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是怎样的?为什么叫春秋、战国?

阿凯历史谈 2023-01-21 11:46:05

全文共1826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说起战国时代,就不得不提一次著名的“烽火戏诸侯”了。尽管历史学家们都不相信这种“可笑的笑话”,但是周幽王时代的政变却是造成了整个西周王朝的灭亡。

后来,周平王迁都洛邑(现在河南洛阳),建立了一个名为“西周”的国家。

其实,“周王朝”在东周更多的是虚有其表,周室势力也在不断地遭到挑战与挑衅,最终周王室被秦所灭(公元前256),而在多年之后,秦王嬴政一统中国(公元前221)。

这是一个很长的时代,也被称为“战国时代”。

“乱”字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春秋战国时代的特点,而这一切都源于周王朝对世界的不受控制。因此,春秋战国并非一个特定的王朝,它是一个特定的时代。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分裂,周室势力日渐衰落,“天下共主”也就形同虚设。另一方面,诸侯之间的纷争,纷争不断,渐渐形成了数十个半独立的国家。

《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时,三十六位君主被杀,五十二位被灭。”

在此期间,因长期的战争,人民生活困顿,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但纵观整个历史,从政治角度来说,那时的君主们都是开明的,他们可以主动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增强自己。

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青铜器向铁器的转变,从奴隶主的分封制到封建领主的封爵制度的转变。

在经济方面,各国之间的往来与交流更加频繁,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频繁交流,以及“礼崩乐坏”的周礼,在思想、文化上的发展也是前所未有的。

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新的社会秩序,寻求新“出路”,出现了儒家、法家、道家等各种“百家争鸣”的学术现象。可以说,中华文明的文化主调是由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也就是中华文化的发端。

在各国的先贤们的努力下,他们争权夺利,在春秋时代留下了许多精彩而又波澜壮阔的历史,这些传奇都是“中华智慧”,是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

我们在此要指出的是,尽管我们常常把这个时期称为“春秋战国”,但是“春秋”与“战国”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间和时代特点。

这一点,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说得很清楚,并且被后世的历史学家所认同,认为春秋时代是公元前770年-476年,战国时代是475-221年。

周平王迁都是春秋时代的开端,周王朝的势力大不如前,无力掌控诸侯,诸侯也不会将领地交给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封建制度正在逐渐瓦解。

在诸侯割据的时代,春秋时代呈现出一个群雄割据、群雄割据的格局,社会动荡不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人先后崛起,成为春秋五雄,事实上,他们已经取代了周天子。

而关于这个时代的名称,也与《春秋》相关。《春秋》是鲁国历史学者所写,记录了鲁国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七二二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四八一年)的重要事件,以及其它诸侯国的历史。

经孔子修改后,此书成了儒家经典著作。而《春秋》则是记录鲁国二百四十余年的历史,与东周以后的历史发展大致吻合,因此后世史学家将其称之为“春秋”。

有人开玩笑说,“怎么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也是有道理的,周王室虽然没落,但最早的时候,各诸侯国还保持着每年“春秋”两季的祭祖仪式,而各国的史官们,也会对重要的事情进行记载,因此,他们都给自己起了一个“春秋”的名字,用来代表和遵守这个时代的方法。

战国时代的名称也源于一部《战国策》,由西汉刘向所著,它记录了当时诸侯国的政局和谋士们的言行。

齐,楚,燕,韩,赵,魏,秦,被誉为“战国七雄”,秦国最终将六国合并,统一中国。

历史上较为主流的看法是,春秋战国的分界线是“三家分晋”,具体情况是:晋国的政权被四家卿大夫把持,晋阳之战,韩赵魏三家覆灭,之后三家瓜分晋国,晋国覆灭。

三大家族向周王室告状,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战国时代的开始,周王室已经到了苟延残喘的地步。

如果说春秋时代是一场大国之间的争霸,那么战国时代就是一场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战争更加残酷的战争。

比如秦军坑杀四十万赵军投降的士兵,这是何等的惨烈。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战争,才让所有人都有了一种团结的欲望,结束了一个国家没有固定的国家,一个国家没有固定的土地,一个国家,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

阿凯历史谈寄言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奴隶制度崩溃的时代,王夫之把这个时代看作是“古今一次大的变革”。

其实,虽然当时的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但在军事、政治、经济、思想上,这个时代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发展,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0 阅读:68

阿凯历史谈

简介:观古今中外,望未来孜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