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朝鲜半岛战火燃起,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这段历史深深烙印在两国人民心中。
可七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翻开朝鲜中学历史教科书,不难发现对于那场决定民族命运的战争,朝鲜有着自己的叙事方式。
金日成主席的英明领导、朝鲜人民军的英勇奋战,占据了教科书的绝大部分篇幅,而中国志愿军的付出却被有意无意地淡化了。
这种“选择性记忆”背后,到底是什么?
01
国家主体思想
朝鲜的立国之本是“主体思想”,强调国家要自主、自立和自卫。在朝鲜看来,只有依靠自身力量取得的胜利,才能真正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独立。
因此刻意淡化外部援助,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帮助,就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
1955年,苏联副外长库尔久科夫访问朝鲜后,给莫斯科发回了一份报告。报告中,他提到朝鲜对中国援助的态度并不简单。
他在朝鲜首都平壤的战争展览馆里发现,展览馆中有12个展馆是纪念朝鲜人民军的战绩,而专门展示中国志愿军的展馆却只有1个。
更有趣的是,在板门店的停战签字现场,朝鲜政府展出了很多照片,记录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但里面几乎看不到中国志愿军的身影。
不过,这个会场是中国志愿军战士们连夜赶工建起来的。
这种“刻意淡化”并非始于今日,早在中朝关系最为密切的时期,朝鲜就已经开始塑造自身的“主体性”叙事。
这种做法,一方面固然可以理解为朝鲜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自豪感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也不免让人感到一丝心酸和无奈。
但历史并非只有冰冷的叙述,在一些细节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中朝两国之间那份难以割舍的情谊。
2018年3月,金正恩首次访华,在参观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时,他神情肃穆,向烈士敬献花圈,并深深鞠躬,这一举动被媒体捕捉,引发了广泛关注。
同年11月,金正恩又一次访问了中国,并特地去了沈阳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进行悼念。
此外近年来,朝鲜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缮志愿军烈士陵园和中朝友谊塔,其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本国的一些历史遗迹。
这些举动,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道理:朝鲜,并没有忘记中国!
02
朝鲜的战略困境和中朝关系的未来
朝鲜在处理历史问题上的复杂态度,反映出它在当前国际政治中面临的难题,夹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朝鲜就像是在走钢丝,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
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朝鲜选择了一条“自力更生”的道路。
他们尽力减少对外部势力的依赖,即使面对国内经济困境,也依然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这种“如履薄冰”的心态,也体现在朝鲜对中国的态度上。
一方面,朝鲜深知中国对其的重要性,对中国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另一方面,朝鲜又不希望过度依赖中国,从而失去战略上的主动权。
朝鲜的“主体思想”和“自力更生”战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其国家尊严和独立自主,但也将其困于孤立的境地。
上世纪90年代,朝鲜经历了严重的粮食短缺,那段艰难时期被称为“苦难行军”。
尽管中国等国伸出援手,但朝鲜官方却对此鲜有提及,更不用说公开表达感谢了。
这种“不愿示弱”的心态,阻碍了朝鲜与外部世界的正常交流与合作,也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空间。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任何国家都很难做到完全“独立自主”,封闭只会导致落后,开放才能带来发展。
中朝两国是近在咫尺的邻居,有着悠久的历史联系和现实的利益关系。
不过,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情况,两国的关系也并非总是顺利。
面对分歧和矛盾,双方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兼顾对方的关切。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符合中国的利益。
中国愿意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朝鲜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动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03
结语
历史的进程不断向前,中朝关系也来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朝两国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需要应对严峻的挑战。
当前朝鲜半岛局势依然复杂敏感,域外势力的介入和地区热点问题的交织,为半岛和平稳定带来了不确定性。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朝两国更应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参考来源:
山东财经网 朝鲜教科书:朝战是金日成独力率军队赶走美国人
金成镐 试论朝鲜金日成主体思想的产生及其历史根源
又一只白眼狼而已[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现在提这问题有些用心不正,挑剥离间!
想表达什么?
中国奏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共存,求同存异,世界大同,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独立自主,人类创造文明,和平自由,美国奏行霸权强权主义即发动战争 ,而文明,自由是他们 维持霸权束缚人类 的工具,
小编愚昧一派胡言乱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抗美援朝对朝来是生死攸关的一战,再怎么健忘也不会忘掉,朝鲜人民铭记于心。中国基本国策是奉行不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