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黄河也是一条容易决口泛滥的大河,为啥呢?
黄河含沙量太高,大量淤泥顺流而下,在西北地区因为水流湍急还好,一进入中原后,水流减缓,淤泥沉底,河道变浅,旧有的堤岸防洪功能日益下降。经年累月后,一旦闹大水,中下游地段就非常容易出现决口。
然而相比决口,更重量级的灾害其实是改道!
黄河改道所带来的灾害,往往是毁灭性的!
且看历次黄河改道图。
第一次黄河大改道是公元前602年(周定王5年)。
第二次是公元前132年(汉武帝年间),黄河再度改道。
危害多严重呢?
山东被河灾,及岁不登数年,人或相食,方二三千里
一连几年都没有收成,灾害区的百姓互相开始人吃人了!
以前读史时,光看到武帝威风的那面,北征匈奴,西伐大宛,又何曾注意到中原百姓的苦难呢?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应该先赈灾,拓边的事先停一下?
更可气的是,当时的丞相田蚡欺瞒武帝,以至于武帝最终决定放弃治河,致使黄河泛滥二十三年之久!
武帝有盐铁、货币两大法宝在手,他不怎么在乎田租和人头税!
第三次:公元11年,这一次的黄河大水灾,其泛滥之迅猛,冲毁之严重,受灾的地域之广,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次。
当时的皇帝是谁呢?
王莽。
还在改革的王莽无暇关注黄河,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黄河离开河床后,四处驰骋,灌进济水、汴渠等支流暴增。
决堤的黄河大水所到之处对当地造成了彻底的摧毁!致使兖州、豫州无立锥之地!千里皆泽国!
刘秀开国后,起初决定修筑黄河堤岸,浚仪县令乐俊上书劝阻,现在天下还没有统一,不宜征发徭役。因当时与陇西隗嚣的战事处在最激烈的阶段,刘秀只得作罢,这一搁又是三十多年。
明帝刘庄登基后,地方接连报告水灾的严重情况。
有了数十年的物资积累,刘庄下决心要治理黄河,钱有了,现在还缺一个技术人才。
69年,刘庄召见王景。
王景字仲通,徐州琅琊人。
广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沈深多伎艺。
注意哈,王景不仅看儒学经典,同时也专研天文数术之学。
科学技术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第一生产力!
王景曾经和王吴合作成功修治了浚仪渠,刘庄召他入朝,是想把治理黄河的重担交付与他。
即使放到现在,遇到特大自然灾害,人类的力量还是很渺小,最近的河北大水大家也都看到了。
放到古代,,黄河改道这种级别非一般人力能抗衡,很多时候,人们只能选择认命,因为没办法啊!
不过,遇上牛人除外。
王景详细分析了水灾形成的原因,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治水方案。
刘庄大喜,当即赐予王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等书籍,同时正式任命王景主持治理黄河、汴渠的工程。
当年夏天,朝廷征发民工数十万,由王景率领,从荥阳为起点,开始了疏通河道、修渠筑堤的浩大工程。
王景既没有用“堵”也没用“疏”,他发明了两个办法:
1、创造新河道。
王景经过精准的选址和测算,自荥阳开始到千乘海口(今山东高青东北),选址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黄河河道。
黄河泥沙的确多,但一定要挖掉淤积的泥沙嘛?换条新路行不行呢?很多时候,换一个思路处理问题,整个事情的成本就指数级的降下来了。
旧的河道:距离长、弯绕多,地势高,容易淤积泥沙造成悬河危机。
新的河道:距离短、弯绕少,地势低,泥沙也就不容易淤积,悬河危机被彻底拆除。
2、建造水门。
但是上游的河水还是会带来新的泥沙,怎么办呢?
王景也有办法。
他每隔10里就筑一个“水门”,将黄河从上游带下来的泥沙在沿途就不断的进行清理,减少黄河主干道的泥沙淤积。
这么大的工程干了多久呢?
仅仅一年,70年4月就正式竣工了。
一年时间王景要完成选址,沟通,布置,施工,引流,验收这一系列的专业性极强的水利工程,超级牛人啊。
刘庄将王景的功绩昭告天下
今既筑堤,理渠,绝水,立门,河汴分流,复其旧迹。陶丘之北,渐就壤坟。
长达近60年的黄河泛滥问题彻底得到解决,历经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八百年的时间,黄河再也没有发生重大水灾。
王景治河、千年无患。
黄泛区变成可持续耕种的优良沃土,沿河百终于可以踏踏实实的耕耘自己的田地,朝廷不仅减少了大量的赈灾支出,财政税赋的基数也迅速增长。
来看一组数据:
光武帝末年,全国载于户籍的人口为两千一百多万,至刘庄统治后期,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激增至三千四百多万。
王景的大功用多少溢美之词都难以赞美,他在历史上知名度不高的原因无非是咱们更喜欢看战争、宫斗而已。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他才是东汉第一人!
当然刘庄的支持咱们也不能忽视,为治黄河,刘庄砸了百亿进去!
即使他在拓边上没有太大的建树,但仅此一项,他就是古代历史中排名前十的好皇帝。
手里有钱了,忍了十年的刘庄终于要对匈奴开战了!
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