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几百年就出一个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3-12-29 10:55:50

(唐顺宗 李诵)

(唐朝一共二十多位皇帝,但是这其中特征最为鲜明的,要属唐顺宗李诵。

李诵,他是唐朝的第十一位皇帝。

这个李诵啊,他爸爸德宗李适登基第一年就把他立为了太子,但是德宗在位时间很长,足有二十六年,所以李诵结结实实的在储君的位置上就待了二十五年。

太子,这实在不是一份好干的工作。

高祖的太子李建成命丧玄武门,太宗的太子李承乾流放三千里,你可见这实在是一个高危行业。

你说你当太子,你表现不好,那不行,你跟个酒囊饭袋一样,你这也不会,那也不会,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皇帝肯定就不喜欢你,皇帝更不放心把未来的江山交给你,大臣们一看你这太子就是个白吃饱,也不会有人愿意拥戴你,所以你早晚会被刷下去。

但是,如果做太子,你很优秀,你方方面面都做得很好,无论是治军还是治父都是一流,东宫贤名远播四海,朝野群臣全都好评,这样也不行,因为这样的话锋芒太盛,势力太大,做皇帝的会深刻的感觉到你对他的威胁。

恰好,唐德宗李适本身就是那种不太魁柄独持的皇帝,他在位的时候河北藩镇的节度使们频繁起义,他派出平叛的将领们更是时常变节,所以德宗是一个很有危机感的帝王,自然对他儿子李诵也会充满怀疑和猜测。

所以,李诵从来没有感受过父亲对他的爱,他也从来没有体会过寻常百姓家那种父与子的感情,他每天所能感受到的,就是爆大的压力,因为他如履薄冰,稍微走错一步路,就有可能万劫不复。

父亲德宗在衰老,儿子李诵也在衰老,因为这种多年的储君生涯会使一个人的心理极端压抑,而这种心理上的压力更会影响外在身体的健康。

贞元二十一年的时候,德宗病危,结果太子李诵的身体也不容乐观,李诵出门溜达,一阵邪风吹来,吹完他就中风了,情况不容乐观,当时太子甚至暂时失去了语言功能。

所以,到德宗死,这对父子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唐德宗 李适)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之将亡,是其形也悯,生命中的最后时刻,德宗涕泪横流,多次感叹自己对儿子李诵缺乏最基本的关心和照料,但一切已经不能挽回。

奇怪的是,无论是聪明的人还是愚蠢的人,他们往往在人生中的很多时刻都曾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他们却总是倔强的违背的内心的真实想法,直到生命终结的最后时刻才肯吐露心声。

当万事释然之时,一切却又来的太晚了。

好不容易父亲德宗死了,李诵登基了,但是满打满算,他当皇帝一共当了一百八十六天,这哥们甚至都没有以皇帝的身份过上个新年,就被撸成了太上皇。

李诵当了二十多年的皇帝,他内心积压了很多的理想和抱负,而且他登基的时候岁数也不小了,他急于施展,所以他立刻任用臣僚(如刘禹锡,柳宗元等)开始搞改革。

自玄宗之后每一任皇帝,他们改革的方法略有不同,但他们改革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想要恢复往昔的盛唐。

李诵是咔咔一顿改,他收拢皇权,削弱藩镇,打击宦官,起初很有成效,但是很快就遇到了阻力。

我们知道,李诵前边的皇帝,是德宗李适,德宗在位的时候长安闹过一场兵变,途经长安驻防的军队哗变,他们反攻皇宫,德宗没办法只好仓皇出逃,但是问题是,当年玄宗往四川跑的时候,文武大臣紧紧跟随,宫廷禁军是尽心护驾,因为那个时候的玄宗还比较有权威,可之后安史之乱这么一闹,大唐皇帝们在臣民们心中的公信力就不如从前了。

(泾原兵变)

所以德宗逃跑的时候,文臣自顾自,武将各为战,只有几个宦官舍命护卫,因而德宗后期对宦官非常青睐,宦官的势力得到了明显的加强。

德宗前边的皇帝,是代宗李豫,代宗登基的时候,也是宦官出力最多,所以你看唐朝宦官干政这个事儿,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由来已久了。

代宗和德宗都亲近宦官,指望宦官,但是顺宗对宦官非常反感,他更倾向于任用二王刘柳那样的文臣。

宦官们一看这不行啊,皇帝天天和刘禹锡柳宗元泡在一起,自己早晚失势,所以这个时候朝廷里有两个宦官,一个叫做俱文珍,一个叫做刘光琦,两人可就有想法了。

首先,这个俱文珍和刘光琦,他们不是普通宦官,他们不仅是宦官,还是监军,他们握有长安禁军的指挥权,而且他们和地方上的一些节度使还有联络,所以他们干脆在背后联合这些节度使,向李诵施压,强迫李诵退位。

这种施压,它无疑是致命的,宦官掌握禁军,你皇帝不听话,直接在长安城里就动乱,藩镇节度使们一个两个也许折腾不起什么风浪,但是节度使们往往一反就是一大片,他们真要是联合起来反对皇帝,别说是来个安史之乱2.0,就算是泾原之变那种规模的,也够他李诵喝一壶的。

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什么意思呢?上天往往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给你机会,好的时机更不会长期的停留,纵然是天纵奇才,你也很难保证说把每一件事情都办好,所以成就事情的关键在于把握时机。

这李诵,就不太会把握时机。

李诵当太子也当了二十多年了,按理说,他应该了解政治环境的瞬息万变,更应该懂得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从中唐以来,宦官势力在朝廷里可以说是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几代皇帝都在用宦和弃宦中挣扎,你要除掉宦官可以,但是你下手太快,势头太急了,你做太子是做了二十多年了,可你当皇帝才没几天,你一无政治经验,二无势力背景,三无人脉关系,上来就要和宦官掰手腕,这不纯纯是死路一条吗?

再者说,关于剪除宦官势力,收拢权力这事儿,李诵完全有例子可以借鉴。

(唐代宗 李豫)

唐代宗李豫登基,多赖宦官李辅国帮助,李辅国拥立了代宗之后认为自己有大功,根本不把代宗放在眼里,甚至还敢拍着代宗肩膀说皇帝你没事就在家待着吧,以后国家大事儿都让我来办就可以了,您想想,一个封建时代的特殊产物,一个家奴,竟然敢和皇帝说出这种话来,这是大不敬,这是彻底的僭越,李豫恨不得把后槽牙都咬碎了,但是那个时候时机不太成熟,李豫也刚登基,所以他一直忍着没动手。

代宗不仅没动手,反而是自此之后对李辅国毕恭毕敬,好一顿高官厚禄,李辅国一看皇帝这也不行啊 ,皇帝根本斗不过自己啊,于是渐渐放松了警惕,就在这个时候,代宗抓住机会,直接就把李辅国给除掉了。

这叫什么,这叫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

暂时的隐忍没有关系,不是说你是皇帝你就得整天威武霸气,你就不能忍了,因为有时候一时的隐忍,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够精确的爆发。

不过很可惜,李诵把握错了属于他的时机。

宦官们胁迫李诵把儿子李纯立为了太子,之后又强迫李诵禅位于李纯,李纯,就是唐宪宗,唐朝的第十二位皇帝,而李诵则被拜为了太上皇。

宪宗李纯被称为有唐一代的中兴之主,从他即位后的一段时间里,朝廷的政治有所好转,所以按理说顺宗既然当了太上皇,那么他也总算是能够享享清福了,但是没成想,顺宗这个太上皇,不过当了五个月就死了。

大唐的皇帝们,心里是有执念的。

肃宗李亨乱世即位,挣扎一生也没能平定安史之乱,代宗李豫倒是平定了天下,但问题是宦官干政的情况也在代宗朝陆续出现,德宗李适狠抓藩镇,想要收拾地方割据治理,但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结果闹出了泾原兵变,顺宗李诵理想更大,他甚至想要一刀就把大唐王朝的恶症顽疾给切了,结果,当然只是成了一场理想主义的幻灭。

(开元盛世)

唐肃宗乾元元年,唐朝诗人王维说: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唐代宗广德二年,诗人杜甫又说: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肃宗和代宗时代,开元盛世已经不复存在,相去甚远,但他们仍然在回忆那个遥远的过去。

因为,那真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盛世,一个无可复刻的盛世,这个盛世让后来的大唐帝王们魂牵梦萦,难以忘怀,他们是多么想要恢复祖宗的基业,祖辈的江山,他们多么希望自己如玄宗的前半生一样,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在封建历史上,一个风云起伏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会以一群至高强者纵横捭阖的姿态出现,而在这个朝代的结局,写下最后一笔的,不会再是帝王。

长安的风,是温柔的,但在风中,中晚唐的文臣武将们,却总能闻到阵阵的苦咸,那不是别的,那是悔恨的味道。

12 阅读:6305
评论列表
  • 2024-02-22 22:27

    一年人才,十年鬼才,百年天才,千年通才,万年神才,亿年圣才,无量全才…

猜你喜欢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简介:趣说历史,带你看点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