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几年,我发现连环画的印刷品和原稿之间存在惊人的差距。有可能大师的神作被印刷技术限制住了。于是我就一直关注全国各地的原稿展。其中就有一个独特的名词引起我的注意——“架上连环画展”。
架上连环画是什么意思?
最初我还以为是云端发点图片,不搞实物展。其实不对。
经过查证我才明白:架上连环画说的是上架布展的连环画作品,它是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在组织操办,从2010年起至今已经举办了八届。
我们知道,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更强调通俗普及,让任何人拿起来都看得明白。
而70年代末开始,连环画的美术成分大幅提升,画家更注重自己的精神自由和艺术阐释,而不像从前那样照顾读者感受。我认为从那个时代开始,小人书就已经在长大,尤其是《连环画报》上刊载的多元风格的精品,仿佛随时在昭告着自己是一件艺术品而非低幼读物。
当时连环画全国评奖捧红了不少佳作,他们也同时能摘得全国美展的奖。可惜好景不长,连环画事业衰弱,1991年第四届办完后就归于寂静。
我猜测中国美协艺委会也是出于重拾连环画的愿景,于是在2010年启动了这个架上连环画系列画展,根据资料显示,主要是靠艺委会主任沈尧伊(绘画代表作《地球的红飘带》),以及鲁迅美术学院的李晨(绘画代表作《边城》《红嫂》)等人在主导推动。
沈尧伊作品
李晨作品
我们可以从征稿要求看到一些端倪:
1.以人物为主体的现实主义绘画,描绘新时期以来全国各条战线涌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故事。
2.每套作品由6-8张单幅组成,画种不限,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素描等均可,必须手绘,体现艺术语言的开放性以及情境上的文学性、连续性。要求有文字脚本,与画面内容一 一对应……
要求以图讲述是新时期的好人好事,作品风格不拘,要有简短脚本,更像是组画配了字。6-8幅的长度还蛮符合当代人欣赏习惯。
让连环画从掌中小人书,走向美术馆架上展览,让它的艺术价值得到充分释放,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架上连环画到今年已经是第八届,正好最近在宁波帮博物馆巡展,小歪一直专注发掘上世纪的优秀作品,对当代新生的力量浑然不觉,是该去看看。
画展门外列着一些易拉宝,看到不少宁波籍老一辈连环画家,有贺友直、张令涛、胡若佛、华三川、陈烟帆、董天野、郑家声、李天心等等,他们可能长期在上海生活,不过至少祖辈父辈是宁波人,所以说宁波可称得上连环画之乡。
步入栏目内,沈尧伊、李晨、胡博综等连坛高手都有作品展示。
本次投稿作品1364件,经初评和复评,最终评选出146件入选作品。还有一些是邀请作品,我也不作区分,晒一些照片给大家欣赏。
沈尧伊作品
沈尧伊作品
李晨作品
这个不是水墨,李晨的作品通常是单色的铅笔,这里难得出现彩色。
李晨作品
《玫瑰园丁——张桂梅》 胡博综
《玫瑰园丁——张桂梅》 胡博综
《玫瑰园丁——张桂梅》 胡博综
胡博综运用了他独有的细线勾勒。多数作品讲述先进人物的小传,不过这些人物故事我都没听说过,是我孤陋寡闻了。
九龙山之子 罗榕榕
九龙山之子 罗榕榕
九龙山之子 罗榕榕
罗榕榕,艺术家,教师,1985年出生于江苏,毕业于日本京都精华大学,2010年-2023年在国内外办展无数,《九龙山之子》曾入选法国巴黎大皇宫ART CAPITAL 展览。纯粹的黑白线条交织下,塑造南方乡村森林的生境,还能看到人物心境和自然环境的融合,有种静谧平和的观赏体验。
九龙山之子 罗榕榕
九龙山之子 罗榕榕
《年》沈鹏
沈鹏,黑龙江画家,他喜欢用东北大花布元素来形成视觉冲击力。这种红配绿的灵感来源于民俗,有超高鲜明度。主体人物就以灰色来缓和,以免打翻大染缸。
《年》沈鹏
《年》沈鹏
沈鹏在大红布和灰色之间形成了两层色彩层次,造型富有装饰感,而且灰色也带有中国水墨的特点,成功结合了传统与现代。
《年》沈鹏
《平凡 不凡》 陈炼强
陈炼强,广东人,90后画家,他这组《平凡 不凡》顾名思义,说的是一个女服装设计师在平凡岗位上体会出不凡的幸福。运用竖构图,色调偏冷,着力营造时尚现代的空间,画法偏西方插画。
《平凡 不凡》 陈炼强
《平凡 不凡》 陈炼强
《平凡 不凡》 陈炼强
《平凡 不凡》 陈炼强
《外婆家在江南》 夏克梁
本次画展我个人最喜欢的一组是夏克梁的《外婆家在江南》。
夏克梁是中国美术学院影视动画艺术学院副教授,擅长水彩画,2001年开始探索马克笔作为绘画工具的可能性,也是一位美术界的奇人,这部《外婆家》的作品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物,画面干净秀气,时间悠长,构图也很用心,美中不足是人物造型不大好看。
《外婆家在江南》 夏克梁
《外婆家在江南》 夏克梁
《外婆家在江南》 夏克梁
《外婆家在江南》 夏克梁
《外婆家在江南》 夏克梁
其他作品不做介绍,大家大致看看就行。
《马背上的院士》 张丹
《马背上的院士》 张丹
《赤子之心 拓荒国羽》尤山
《处方》 邬冬波
《班都的金色家园》 何兵
《班都的金色家园》 何兵
《班都的金色家园》 何兵
《班都的金色家园》 何兵
《布茹玛汗毛勒朵》 殷会利
《布茹玛汗毛勒朵》 殷会利
燃烧的蜡烛
燃烧的蜡烛
燃烧的蜡烛
燃烧的蜡烛
《穿行在苗岭中的5639次列车》 陈一墨
《穿行在苗岭中的5639次列车》 陈一墨
《大萌》周圆
周圆,云南人,现居上海,她的画有点老一辈连环画家的风格,不知受哪位高人指点。
《非遗集市》 盛捷妍
一圈两百多件作品看下来,我总体鲜有发现特别亮眼的好作品,很多内容过于为了积极向上歌颂人物,显得有些造作。画风是什么都有:铅笔、水墨、工笔、油画、钢笔、版画,但是我觉得就是少了点东西,不够打动人。
有一个共通点是人物面目丑怪,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就是奇怪,人物为什么都是两眼呆滞,丑怪滑稽?要说写实,没有足够的生动气息,要说艺术加工,又太像临摹照片的,不够美化,这似乎是架上连环画展的通病。我听到现场的一些参观的艺术生在称赞展品高明,可能是他们没有看过50-80年代的连环画作品吧。
大家都觉得吴勇的课本画丑,其实这些架上的参展作品,很大一部分也没能做得更好,要说个别人画得丑,那不稀奇,稀奇的是此类情况很普遍,看得我直摇头。
我推测他们就是参照了相片,想要写实刻画,然后又故意往漫画夸张方面做些创意,真实与逗乐之间没有做好兼容,这就导致“人设崩塌”;要么就是速写的基本功不过关。
一部好的连环画,就是要能讲故事、做戏,情节要依靠人物推动,人物画肯定是主体,何况大多题材就是人物传记,这也符合主办方的征稿要求,可现今这些作品的人物面部甚至体态上暴露诸多缺陷,这就让一套连环画价值大减。
当然,架上连环画只是一个小窗口,他反映的是当代国内美术的一种畸变,在百花齐放,个性多端的同时,人物的塑造、思想感情的传达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这显然是受大环境影响,但是我不明白根源在哪里。
挺可惜的,所以我这次在美术馆的收获并不多,满意的作品不会超过10件。希望未来架上连环画还能继续办下去,可以在人物画方面多做些改善吧。
画风有点像《奥秘》,尤其是人物形象。有空了讲一下《奥秘》的画风吧?
[点赞][点赞][点赞]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