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3800字,阅读完毕约10分钟,你可以获得如下问题的答案:
1 学习数学的7个障碍是什么?
2 什么是赛博学习法?
3 如何用赛博学习法学习数学?
本文的内容来源于亚当·罗宾逊的《如何学习:用更短的时间达到更加效果和更好成绩》。亚当·罗宾逊是美国教育学界的先锋,在教育方面的创新获得了诸多媒体的好评。
这本书孩子读起来会稍显枯燥,家长可以仔细阅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转化给孩子,这个方法,值得学会!
相较于其他学科,数学要求你理解的信息要多一些,而且所用的语言,通常不是文字,而是一些数字和符号。正因为数字和符号的抽象性,很多学生都对它存在抗拒心理。
学生们对数学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抱怨:跟不上,看着代数符号就无法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永远用不上。有些学生,在拿到考试成绩后,总会不满意地摇摇头说:“我其他的成绩都很好,但是数学真的不行。”而且,对这个事实,他们似乎还感到挺自豪。
如果你认为自己数学不好,可能只是用错了学习方法而已。
01 学习数学的七个障碍数学本身并没有那么难,如果你觉得难,很可能是因为以下七个原因:
1 你不知道如何理解数学概念。仅阅读教科书,是远远不足以形成理解的,你还需要用数学的概念去解决问题。
2 你并没有意识到,在数学领域,存在多少猜测、略估、假设和误差。教科书所呈现给你的数学,是很有逻辑、很科学的,那大都是伟大数学家们毕生的结晶。所以,如果你要花一到两个学期,才能够掌握圆形公式的话,你也不用太担心。
3 你不喜欢数学抽象的本质。数学是通过研究一些具体现象,最终得到抽象结论的一个过程。
比如说X+X=2X,不管X代表的是鸭子、苹果还是土豆,这个公式都是成立的。同样地,球形公式:,不管你说的是一颗弹珠,还是足球,这个公式都适用。
你可以试着将抽象的数学具体化:看到一条斜线,你可以看做是直线下滑的滑梯;看到一个立方体,你可以看做是一个魔方。用你自己想出来的例子,用任何你能够想到的方式,让数学变得更加实际,更加容易处理。
4 你对数学的语言还不熟悉。要习惯由数字和符号组成的语言,需要一定的时间。比如,字母a、b、c通常代表常量,而字母x、y、z则通常代表变量。为什么偏偏是这几个字母,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这些字母只不过是约定俗成的惯例罢了。
有时候,这些惯例可能不易被察觉,如三角学表达式 2 cos x与cos 2x是不同的。如果你不留心的话,你很可能忽略这些细微的差别。对于老师和教科书上经常出现的记号或惯例,你一定要熟悉。
5 你依赖于错误的或者是有缺陷的“规则”。比如,有个学生这样记忆正负数相加的“规则”,用一个数去加另一个数,结果的正负,由那个“比较大”的数字的正负决定。4+(-8)=-4,-8+(-5)=-13,9+(-6)=3。看起来没毛病,但若是扩大使用这个“规则”,如正负数相乘时,这个“规则”就不好用了。
使用有缺陷的“规则”,是数学上出现错误的首要原因。这一类的误解通常都是因为语言使用上的不严谨造成的,有时候连老师都难以避免。
6 你缺失了某一部分的基础内容。数学,是一门连续的学科。这意味着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建立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的。先掌握了算术,你才能掌握基础代数,然后才能学几何、高级代数,之后才是三角学,最后才能学微积分。
现在挡在你面前的困难,很可能是你在基础算术方面的理解漏洞造成的。这时,不要着急,你只需要去重新学习相应知识而已。
7 你不知道如何应用数学。数学,并不是凭空发展成为一门抽象学科的。数学的发展,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比如,几何学的英文单词为geometric,意思为“测量地球”。几何学的发展,正是为了帮助古希腊和古埃及的土地测量员。
一旦你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能,你会对数学产生兴趣,也会因此更懂数学。
以上是学习数学的七个障碍,那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这门学科呢?
02 赛博学习法“赛博”,是音译,它来自于古希腊单词Cyber,含义为“引航员”。赛博学习法的意思为:你要当你学习过程中的引航员,即掌控者。这种掌控的关键,就是提问。那么,如何进行提问呢?
以上是赛博学习十二问,派曰用自己的语言整理并阐释如下:
1 无论学什么,时刻保持目的性。独自预习、复习、做练习题,都要问问自己,目的是什么?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带着这个问题。这是学习的第一步。
目的要具体化。比如,做数学练习题,你想通过做题掌握哪个公式、知识点?
当你学会问这个问题时,你在开始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2 关于这个话题,你已经知道些什么?这个话题让你想起了什么?
这个问题是为了后面能够提出更多问题,所需要做的热身运动。目的在于激发你的好奇心,促使你独立思考。将学习变成一场游戏:通过学习,你可以看到教科书所讲的内容跟你所猜想的有多接近。
3 关于这个话题,它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重要术语及概念是什么?总体结构是什么?
快速浏览目录、梗概、开头或结尾,加粗字体或大字体,一般都有助于你第一时间了解主要内容。
4 去大胆地预测,接下来书中会讲哪些内容?比如,数学书中,推理的后面常常附带相关证明。
同理,在课堂上,你可以随时预测老师接下来会讲什么?这会让你由被动转向主动,保持提问和对话,会让你更专注。
5 适合所有学科的导读问题:
它的定义是什么?
可以举一个关于它的例子吗?
它有哪些不同类型?
它跟什么有联系?
可以拿它与什么相比较?
适合数学的专业问题:
如果是我,我猜想的答案会是什么?
这个解答方式中,每一个步骤具体为了达到什么目的?
如果这里改变的话,有什么是需要跟着改变的?
在极端条件下,会发生什么?
有哪些特例?
这个问题可以换个问法吗?
这个问题让我联想到了哪些其他类型的问题和技巧?
我能用几种不同的方式来解答这个问题?
我知不知道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
我如何让这个概念更具体一些?
专业问题可以让你快速理解并掌握学科内容。把这些问题记到脑子里,像1+1=2那样纯熟,然后尝试去回答这些问题。
6 能自己提出问题,利用5W1H提问法,即who、when、what、where、why、how,谁、什么时候、什么、在哪里、为什么、怎么样/以什么方式?
培养自己对阅读材料的好奇心,你提问的问题越多,对材料的消化吸收就越彻底。它会帮助你培养兴趣、提高专注力、挖掘创造力、提高洞察力。
7 学会使用二八原则。80%的重要信息来自于20%的内容中。
学会看重点,记重点,其他的部分可以略读或直接忽略。怎样才能知道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呢?能够回答专业问题或导读问题的信息,老师提供的线索。不断地加强练习,你一定可以毫无困难地分辨哪些信息是你需要知道的。
8 如何记笔记?
规则一,用自己的话记笔记,而不是照抄原文。
规则二,用尽可能少的字数。
规则三,不要看教科书,凭你的记忆来记笔记。可以微瞄一眼。
规则四,巧用图表、示意图、思维导图。
规则五,用自己的逻辑和结构重组内容。
9 找到你自己的记忆模式
首先要尝试去理解;
发掘记忆点——一张图片、一种模式、一种节奏、一个故事;
建立联系,将新信息与旧信息联系起来,如果你所建立的联系没有逻辑,那就让它离奇一点,夸张、古怪、反常,会有助于你记忆;
贪多嚼不烂,把嘴里的嚼烂了,再去吃碗里的;
充分调动情绪,并尽可能多地调动你的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运动知觉等;
借助周边环境;
定期复习:10分钟,1天,1周,1个月,半年。保持这个复习周期;
10 构建知识体系:定期把学到的知识用一页纸串在一起,你所积累的知识就是一页纸,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03 赛博学习法的数学应用例题:小明,3个小时,可完成甲任务,小丽,6个小时,可完成甲任务,如果他们两人合作,完成甲任务需要多长时间?
1 先猜猜答案会是什么
如果小明3个小时可完成甲任务,那么两人合作的话,所需要的时间一定少于3小时。假设有两个小明共同完成甲任务,那么工作效率就会比一个人工作快一倍,要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原来的一半,即1.5小时。因为小丽的工作效率比小明慢,所以,答案应该比1.5小时长一些。
同理,如果两个小丽一起工作的话,他们所需要的时间是3小时,所以,答案也应该比3小时短。
通过猜想,你可以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合理。敏锐的猜想、丰富的假设、向实验结论勇敢地跨越——这些是学习中思考者最有价值的资产。
有些人会用一些“规则”来解答这类问题,然后会算出两人的平均数相加,即为结果,4.5小时。如果他们在盲目相信这个“规则”之前,能够进行一定的猜想的话,他们就可以发现自己的答案远远偏离了正确的答案。
2 解答方式中每一个步骤的意义
假设甲任务为1,
先求出两人每个小时的完成量,小明为1/3,小丽为1/6;
再求出两人累计一个小时的完成量,1/3+1/6=1/2;
最后求出共需多少小时,1/(1/2)=2小时。
3 在极端的条件下,会发生什么?两个小明一起工作,或者是两个小丽一起工作,这就是将改变最大化或最小化。
4 这个问题可以换个问法吗?
如果小明3小时完成甲任务,他跟小丽一起工作的话,只需要2小时,求小丽单独完成甲任务,需要几小时?
如果你在学习过程中,做了上述的练习,你会发现,练习册中的习题跟教科书中的习题是一样的。
5 这个问题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下面的问题你会解吗?
一个水池有两个排水口,A排水口单独打开,排空水需要10分钟,而B排水口,则需要15分钟。若两个排水口同时打开,排空水池里的水,需要多长时间?
6 我能够用几种不同的方式来解答这个问题?
如果小明能在3小时完成甲任务,那么他6小时就能完成两个甲任务,所以当小丽跟小明一起工作时,6个小时里,他们一共完成了3个甲任务,也就是说,完成一个甲任务需要6/3=2小时。
以上,并没有把专业问题挨个回答一遍。不过,你看了上述的例子,是不是发现,用赛博学习法,不需要你做大量的习题,只要吃透一个类型题就可以了。赛博学习法,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真正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