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退休后享天伦之乐,去世前4天家人致信中央,提出五个要求

开封王小杨 2024-08-19 21:12:37

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

1989年11月13日,人民大会堂内气氛庄重。85岁高龄的邓小平正在接见最后一批外宾。会见结束后,日本客人握着邓小平的手说道:"为了中国以及亚洲的繁荣,也为了中日友好,希望您能健康长寿!"邓小平微笑点头感谢。

这一幕,标志着邓小平政治生涯的正式落幕。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邓小平对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主导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仅改变了中国,也为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发展模式。

然而,就在他功成名就之际,邓小平选择了退休。他相信年轻一代,也想给他们更多机会。从此,这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开始了他的平凡晚年生活。

退休后的邓小平,生活变得简单而有规律。他的女儿回忆说,父亲每天早上七点多起床,然后喝一杯很浓的绿茶。早餐也很简单,不是豆浆、油条、馒头,就是面包、咖啡。吃过早饭,邓小平会看看报纸。十点钟的时候,他会到院子里散步一小时。回来后继续看书看报。

邓小平很喜欢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金庸以前来北京时,邓小平还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他。另外,邓小平还很喜欢看《聊斋》。没事的时候,他还会看看地图,看看足球比赛。

据说,以前在法国的时候,邓小平为了看足球,还当掉了一件衣服。这个小插曲,让我们看到了这位伟人也有平凡人性的一面。

打桥牌、喝酒、抽烟,都是邓小平喜欢做的。但是,无论做什么,邓小平都很有节制。桥牌每周一次或者两次,喝酒也从不贪杯。至于抽烟,在保健医生郭勤英的建议下,邓小平干脆利落地戒掉了。这种果断和自制力,让身边的人都十分佩服。

退休后的邓小平,最大的乐趣就是与家人在一起。饭桌上,他很喜欢听大家聊天。虽然邓小平很少说话,但他喜欢那种热闹的氛围。如果哪天少一个人,他就会觉得饭桌上冷清了,就会问:"谁谁谁,去哪里了?怎么没回来吃饭?"

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是邓小平与平时截然不同的时候。他会突然变得话多起来,对孩子们逗呀、抱呀、亲呀。

邓小平的妻子卓琳还特别"规定",孙辈每天都要定时去看爷爷,要亲亲爷爷。邓小平曾幽默地说:"如果以后评奖的话,评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爷爷,我可以拿上这个奖。"

虽然宣布退休,闭门谢客,但依旧有很多外宾请求会见邓小平。为了彻底退休,邓小平全部以自己身体不好为由婉拒。

但是,1991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访华时,邓小平却为他破了例,与老友会面。这是邓小平最后一次见金日成,也是最后一次接见外宾。

自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曾与金日成进行过数十次会面。他还五次应邀前往朝鲜进行访问,两人结下深厚友谊。

此次会面,虽然邓小平已经87岁高龄,但却和金日成聊了近一个小时。不过,虽然答应与金日成会面,但邓小平却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报纸不发消息;第二、不登照片;第三、不要拍成电影。这充分体现了邓小平退休后低调的生活态度。

然而,岁月不饶人。1996年底,邓小平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12月的一天早晨,他刚睡起来,就觉得呼吸不畅、咳嗽不止,甚至无法正常咽下食物。医生们立即将他送进了解放军总医院。

在医院里,邓小平展现出了他一贯的坚强和乐观。即使在病痛中,他也从不吭一声,完全信任医护人员。

医生傅春恩回忆说,由于邓小平的血管不好找,扎针经常扎不准,常常都要扎好几针,才能找到血管。但是,邓小平从头到尾,一句话都没有说,更没有提出换人。

1997年春节前夕,邓小平的病情虽然依然严重,但已经比较稳定。为了庆祝,医院的工作人员还特意准备了一些菜肴,和邓小平一起吃了一顿简单的年夜饭。

警卫战士们还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上联是:"同吃同住同欢乐同在一个空间",下联是:"爱国爱家爱事业共为一个心愿"。横批:"一切为了首长"。这副对联,不仅表达了医护人员对邓小平的祝福,也道出了全国人民的心愿。

然而,奇迹终究没有发生。2月19日,邓小平因为帕金森病晚期,并发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而去世。消息传出后,全国上下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

从清晨到深夜,无数民众自发来到深圳"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的大型宣传画前献花、鞠躬。人们一次次呼唤:"邓小平同志,您永远在我们心中!"

与此同时,全球所有重要媒体都以最快的速度报道了这个消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亲自前往中国驻联合国代表驻地进行哀悼,他在吊唁册上写道:"邓小平的逝世,不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对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在邓小平去世前4天,他的妻子卓琳就已经预感到丈夫即将离世。她代表全家致信中央,根据邓小平的意思,提出了五个要求:

第一、不搞遗体告别仪式。

第二、家里不设灵堂。

第三、解剖遗体,以供医学研究。捐献眼角膜。

第四、不留骨灰,将骨灰洒向大海。

第五、追悼会在遗体火化后举行。

这些要求,都是邓小平生前与家人商量好的。作为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邓小平从不忌讳谈论生死问题。他的子女回忆说,当初在餐桌上讨论骨灰处理问题时,场面甚至非常轻松幽默。

当有人建议将骨灰埋在果树下面时,邓小平笑着说:"这样一来,谁还敢吃那棵果树上的果子啊。"后来,又有人提出将骨灰撒向大海,邓小平高兴地说:"这样好,这样最好!"

中央对邓小平家人的要求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尊重。经过慎重考虑,中央同意让邓小平的骨灰撒入大海。

3月2日,载有邓小平骨灰的专机飞向大海。在飞机上,卓琳与子女强忍悲痛,用颤抖的手将邓小平的骨灰慢慢撒向大海。卓琳的动作非常慢,她不忍这么快与丈夫告别。在内心呼唤了无数遍邓小平的名字后,卓琳与孩子们终于将骨灰撒完。

邓小平生前一直有个愿望:见证香港回归。虽然他未能亲眼看到这一天,但在他去世几个月后,卓琳代他实现了这个愿望。

为了参加回归大典,一向节俭朴素的卓琳特地破例做了一件新衣服。到了香港之后,由于心情非常激动,卓琳夜不能寐。

2009年,卓琳因病去世。与邓小平一样,她在生前就填写好了眼角膜捐献志愿书。去世前一年,汶川发生大地震,卓琳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又向家人筹借了一部分资金,最终凑齐10万元全部捐出。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她的丈夫如出一辙。

邓小平与卓琳,这两位老革命家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不屈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伟人不仅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更在平凡的生活中展现出高尚的品格。他们对国家的无私奉献、对家人的深厚感情、对生死的豁达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铭记邓小平的教诲:"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经济发展,也适用于我们的人生。

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岗位,只要努力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就是好样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习邓小平夫妇那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建设更美好的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邓小平的一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从他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民族的奋斗,一个时代的变迁。他的智慧和勇气,他的远见和担当,他的平和与坚定,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发展进程。即使在退休之后,他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关心着国家的发展,影响着中国的未来。

今天,当我们回顾邓小平的一生时,我们不仅要铭记他的丰功伟绩,更要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如他所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这种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爱意,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希望当下的我们可以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全文至此结束,最后,能奢求您的一个“点赞”吗?

参考文献:

人民网——邓小平关心朝鲜半岛局势:退休后破例会见金日成

人民网——在邓小平逝世的日子里(上)

2 阅读:393

开封王小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