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卫,一九七二年生,山西泽州人。晋城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石民印社社员,丹河印社社员。“祁氏镌墨”牌匾楹联书法刻艺主要传承人。受家庭影响,自幼钻研书法,钟情镌刻,长期致力于木刻技艺与书法艺术的有机融合,在继承传统楹联牌匾木刻技法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大胆创新,探索总结出一套新的书法刻字技法“写意刻字法”。通过刻刀在木质上的精彩演绎,既实现了从书法“平面美”到“立体美”的呈现,又实现了传统楹联匾额木刻技艺从实用到艺术欣赏的升华,
木制牌匾、楹联,乃汉字所独具。远在汉魏便有记载。《说文解字》说:“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扁字也作匾、楄。额,《说文解字》作領,亦即悬于门屏上的牌扁。天津独乐寺木匾“观音之阁”署名太白,现存于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匾额,皆唐遗品。漫长的中华史册,刻工精湛之品,藏珍者比比。祁卫的隐起阳刻作品,精熟地继承了中华镌刻传统,大有清何绍基书“缥被遗风”明末八大山人书“山房涉事”、现代人徐昆臣书“正阳楼”、以及著名的北京“六必居”等诸匾刻艺风味。其效果是笔划丰满,笔锋自然,笔路层次分明,富有三维之美。除此,集子中有几幅隐起阳刻匾,酷似宋人苏轼书“滕王阁”与名霸全世的“天下第一关”的刻工,其效果只语难尽,似可意会为贴在蓝天的片片薄云,还可生出芳林拂袖恰当时之感,或许将视觉引入岑岸的青苔,平稳,隐伏,沉鸷,和善。更值一论的是祁卫探索出的写意刻法,集中表现在那幅林鹏先生书写的草联中,竟把涨墨、枯笔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为金石之体注入了无限活力,其工艺过程尚待祁卫面及。
品评镌刻之工,议者甚众,通常以保持原作形神为至论。其实,非尽然。祁卫作品启迪,根据悬挂环境与书家笔下体势以及整个章法而选择镌刻手法,且用独具的金石品质表现比书写更有魔力的效果,此二者兼备精妙,始为镌刻上品。谚语“三分写七分刻”,盖此之故也矣!在这里,刀法是第一位的,尊重原作形与神,只能是前提而已。祁卫所以被誉为镌刻高手,乃成于斯也!
祁卫传承祖训,踔厉风发,严于律已,绝不以“匠”刻字,坚持以“文”刻字。祁卫之行,对当前书法界左一股右一阵的信手划字即张扬称霸的浮躁之风,当是一剂苦口良药。祁卫孜孜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习读书法史,广识各类碑帖,以理解汉字渊源,熟悉各类笔路,甚至还下功夫建筑艺术学科,向其祖父讨教木工,向其父讨教油漆技术,并且俯案练字,临帖学魏,积累名匾名联,从而把各方面所学所得凝于刀端,形成刀端文化理念。这可能就是祁卫的成功枢纽。
祁卫尚处中年,日月耀灿,刻艺无涯。但愿把汉字这朵神聖的奇葩,通过刻艺之功,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姿!
柏扶疏
2023年春3月
手握硬朗的金刀,在质朴的木上,游走腾挪,尤如用一支大笔,在铺展的宣纸或绢上,提、按、波、折,演绎书法的气韵生动,宛若璞玉经过切、磋、琢、磨,直至成璧成圭。中国书法或绘画的不同寻常,贵在气与韵。用柔的笔与纸,化出神韵已非易事,更别说是刚的刀与硬的木。写意书法镌刻的难能可贵,就在于既要理解书法本身的意趣所在,又要通过手中的刻刀在木上实现意趣的再现甚至再造,从这点看来,可以认为是书法的第二次创作。当然,保持原作的原意原趣是前提。如何在木上再现宣纸书写的洇韵特性一直是书法镌刻的一大难点,祁氏镌刻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现已攻克,并深得书家赞叹。艺在求精,愿大家共鉴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