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变以来,日军侵华战争的战略战术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迂回”,即在战略上采取纵深穿插,两翼迂回,迅速攻占若干战略要点,以摧毁国民党军的军事防线,瓦解国民党军的抵抗能力,避免逐地争夺、正面平推;在战术上则采取两翼包抄,威胁国民党军侧后,逼其正面混乱、溃退,避免阵地对垒、正面强攻。这一战略战术,确实最初起到了作用。
9月初,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中共出兵时,正值南口前线吃紧。
于是,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决定八路军全部进入恒山山脉,并分兵一部挺进燕山 山脉,参加南口战役。
可是,前卫师刚刚出动,国民党军已从南口——张家口一线溃退下来。随后,国民党军在沧洲——涿州——大同部署了三个阵地,分别阻击沿津浦、平汉、同蒲路三个方向南进的日军。南京统帅部没有处理好这三个防线之间的关系,没有防御重心,没有防御重点和纽带,整个战线“裂缝”百出。第一战区布防涿州,第二战区守备大同,而这两个防御区的结合部却无人顾及,敞开了一个200公里的大裂缝。
毛泽东及时发现了这个大缺口,中央军委决定八路军开赴察哈尔省蔚县地区,进至国民党军涿州、大同两个防御地区的中间地带,以填补国民党军战线的空隙,发起对日大作战。
但是,在八路军开进途中,9月11 日,蔚县失守,国民党军一逃就是几百里。9月12日,国民党政府军委会命令八路军归于第二战区指挥。接着,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又下令八路军开进飞虎口地区,进击由蔚县向涞源进犯之敌。可是,命令刚刚发出,国民党军又被日军追击溃散,涞源又沦于敌手。国民党军一溃千里,溃退之神速,出人意料。这使八路军连更改作战计划,都来不及。
南口战役期间,国民党军的战线还是呈现着整体形态,毛泽东和中共对国民党坚持华北抗战还寄有很大希望。不料国民党军溃败得如此迅速。战争的发展趋势表明,国民党军在华北的战斗,必不能持久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才转而从独立坚持华北抗战的角度来重新考虑自己的部署,令八路军三个师转而实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的: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记述了这个转变。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经名列中国军事图书热卖榜第一名(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