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威远东部重镇——龙会

痛快旅游 2024-09-29 11:18:18

龙会镇位于威远县东部,东与东联镇接壤,南连界牌镇,西邻高石镇、严陵镇,北靠资中县陈家镇,历史上威远至内江的东大路必经之地。两次从华场经龙会到威远县城,在内威路上都能看到高高的革命烈士纪念塔。第三次经过龙会镇,专门留足时间走进这座威远东部重镇。

相传因镇上龙金寺侧小溪中有龙相斗,故溪名龙会河,建场时便命名乌龙铺,又名龙会镇。明代属龙会乡,清末设龙会镇,民国初年为东乡,后为东区。民国二十四年为第一区。民国三十八年,为第二区,辖龙会、高石等6乡。1953年,新和乡并入第二区,更名为新团乡。1956年,设龙会区,辖新团、杨柳、东联、民政、百胜、白塔、柏花、民新、回龙、工农、靖和、民乐12乡。1956年,工农乡改名高石乡,新团乡改名龙会乡。1958年10月,撤区建社,以龙会、杨柳、民政、东联、百胜5乡合建龙会人民公社。1960年9月,恢复龙会区。1978年,撤区并社,龙会、杨柳、民政、东联四社合并为龙会公社。1984年,撤社复龙会乡。1991年,杨柳乡并入置龙会镇。1992年,民政乡并入龙会镇。

刚刚进入龙会场镇,即见到华场至县城的客运班车整齐排列在龙会中学的公路边。

威远县龙会中学(龙会中学,威远二中)历史悠久,创建于1942年2月,是“内江市重点高中” ,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龙会中学旁为场镇三岔路口,打听得知七七抗战建国纪念塔和革命烈士纪念塔均在路口左侧方向。

从路口左转,场镇公路蜿蜒向前。

一边走一边张望,看看能不能见到两座纪念塔的“影子”。

兴隆街一带基本没有老宅古巷,这家一楼的店铺颇有点年代感。

小猫和木门还是有点老街韵味

放眼望去,兴龙街前方尽头为龙会派出所驻地。

站在派出所转角处,终于打听到两座纪念塔的具体位置。

从兴龙街一条小巷沿石阶上园顶山,可惜未开门只能远观纪念塔。据了解,1985年龙会区公所为纪念龙会籍烈士张鹏程和1950年在龙会区征粮剿匪中牺牲的傅金梁、郑文生、周福子和韩述文四位烈士而修建,是威远县仅有的两座革命纪念碑(塔)之一,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七七抗战建国纪念塔与革命烈士纪念塔遥相呼应,现为内江市文物保护单位。七七抗战建国纪念塔为砖石结构正方形塔身,塔体通高13米,底部边长1.5米。塔身从上到下逐级放大,塔身中间匾刻“七七抗战建国纪念碑”。

龙会镇中心学校地处革命烈士纪念塔和七七抗战建国纪念塔围护之中。过去,烈士们用鲜血为我们创造未来;如今,烈士们的英魂也在此注视着这片大地上新生代孩童们的茁壮成长。

返回龙会中学岔路口,继续向右前方进发。

从这段街道两侧建筑的规模和体量看,非常明显是龙会场镇的核心区域。

龙会中心卫生院门诊部大楼算得上兴龙街的标志性建筑

沿着兴龙街继续向前,路面缓缓进入爬坡阶段。

“香港·青苹果”公路对面下的石梯步,过去的农贸市场就位于石梯旁边。

回望刚刚走过兴龙街,这一段是中间高、两边低的小S形街道,只是遗憾已难觅传统民居的遗迹。

兴龙街在此处向右转,街面虽然变化不大,但是前方的建筑明显高大起来。

又遇T字形路口,兴龙街继续直行向前,右转街道应该是后来新建的场镇住宅生活区。

右转进入新街区,路面和人行道更加宽阔,两边都是住宅高楼,新街直接与内威路相连。

新街中段为龙会综合市场

折回兴龙街继续直行,从两侧建筑看应该已到街区末端。

兴龙街末端岔路口,两条路均抵威远县城,只是涂黄路相对内威路更长一些。

龙会作为威远东部重镇,不仅历史悠久,场镇规模较大。七七抗战建国纪念塔和革命烈士纪念塔分立在场镇东侧的山头,这在内江市乃至川南地区的乡镇中极为少见。漫步其间,古老集镇已变身现代小镇,难觅当年的历史痕迹,但这里承载的记忆和乡愁将永远留在龙会人的心中。

0 阅读:3

痛快旅游

简介: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