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矛盾远比想象大,为何韩国还屈辱妥协呢?与芯片贸易战有关?

洞悉大世界 2024-03-01 18:36:54
引言

日本与韩国,是美国的军事盟友,也是积怨颇深的两个国家。

2023年8月,美日韩三国的外交部长举行线上会议,来确定三方之间的友好关系与进一步合作。美国的这次“撮合”效果能持续多久,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对韩国来说,无论结果如何,韩国在这次合作中是不敢太过高调的。

二战时期日本的强征韩国“劳工”与“慰安妇”事件,犹如一根刺,始终卡在韩国民众的喉咙中。

在三方合作的前几个月,韩国向日本低头的行为,还被不少韩国民众骂作“屈辱外交”。

那么,韩国为何会选择与日本“冰释前嫌”?“屈辱外交”能给韩国带来什么?

“命脉”被卡住的韩国

2018年到2019年,是日韩矛盾比较明显的两年,不仅历史问题重新被翻出,日韩关系也迎来了长达3年多的针锋相对。

2018年,应韩国民众的请求,二战时期“日本强征韩国劳工”事件重新提上了日程。

10月,韩国大法院做出裁定:日本新日铁住金公司需向战时强征的4名劳工各赔偿一亿韩元(约为现在的54万人民币)。

这本没什么问题,案子既然已经裁定,那按照正常流程走就可以了。然而,新日铁住金公司的赔偿款却迟迟未到账。

八幡制铁厂

新日铁住金公司是日本钢铁产量排在首位的公司。

19世纪八十年代甲午战争结束后,日本人拿着清政府给到的“赔偿款”开始大量购买炼钢厂设备。最后建造出“八幡制铁厂”,也就是后来的新日铁住金公司。

二战期间,这家制铁公司一直为日本提供各种军需装备,在人员缺乏时,日本就强行征用韩国的劳工,以帮其制造更多钢铁。

等到二战结束,以及韩国从朝鲜半岛独立出来后,两个国家先后成为美国的军事同盟国。强征劳工的问题,在当时也就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几十年过后,这个问题被重新提起,新日铁住金公司“义正言辞”的对赔偿款的支付表示了拒绝,理由是早在1965年日韩友好外交的时候,征用劳工这件事就已经解决了。

除了拒绝赔偿外,日本还高调表示韩国的行为是不守信用的表现,既然问题几十年前就已经解决了,为何现在还索要赔偿?

韩国法院看到新日铁住金公司拒绝配合、且态度固执后,立即采取了强硬的措施:扣押新日铁住金公司在韩合资公司中的30%股份。

这个措施一出,新日铁住金公司直接懵了,或许是日本相较韩国更强的国力,让他们觉得就算韩国心存不满,也不敢直接硬碰硬。这个结果,属实让他们意外。

一来二去,日韩两国的“对碰”持续发酵着。韩国方面认为这件事早晚都要解决,日本光是拖延逃避,也不是办法。

反之,一些日本网民则在网上“讨伐”韩国,大骂韩国不守信用,让日本对韩国进行“经济制裁”。

“经济制裁”这四个字当时或许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是随着日韩两国的关系越来越僵硬,矛盾越来越深,竟也真的朝着“经济制裁”的方向去发展。

具体的起因,双方各有说辞,难以追溯。总之,在G20大阪峰会结束后,日本就宣布要对氟化氢、氟化聚酰亚胺、光刻胶等半导体材料,进行对韩出口管制。

日本对所有在日的企业规定,要想对韩出口这三种材料,必须经过三个月的报备,待流程走完之后,才可以正常出口。

半导体行业是韩国的支柱产业,在过去的几十年发展中,韩国靠芯片衍生出来的各种产品赚得盆满钵满。

而芯片中的光刻胶43.9%都是从日本进口,氟化氢、氟化聚酰亚胺的进口更是达到了90%以上。

不得不说,日本的“出口管制”已经卡住了韩国经济发展的“命脉”。

这还不算完,一个多月后日本再次将曾经对韩外贸方面的优待一并取消,大有从此要跟韩国划清界限的感觉。

虽然从日本的各项贸易行为来看,加强管制、取消优待似乎没什么,不就是原材料抵达韩国的时间长一点、两国之间关系变得普普通通?

实际不然,加强出口管制说的是提前三个月报备,但对大部分的公司来说,哪里等得了那么久,更不要说三个月后能否拿到原材料也是一个谜。

因此,韩国在稍加分析后,就把日本的所作所为上诉到了世贸组织。两国的“芯片贸易战”就这样从2019年一直持续到了2023年。

“屈辱外交”是主动,也是被动

2023年3月,日本解除对韩国的出口限制,韩国随后也给出了撤诉的回应。同年8月,美日韩三国外长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开始商谈合作事宜。

四年前日本大肆对韩国进行出口管制,给韩国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四年后,韩国却与日本握手言谈,这前后的反差让无数的韩国网民大为吐槽,说这就是赤裸裸的“屈辱外交”。

韩国到底是怎么想的,明明四年前面对实力比自己强的日本,韩国都敢直接硬刚,为何四年后却是愿意接受“屈辱外交”?

其实,还是芯片贸易战的原因。

日本对韩国进行半导体原材料管制,韩国除了向世贸组织上诉外,也开始迅速找寻原材料新的供应商,来尽可能的减少对半导体行的影响。

根据2020年韩国的进口数据显示,韩国在日本的进口通道被日本卡紧之后,从日本进口的半导体材料占比下滑到了38.5%。

不够的部分则是从我国或美国等多个国家进口。其中,从我国进口的半导体材料占比达到20.5%。

在勉强能够维持住芯片的需求后,韩国政府也鼓励半导体公司对这三种重要的原材料进行自主研发。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韩国研发过不少高端芯片,可它在全球供应链的分布中是扮演着“加工”的角色,很多关键材料、零件都是从日本进口。

“靠山山倒、靠水水流”,日本曾经向韩国提供原材料,但是到关键时刻,昔日的“友好”却成为了对付韩国的利器。

吃了这一亏,韩国也学聪明了一些,开始鼓励头部半导体公司积极研发原材料,最好能够找到“替代品”。

2021年,韩国自主研发的EUV光刻胶经过了三星电子的认证,并于次年投入生产线。与此同时,在氟化氢方面,韩国的三家企业也传来了研发成功的消息。

对韩国来说,一切都似乎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但说句实话,这些“好消息”的进展,要想跟上曾经向日本进口时的供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从韩国的进口占比来看,韩国的原材料购买已经逐渐转向我国。

这其中,不乏有着我国能够提供大量芯片且价格实惠的原因。说到底,韩国能大量从我国买入的依然是中低端芯片。

对于韩国来说,它如果想短期内像原来一样继续长期生产高端芯片,那么向日本进口是它唯一的出路,它只能走向“屈辱外交”。

再者,芯片贸易战整体来说,并不是一个国家受到影响,而是全球的局势都会跟着变动,美国又怎么会放任自己的两个“同盟国”长时间搞“内斗”呢?

所以,韩国在2023年接受“屈辱外交”,是主动,也是被动。

韩国在这一方面的“尴尬”,不是第一次体现了。前两年中美贸易战进行得激烈的时候,美国为了打击我国在芯片研究上的进步。

也曾要求韩国禁止向我国提供一些高端芯片。最后的结果自然也是韩国自己承担,美国没有沾上半点的影响。

芯片贸易战这几年,韩国不想做炮灰,但是从里到外都透露着炮灰的“味道”。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就拿最近的来看,2024年刚开年,韩国的龙头企业三星电子就召开了紧急会议,对总裁以下高管的工资进行冻结。

三星电子2023年的销售额,不止在全球半导体销售的排名有所下降,与2022年的销售额相比更是下降了37.5%。

在芯片贸易战中,三星电子乃至韩国,经济发展严重受阻已是不争的事实。

值得一说的是,在2023年下半年,美国或许是看到韩国在芯片贸易战中实在撑不下去了,才最终同意韩国打开对华出口的限制。

使得韩国的半导体市场终于能够快速的流通起来。如若不然,恐怕韩国现在的状况比“高管工资冻结”还更要严重。

结语

如今看来,“屈辱外交”对于韩国有没有实实在在的用处呢?自然是有的,但拿“好处”的前提是要做好“吃多少,就得吐多少”的思想准备。

不可否认,韩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独立之初的确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但天上哪有白掉的馅饼?

在美国的支持下,韩国快速发展,成为美国的军事同盟国。而当美国有需要的时候。

韩国的炮灰角色也难以摆脱。这一点,对于手持韩国半导体“命脉”的日本来说,也是一样。

韩国经过这一场跌宕起伏的芯片贸易战,想必也更清楚的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至于将来它能否在美国、日本的“掌控”之下获得真正的“自主权”,就得看韩国有没有冲破一切的勇气了。

0 阅读:100
评论列表

洞悉大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