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不是养老院,铁帽子变纸帽子,两院1800个院士,竟然无一诺奖

小艺説 2024-09-26 17:32:45
想不到吧?堂堂1800院士大军,竟然在诺贝尔奖这个"考场"上交了白卷!

而唯一一个考了满分的屠呦呦,居然还是个"校外生"。这是哪出戏?院士们的"铁帽子"怎么摇身一变成了"纸帽子"?

小艺就带大家一起扒一扒这出让人哭笑不得的"院士帽子戏法"。

各位观众老爷们,咱们先来聊聊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院士制度。

说它是养老院,那可真是冤枉它了。但要说它是科研界的"春晚舞台",好像又差那么点意思。

你瞧瞧,1800个院士里头,校长、院长、书记比比皆是。这阵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开党代会呢!可问题来了,这些"大人物"们天天忙着开会、剪彩、握手,哪还有时间搞科研?

怕不是把实验室当成了办公室,把显微镜当成了茶杯。

有人说了,"院士不是终身制了,这不就改了吗?"没错,政府这一招确实漂亮,把"铁帽子"变成了"纸帽子"。

但是各位,咱可不能光换帽子不换头脑啊!关键是要把院士制度从利益制度变成真正的荣誉制度。

要不然,这帽子不管是铁的还是纸的,戴在头上都挺晃荡。

说起诺贝尔奖,对咱们的院士们来说,简直比绕口令还难。

1800个院士,愣是没有一个能拿到,这概率比买彩票中大奖还低吧?唯一的获奖者屠呦呦,还是个"野生"的,不好意思,是"非院士"。这是不是有点儿尴尬?

有人说:"诺奖那是西方操控的,对咱们不公平!"得,这话听着像极了考试没及格的学生:"这卷子太难了,老师肯定针对我!"

但是各位,咱们要有自知之明啊。人家诺奖评了一百多年,要是真的那么"不公平",怎么人家日本、韩国都能拿?

当然,咱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一船人。有些院士确实是深藏不露的"卧龙凤雏",

他们的研究可能是"不可说的秘密"。但是,这样的"隐形英雄"能有多少呢?怕不是有人把"低调"当成了"无作为"的遮羞布。

说到院士选拔,那可真是一出好戏。有人说它像选秀,有人说它像"老友记"重聚。

但无论哪种,似乎都跟纯粹的学术评价有点儿距离。

你看看那些白酒院士、烟草院士,这是在评院士还是在评"品酒师"和"老烟枪"?再看看那些年过古稀还在位的院士,都快赶上"科研界的长寿秘诀"了。这让那些朝气蓬勃的年轻科研人员情何以堪?

当然,也不能说年纪大就一无是处。但是,科研不是老年棋牌室,需要的是持续的创新和活力。

如果院士们都成了"科研界的常青树",那新生力量往哪儿插枝?

好在,有关部门也看出了问题所在。最近的改革,就是要把院士从"终身制"变成"任期制"。

这个想法不错,起码让那些想把院士当"退休金"的人心里有点儿紧迫感。

但是,光改制度还不够。关键是要改变那种"评上院士就可以躺平"的心态。

要让院士们明白,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你不进步,后面有大把的年轻人等着把你拍在沙滩上呢!

还有,评选标准也得与时俱进。不能光看论文数量,要看质量;不能只重视"高大上"的项目,也要关注那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

要让那些真正有才华、有贡献的科学家脱颖而出,而不是让一些"会来事"的人钻了空子。

那么最后小艺想问:院士们,你们的帽子是用来遮风挡雨,还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对此你怎么看?

无论如何,希望我们的院士制度能够越变越好,真正成为推动中国科技发展的强大引擎。毕竟,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让我们一起期待,有朝一日,中国的科研成果能够真正屹立于世界科技的巅峰,让那些质疑的声音统统闭嘴!

0 阅读:20

小艺説

简介:爱好八卦 新闻娱乐喜欢的话点个关注吧!每天都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