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是最好的人生教科书,《桃溪浅处》读后感(文/杨书灿)

仁道谈小说 2024-04-26 00:49:27

苦难是最好的人生教科书

——《桃溪浅处》读后感

(文/杨书灿)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说:“苦难是人生最好的教育。”苏联作家高尔基谈到自己的生活经历时说:“生活的情况越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更聪明”。《桃溪浅处》作者林水也是在缺衣少食的“文革”特殊年代的苦水中泡大的,他儿童时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偷吃生产队田地里的嫩花生和榨糖厂刚出炉的红糖,少年住校求学时因常吃咸菜干口渴而不得不在睡前痛饮自来水,冬天衣衫单薄又接受了条件较好同学的棉袄馈赠,物质严重匮乏的年代,还要承受父母望子成龙、光宗耀祖心切的重担。双重压力之下,寒门少年求学生活之苦可想而知。

少年丧父又是人生一大悲哀,在经历多重苦难打击之后的作者,在亲戚资助下终于考上大学,圆了自己和父母“不穿草鞋穿皮鞋,过上城里人生活。”的梦想。

《桃溪浅处》用较多篇幅回忆了昔日六口之家生活窘迫、少年求学之艰难,如果没有生活之难苦苦相逼,如果没有父亲藤条威逼、母亲一分一角攒足学费,放养的作者很有可能与同龄人一样成长为一介农夫或者贩夫走卒。可以说,正是苦难锻造了作者坚强的求生意志,正是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才使作者年少时嗜书如命、成年后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从一定程度上说,十年“文革”动乱的物质与精神饥荒年代出生与成长的知识分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也特别懂得爱与被爱,乐于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希望看见一个处处有博爱的社会。街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一件志愿者在路边捡垃圾时穿着的红马甲,都可以让60、70后的知识分子感动和深思一整天。

再来看眼下一些年轻人不知苦难为何物,更不知如何有效应对苦难。有的习惯了坐拥父辈留下的几套房当包租公、包租婆,早已放弃外出就业创业的心愿;有的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后买房娶妻还是要“啃老”;有的工作好多年了,还是“月光族”且不以为耻;有的索性放弃学业和工作在家当“键盘侠”,宅家久了吃光用光后索性变卖祖宗留下的遗产……

来世间走一遭太不容易,生命特别珍贵,生的机会自当倍加珍惜。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不历尽苦难,往往不懂珍惜眼前的一切,更不知如何独立面对苦难的叠加。所以奉劝当下一些遭遇工作生活困难的年轻人,就业困难的大背景下遇到一些物质、精神上的难题并不是天大的坏事,而是可以让自己快速成长、险中求胜的一次次机会,可谓危中有机、柳暗花明,千万不能随性、草率地放弃自己奋斗的意志,千万不要提前给自己人生画上了句号当什么“躺平族”。但愿更多的年轻人不要遗忘祖辈走过的艰难之路,多学习掌握应对人生苦难的方法与途径,在这个商业气息日趋浓郁的时代早日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自己的前途把好舵。

0 阅读:0

仁道谈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