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前,45岁的张译在宣传新作品时被曝光,引发热议。
那天,张译在红毯上发表演讲时,一个小男孩捧着一束鲜花跑了过来。
小男孩跟在张译身后跑过去,想要献上他手里的花,张译却没有理会小男孩,而是专心致志地对着台下讲话。
小男孩见状,一脸失落,四处张望着张译的身后,想要寻求别人的帮助。
就在这时,看清情况的胡歌冲了过来,拍了拍张译。张仪转身,找到了少年。
看到男孩手里拿着花,张仪连忙把花拿了过来,然后弯下腰,马不停蹄地向孩子道歉。男孩虽然转过身,但张译还在表达着歉意。
后来,男孩在红毯合影时,张译蹲下身子,就是为了让男孩觉得温柔自然。
虽然一言一行都是小事,但足以让人看到一个人的修养。
《青春寄语》说:
“教育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在别处买到并依附于身体的阴影,而是渗透到生活本身内部、皮肤底层的耀眼感觉。”
一个有礼貌的人,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会为身边的人着想。
这件事情可以不分大小不分轻重缓急地去做,但是很自然,在做的过程中,留一些空间,为别人着想。
学历不仅能看出一个人的情怀,还能决定一个人的水平。
2、不幸的是,许多人忽视了他们的创造,甚至忘记了他们自己的成就。
此前,在广东某高铁站,一名男子在高铁停靠时用手挡住高铁车门,导致车门无法正常关闭。
民警前去整理时,该男子说:“我想抽支烟,我没有做错什么。”
因为你抽了一根烟,火车晚点了1分钟,甚至后面的火车都一一晚点。即使这种行为并不“坏”,他也不会为他人着想。
西安长安未央宫遗址国家公园是市民露营的好去处,公园工作人员时刻提醒游客及时处理自带垃圾。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市民外出露营后,公园道路上堆满了垃圾,连草坪都被踩坏了。
同样在河南洛阳老君山景区,两名女游客径直走进花田寻找拍照效果。
一旁的人见状,好心提醒道:“别站在花丛里拍照。”
两人闻言,看着踩在脚下的花,心中无动于衷,执意要在花田里拍照,才心甘情愿地离开。
哲学家洛克说:“不学无术者,勇者为粗鲁,学问者为迂腐,机智者为机智,朴素者为粗鲁,善者为奉承。”
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没受过教育的人,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他们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心情,而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多大的影响。
3、英国作家波伊斯说:
“任何人,无论多么博学,都不能被认为是受过教育的人,因为他的学习与生活之间存在明显的距离。”
真正决定一个人高低的,不是物质财富、学识或地位,而是一个人的学历。
真正的教育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随时随地的自律。
美国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有意识地挑选了一份好习惯清单,然后一一比较,以减少自己教育的盲点。
具体来说,第一步,他列出了自己要培养的13种美德,包括节制、节俭、勤奋、真诚、正直、廉洁。
第二步,他设计了一个用于自查和监督的量化反馈工具。
他制作了一本小册子,每一种美德一页。每一页都用红墨水画成七栏,一周中的每一天,上面标出了一周中的每一天。
然后用红线把柱子分成十三个横格,在每个横格的顶端,标出它所代表的美德的首字母。在由垂直线和水平线形成的网格中,用小黑点记下当天的误差。
每个星期专注于提升一种品德,再小的过失也记录;其余品德,只记下大的过失。
这种做法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记录犯错数据,明确自己的品德水平,然后,去尽可能减少黑点数。
每13个星期1个循环,1年循环4次。如此反复,这本品德手册,慢慢黑点数就会减少,这也意味着,他正在渐渐养成更多的好习惯。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的:
“我们考虑自己何其多,考虑别人却何其少。良好教养表现在我们能把这一事实隐藏起来。”
太多的人,习惯了放纵自己的欲望,我行我素,他们不知道,过度放纵暴露的是他们内心的空虚和自身的浅薄。
适当克制,收敛自己的言行,才是教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