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心已死,是否离开悟又近了一步?

云水便有情 2024-09-05 15:22:47

原文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误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76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

善知识,在面对一切相的同时,又能超越一切相的显现和差别,就称为无相。所以,无相不是没有相,而是不为相所转。

✤ ✤ ✤ ✤ ✤ ✤ ✤

“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因为远离对相的执著,不被相的种种变化所染污,就能证得诸法实相。这是以无相为体。反之,只要陷入对相的执著,哪怕只有一点,心就会被遮蔽,体认不到无相的心体。

✤ ✤ ✤ ✤ ✤ ✤ ✤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

善知识,面对一切顺逆境界的时候,内心不再有任何染著,就叫做无念。这个无念不是没有念头,更不是一无所知,而是不起贪嗔,没有染著。

✤ ✤ ✤ ✤ ✤ ✤ ✤

“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

在当下的每个念头中,能对境界保持观照,不由此生起染著。对于凡夫来说,面对种种境界时,总会生起相应的染著,因为喜欢而生贪,因为讨厌而起嗔,这就不是无念而是失念了。唯有安住于无念的心体,心才会像镜子一样,物来影现,物去归空,只是自然反应而已。

✤ ✤ ✤ ✤ ✤ ✤ ✤

“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

如果一味追求什么都不想的境界,断除所有念头,心就死掉了,这是落入修行歧途。在禅宗看来,这种做法是大错而特错的。因为这并不是六祖所说的“无念”,而是妄识层面的造作,即使坐得再久,也不能开发觉性,导向智慧。对于这种错误观念,修道者要特别谨慎。

✤ ✤ ✤ ✤ ✤ ✤ ✤

“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误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佛法真义,自己错了还是小事,再以这样的邪见引导别人,就是自误误人,罪加一等。不但自己不能见性,同时还诽谤佛经,造作极大恶业。祖师为了纠正这样的误解,特别立无念为宗。

摘自《话说坛经》

版权所有:济群法师

1 阅读:41

云水便有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