相对费用不高。门诊费用感觉每年逐渐上涨,以前几块钱、几十块能看好的疾病,现在动不动几百元。
从住院看,除了门诊相关费用外,还包括床位费、手术费、检查费、护理费、会诊费、药费等多项,不同等级的医院、不同的疾病费用差别较大,少的两三千,多的数万元以上。
有的中老年患者比较信任中医,过去几块、几十块一个疗程的中药,现在也可能轻松突破百元,甚至达到千元级别。
感觉“看病贵”,既有“医”的原因,也有“患”的原因,还有“耗材药品”的原因。
1、患者的原因
一个是,从心理上说,看病要去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仅这一条就多了不少就医费用,好的医生挂号费不低,好的医生一般在大城市,消费更是低不了。如果去基层医疗机构,费用是不高的。
一个是,从病种上说,平时没有体检筛查的习惯,预防也大大咧咧,直到病情变重、变恶疾后才重视,但相应的治疗费用也上升了。
一个是,以前看病其实不便宜,但如果是重病不好治,就放弃治疗回家了,现在有条件看病了,舍不得花钱。
2、医院的原因
一个是,以前看病医疗设备较少,检查费不多。如今检查手段增多,检查的费用占了门诊大头,在住院费用里也不少,如果是ICU,检查开支就更多了,有的影像学或化验检查项目,动不动几百元起步。
一个是有的医院喜欢中成药和化学药一起混搭给患者,有的中成药不便宜,推高了就医费用。
一个医疗成本的提升,人员成本上去了,对应的就医费用自然就上升了。
3、药品和耗材的原因
虽然医药集采和医保对药费有降低作用,但并非“全数覆盖”,有的恶疾或大病,过去没有药,现在有进口药了,尚未进医保,费用比较高;有的耗材,尤其是骨科、外科手术、急诊ICU等科室,国内的耗材差距比较大,要用进口的,费用更高,等等。
但整体来说,现在看病的准确度比以前进步了,而且还要考虑大多数家庭实际收入是上升的,所以,与其纠结于看病贵,不如把健康关口前移,保养功夫用在平时,注意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找出原因,做好自己的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