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事件指1995 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生的证券商对“327”品种的国债期货交易恶性违规操纵投机的事件。
自1981 年我国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交易从无所有,从小到大,国债市场逐渐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2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又推出了国债期货合约这一新的交易品种,它也是我国第一个金融衍生工具,国债期货合约推出之初并不很热,到了1994 年 10月,由于股票市场低迷,对3年期国债实行保值贴补而使国债期货合约逐渐活跃起来。从1994 年起,与通货膨胀的状况相对应,保值贴补率也相应上升,国债现货、国债期货价格节节上升,大量资金进入国债市场。尤其是被称为“327”品种的 1992 年发行的,于1995 年 6月份到期交割的三年期国债期货成为市场的焦点,交投十分火爆,成交屡创纪录。
然而,部分证券商未能充分认识宏观经济形势、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对国债兑付值的影响面看空国债后市。1995年 2月23日前,空方已持 300万口“327”空仓合约(每口面值2万元,价格约 148元)。2月23日,市场上传言“327”对应的国债现货将分段计算加息且分段贴补,“327”价格猛升,最高价为151.98 元。空方代表公司在这种情况下,走上一条人为造势打压期市的路。在临近收市前的7分钟违规操作,在根本没有保证金的情况下,卖空1000多万口“327”品种,将价格打压至147.50元收盘。当天共成交2000多万口。
“327”国债期货市场的反常交易状况引起了管理部门的重视,他们连夜研究对策,做出暂缓期市开市、23日下午4时22分13秒以后“327”品种成交无效以及以151.30元作为该日收市价的决定,并要求多空双方对超持仓限额部分协议平仓或强制平仓,这样,空方亏损累累已成定局。
2月24日,空方代表公司的营业所发生了群众挤兑现金的现象,投资者在营业部一开门就排起了长队,而该公司缺乏资金,为了兑现又在当日抛出了大量自营的股票,导致了上海股市下跌。
2月25日,财政部发布公告,“327”对应的国债从1992年7月1日到1993年6月31日按年率9.5%计算,无贴补;1993年7月到1995年6月31日按年率12.24%加7月份保值贴补率计算。这样到期“327”对应的国债总价值为160元。
到2月23日下午4时22分13秒,空方持有“327”空仓为400万口,如以平均8元建仓计,交割时空方将亏损96亿元,18家证券公司将破产。鉴于此,从27日起,上海证券交易所组织多空双方协议平仓,在149~153元间实现了部分平仓。到3月7日,协议平仓基本结束,避免了18家证券公司的破产。然而,经调解后亏损达数十亿元的空方代表公司名存实亡已成事实。
1995年9月16日,在上海证交所二届三次理事会上,上交所常务理事、总经理尉文渊辞职。1996年2月3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和挪用公款罪判处原万国证券公司副董事长、总裁管金生有期徒刑17年,并没收个人财产10万元人民币。至此,“327”事件终于划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