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不少老漯河人都听过这首歌,它不仅唤起了人们对古老乡愁的深深眷恋,同时也让人们想起那棵历经600年风雨的古槐,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漯河老槐树爷”的那些事。
漯河老槐树在沙河与澧河交汇处的南岸,它被当地人敬称为“老槐树爷”。据说,在沙河大堤还未修建之前,这棵树的树干之粗壮,需五个成年人环抱才能合围,其雄伟程度甚至超过了北京那棵号称拥有三千年历史的槐树,然而,尽管历经数百年,关于它的确切年龄,至今仍无人能说清。
走近这棵老槐树,都会被其生命力所震撼,它高达十米,黑褐色的枝干如同有力的臂膀向两侧延伸,树冠覆盖面积约十二米,尽管岁月在其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但它依然生机勃勃,尽显旺盛的生命力。
在老槐树旁,有一块文字介绍牌,上面写道:“老槐树位于沙澧河交汇处南岸,是螺湾先人栽种,迄今已有600余年。”每逢农历的初一和十五的时间,都有许多人来此顶礼膜拜,他们视这棵老槐树为心灵的寄托,也是漯河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老槐树的来历
在《漯河地名志》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老槐树所在的这段河堤原名槐树街,明朝时期因路边有几棵大槐树而得名。据传,明朝初年的移民就是从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下出发的。为了怀念故土,他们沿途种植了槐树。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街道和河堤都发生了变迁,唯有这棵槐树幸存下来,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据《漯河地名志》记载,漯河市的2500多个村庄中,有80%的村庄居民都是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移过来的后裔。而据《中国通史·明》记载,明朝洪武至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最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人口迁徙。
如今,为了传承漯河的文化脉络,展现漯河的时代精神,2018年对大槐树附近区域进行了提升改造,大槐树北部的螺湾古渡区在原有的三艘船形建筑的基础上,增加了与码头航运文化相关的主题雕塑,同时还改造了影壁墙,以刻画“螺湾”繁荣的“水旱码头”生活场景。南部的拜槐溯源区则新增了文化景观墙,集中展示了漯河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的历史和漯河的根亲姓氏文化。如今的大槐树,已经成为了集中展现漯河航运文化、码头文化、商埠文化、根亲文化和祈福文化的重要人文景观。
在我看来,大槐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性的人文景观,它更是一种乡愁的寄托。在未来的日子里,老槐树依旧会矗立在这里,见证着漯河的历史变迁,承载着漯河人的乡愁和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