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晚上好,我是陈柒姐,今天来聊聊这个话题:30岁之后,就不应该再去投简历找工作了。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我最近与一位朋友交流,他在一家知名企业担任行政岗位,他所在的部门一直在裁员,他心里也意识到:他自己也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然而,他满怀信心地投递了几十份简历,却几乎没有任何回应。
基本上都是“已读”却不回,回的原因:年龄不符。
他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工作了10年,能力也处于中上游水平,这就中年危机了?
投递简历,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真的是因为工作机会变少了吗?
问题不在于“机会”的多少,而在于“个人”的能力。
如何能提高个人能力呢?我们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你的“定位”。
一、大多数人陷入了定制化工具的困境。
让我想起了之前与一位企业的运营人交流,我问她:你组织的这次活动,对用户的增长和活跃度有什么积极影响吗?
她回答说:我只是负责活动运营的,那些数据是数据运营部门负责的,我不是很清楚。
是不是感觉隔着一个部门就像隔着一个行业?
销售,客服,财务部,都是各司其职,只有老板才是统筹的那个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一个工人无论如何努力,一天也生产不出20枚针,但有了分工后,经过18道工序,每人每天平均可以生产48000枚针。这就是专业化分工的高效性。
任何一家公司都是追求提高效率、增加利润,所以专业化分工特别明显。
公司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但是,作为个人,这对你来说可能是灾难性的。
因为你在大企业里可能成为了一个人才,但我们只是企业定制化人才,就像一颗螺丝钉,尺寸和材质只能用在特定的地方,换到别处就无用武之地。
大公司看似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机会,但实际上,在大公司日复一日地重复同样的工作,沿着既定的路径一步步晋升,何尝不是一种“体制化”?
因此,即使在大公司工作,也需要将自己从螺丝钉思维中解放出来,具备老板思维,商业思维。
你需要深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这个行业对用户、对社会的价值是什么?
你现在的岗位在行业内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从更高纬度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才能拓宽视野,站得高望得远。
即使是螺丝钉,如果它位于发动机上,而不是车门把手上,其核心程度也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说打工的尽头就是“个体户”,早点计划,应该把自己当成一个自己人生的CEO,了解每个岗位需要的技能,打造一个复合技能,重复可用的技能,比如:销售技能,演讲技能,老板思维,商业逻辑思维。不管在任何岗位都能胜任。
二、尝试多个领域,培养持久的能力。
要想不被定制化,除了让自己成为关键部件,还可以让自己成为一辆成品汽车,无论去哪里都能派上用场。
我们需要找到那些不变的因素。这一点在任何领域都至关重要。
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什么方式,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对你的客户有用。只要能够有用,就不会没有人来。
这样一来,所有的事情就变得简单了。那么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是那个不变的因素呢?
答案是:让自己的技能,随时能和市场直接交换。让你可以成为一家一人公司。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现在你是一名HR,你的工作是帮助公司建立招聘流程,那这个技能只有老板会买单。
甚至于,只有你这个规模的公司的老板会买单,你跳槽能去的地方都有限。万一老板不需要你了,你的技能无法直接和市场进行交换。
但如果你会求职咨询、面试辅导、副业转型,这些技能是不是可以直接和市场换钱?一个客户不买单,还有另一个客户,分散了很多风险。
这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公司,一个超级个体的雏形。
30多岁,就不应该只去投简历找工作了,别让自己成为一颗企业定制的螺丝钉。
AI时代的到来,让很多普通人有了参与市场的机会,希望大家跟上时代步伐,做个复合型的人才,具备多种技能,所谓技多不压身嘛,才能在未来得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