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鲜,我发现农村人都是集体下地劳动,据说和我们过去有点像,干一天活,能挣一个工分。朝鲜人粮食需要粮票,买猪肉需要肉票。因为猪肉比较珍贵,所以限量供给,买猪肉一般要排队,不一定能买到。这些对我国年轻人来说可能很陌生,但对老一辈来说,非常熟悉。
初到平壤,第一印象就是干净整洁。街道上没有随处可见的小广告和乱贴乱画,路边的绿化带修剪得整整齐齐。街上行人不多,大多骑着自行车或步行,偶尔能看到几辆公交车和有轨电车缓缓驶过,颇有几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味道。
平壤的建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不少都有四十层以上,远远望去颇为壮观。不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高楼大多是统一样式,连阳台都一模一样,看不到晾晒的衣物杂物,显得有些单调。这种统一划一的风格,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之一。
在朝鲜,我们的行程都是由朝方安排的。每天早上,我们都会在导游的带领下开始一天的参观。我们的导游是个漂亮的朝鲜姑娘,叫恩熙。恩熙不仅长相甜美,还能说流利的中文,让我们的交流无障碍。她对朝鲜的历史文化如数家珍,耐心地回答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专业素养令人敬佩。
在参观金日成广场时,恩熙向我们介绍了朝鲜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她说,朝鲜实行计划经济,国家统一分配资源。比如,粮食需要粮票,肉类需要肉票。尤其是猪肉,因为比较珍贵,所以限量供应。通常需要排队购买,而且不一定能买到。听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父母讲述的计划经济年代的故事,没想到在朝鲜,这样的生活方式仍在延续。
在参观合作农场时,我们看到农民们集体劳动的场景。恩熙解释说,农民们每天的劳动会被记录为工分,工分多少决定了收入的多少。这种制度和中国过去的人民公社很相似,让我不禁感叹历史的相似性。
朝鲜人的穿着也很有特色。大多数男性穿着中山装,看起来朴素整洁。而女性则明显更注重打扮,喜欢穿裙子和高跟鞋,不少人还烫了头发。恩熙告诉我们,朝鲜女性很注重仪表,即使生活并不富裕,也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看起来漂亮大方。
在与朝鲜人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外国游客非常友好。不管是酒店的服务员,还是街上的路人,都会热情地向我们微笑、点头。很多服务员会说一些简单的中文,这让我们感到非常亲切。而且,朝鲜的服务业没有强制消费的现象,不会向游客推销商品,这一点让我感到很舒服。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朝鲜人的单纯和害羞。有一次,我们去参观一个工厂,遇到了几个年轻的女工。当我们用蹩脚的朝鲜语和她们打招呼时,她们都羞涩地低下了头,脸都红了。恩熙告诉我们,朝鲜女性普遍比较害羞,尤其是面对外国人时。
离开朝鲜的那天,我半开玩笑地对恩熙说:"你们朝鲜姑娘这么好,我都想娶回家了。"没想到恩熙居然害羞地脸红了,这让我觉得很有趣。在中国,导游们早就习惯了各种玩笑,很少会有这么纯真的反应了。
回国后,我常常回想起在朝鲜的所见所闻。那里的生活方式,仿佛是我们曾经走过的道路。它让我想起了爷爷奶奶讲述的往事,也让我对中国这些年的变化有了更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