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与胡锡进;研究老胡持股思想,当空间不能让你割肉,那就让时间来

海泽钧 2024-06-20 16:10:54

自从胡锡进入市以来,看老胡写的文,体会下老胡的入市交易想法;那就是做所谓的长期持有者;这个长期持有的本质是好的;但是是否长期持有,就一定行那?

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来说说吧。

其实我们的市场经营者,一直在引导大家一个思路,就是朝向长期持有,做耐心资本去的方向。但是那,十年下来,大多数长期持有者,其实结果都并不太好。

从A股的平均波动率上看,持有80%以上的个股,受损的概率极大;超过40%能保本的不超过50%,赚钱的不超过5%

十年是个不短的日子。

为什么会这样那?

一万个人,有一万个人的看法。那我今天来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点、从交易制度讲;T+1向量打板炒妖股超短线投机行为为A股的主流;今天,这样的4500只个股下跌的日子, 仍然有37只涨停的。实际T+1向量打板炒妖股,这种超级短线的做法,是A股的主流。这些妖股能不能长期持有,这点,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有共同的看法。那就是肯定不能长期持有。超过一个月都不行。从时间上看,其炒作的时间一般妖股不超过2个礼拜。

资金的主流机会就集中在此。钱都往哪里去,哪里就是机会。

钱都去了T+1打板炒妖股的短线了,制度保障在这里,跟倡导的价值投资,明显背道而驰。

港股的癌症是仙股;A股的癌症是妖股。这两个都是过度投机的产物。

那这就跟到青楼里,和失足妇女谈礼义廉耻、贞洁一样的虚伪。

市场资源不集中在这里。市场资源倾向于广泛的投机企业配置。

二、价值投资,一定是要让大企业变得越来越大。这点所有的股市表现为都是如此。而A股企业行业资源集中率有限。很难得到集中发展。

价值投资的核心,就是要让高质量的企业变得越来越大。企业自身也要如此经营和适应。

而我们的股市那,基本上,在IPO上面,秉持的是“小科精”,90年代末更是为国有企业解决困难。

实际,都没有发展大型托拉斯企业的想法。上市的IPO,是以广泛为社会企业普遍融资为目的得。所以,A股的企业个头都不大。

好不容易,产生个贵州茅台,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模式;那就是谁超过茅台估值,谁就要跌。大银行有几个。但是跟国际大型企业比起来,也不太大。

这里,就请所有价值投资者注意了。如果一家企业,不能变得越来越大;并且这种大,是价值和收益的不断提高形成的。实际就成为了价值投资的天花板。

这么一个比喻。我国的企业天花板是单多层;欧美大企业的天花板是高层。差距就在这里。所以,实际的价值投资形成有很大的难度。

这就是行业资源不集中在这里。分散性的多头,避免形成行业的寡头的限制。导致行业资源不集中;难以让企业做大。

第三点、上市的门槛太低;溢价发行导致上市数量太多。各级政府推荐;各个组织推荐;名义上都是想说什么:做大做强。实际那?实际就是冲着高溢价发行来的。

上市审核太松。谁都能上,谁都能融。要融资一块,恨不得给一万这么干。

上市制度有重大缺陷。那就是议价环节。这家企业该按照它所要的钱数来融资吗?这里是不是有个讨价还价的过程?谁来跟企业讨价环节一下?

折价?折价多少?还是该平价?还是该溢价?谁来定夺?谁来协商?

其实都没有。有人会说,国外也没有。国外的议价环节,是在投行里进行的呀。

实际,一级市场进入二级市场,太容易获得大利。变现的太轻松。再响应国际规则,不盈利的企业也能上市。都轻松的很。

国际企业是这样,虽然上市很容易;但是很难分的资金的流动性。

这就又说回来我们的市场T+1向量打板炒妖股的超级短线的资金分配问题了。

国际市场,为什么不盈利的企业也好入市?因为大多数就算上市了,也分配不到流动性;因为国际市场,主要是把资金资源集中在蓝筹中;通过各种交易制度、交易规则、方法把资金和行业资源集中于大的蓝筹IPO中。

而我们正好相反。所以我们上市的小型的IPO企业;实际拿到了国际大企业的资源流动性的待遇。

综合的看问题,这就是A股,为什么IPO排队的症结。

实际,A股,就没法形成机构化、蓝筹化、指数化的行情。资源分配是凌乱的;上市制度是错配的。

这就导致,A股很难形成指数级长期行情;好不容涨起来,也会非常容易的跌下来;就形成了这种博弈;拉高之后,不断的下杀,屠杀所谓的价值投资者;越看好后市,越容易被宰杀。而这宰杀的过程,就是把行情打下来,逼迫投资者在低位割肉,形成实质性转移。这是环境使然。这三种市场环境,导致市场,就一定要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利益交换。毕竟是没有长期指数级别行情;所以,通过俯卧撑来维持市场的利益交换;这种市场存活方式,就是消耗性的市场存在机制。

所以,今天,我在思考胡锡进的买股模式和很多价值投资者的买股模式,为什么在A股长期不赚钱(也包括我自己)终于有了一个答案。

老胡和我等价值投资者,都陷入到一个误区。那就是不割肉,不管跌多少;死持来对抗下跌。期待终有一日,柳暗花明又一村。但是环境是允许这种行为的。

它可以通过长时间的洗盘,长时间的低迷,用时间来换空间的。

用时间来换空间,破除价值投资者的用空间换时间。实际证明,这点很有效。A股的表现为,一般都是市场会比投资者更有耐心。

直到,形成了股权的转移。也可以体会为筹码的转移。筹码集中于聪明的资金的手中,然后形成新的拉动,和高位新的派现。

这就是我标题要阐述的:当空间不能让你割肉,那就让时间来。一年不割,那就两年;两年不割,就等三年、四年。。。。。。直到形成低位股价转移、筹码收集结束。不用替聪明的钱着急;因为它们的可投资的板块很多;行业很多,途径很多。它们可以足够等得起。

所以,A股的价值投资环境改革,分为两种方向的选择。

1、相辅相成型改革:要吗改变市场资金资源错配;从T+1变成T+0;让市场资金集中于蓝筹。并且,行业中,扶持500亿以上的企业,做大做强;集中资源、突出重点进攻。这样,继续上市多少小型IPO,市场都是健康的。逼迫小型企业做业绩,冲刺大型企业;上市也没有太大的股权减持冲动;因为不会被爆炒吗。(这是深化注册制改革未来的方向)

2、IPO折价、缩量审批型改革:如果不能形成市场资源、行业资源的整合。那就只能对于IPO发行数量进行严控数量。比如每年就上市30只甚至更少;并且进行充分的议价;上市IPO基本要大幅折价上市。这样保证市场有足够的安全时间,来消化固有IPO;给现有IPO在行业中成长创造时间。(这很像过去的核准制;过去的核准制,A股也有牛市的原因就在于此;核准制也能短暂的保留一定的价值投资者,虽然不健康;壳资源遍地,但是确实能够保护住一部分价值投资者。)

市场改革,不能既想要这,又想要那。剃头挑子没有两头都热的道理。现在采用的将IPO,都往国外怼;国内又要稳定,又不想改;加强监管又不能大幅度退市,实际效果极为不明显;这就是应有的结果了。

不能形成一个指导性的经营理念。一个可以长期坚持的行动思想;都是暂时性的;这样其实很被动。市场不舒服,投资者不满意、波动率越来越低、信心越来越不足、交易量越来越不活跃。并且未来的隐患也很大。

市场充斥着大量良莠不齐的IPO,不是问题。关键是自愿的合理分配。这点非常重要。

观察美股,欧洲股市、世界各国股市;基本如此。通过交易规则和市场经营规则,把资金和资源引导和约束到该进入的方向当中去;是这个方向。

唯有如此改革;A股才能价值投资者的生存空间。否则,价值投资者不可能在A股中,长期存活;更何谈发展?

所以在A股真正的市场改革之前,对于A股的价值投资环境,难言乐观。

5 阅读:825
评论列表
  • 2024-06-21 08:54

    愿买就买,愿卖就卖,赔赚也都是自己的,最起码比买基金要强一点儿。[静静吃瓜]

海泽钧

简介: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