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坚:扬州梅花书院的前世今生

善本有墨香 2024-06-07 13:49:27
原标题:“梅花书院”命名290周年,是扬州书院文化一大地标——“梅花”香如许!

广陵路248号梅花书院,也是中国扬州书院博物馆所在地。这一扬州城区古老书院的唯一遗存,已成为运河文旅打卡重要景点。

《增修甘泉县志》载有清雍正十二年(1734)江都县教谕吴锐所作《梅花书院碑记》。历经近500年,从1734年命名为“梅花书院”,今年正好290周年。今天,文化+,带您一同“穿行”珍贵典籍,打卡扬州书院文化的这一大地标。

源 ——梅花书院曾有多个名称

扬州书院历史悠久,在《扬州画舫录》卷三“新城北录上”中记载,“扬州郡城自明以来,府东有资政书院,府西门内有惟扬书院及是地之甘泉山书院。国朝三元坊有安定书院,北桥有敬亭书院,北门外有虹桥书院,广储门外有梅花书院。其童生肄业者,则有课士堂、邗江学舍、甪里书院、广陵书院,训蒙则有西门义学、董子义学……”自此,柳诒徵在《江苏书院志初稿》中所提及的“两淮盐商利甲天下,书院膏火资焉,故扬州之书院,与江宁省会相颉颃。其著名者有安定、梅花、广陵三书院,省内外人士咸得肄业焉”。

清光绪十一年版《增修甘泉县志》第六函“学校、职官、廨宇”中,特辟大篇幅“甘泉书院”章节,再结合《扬州画舫录》等史料得知,其历史可上溯至明嘉靖六年(1527),明代大儒、国子监祭酒湛若水扬州考绩讲学,扬州贡生葛涧为其师在甘泉山之脉,即广储门外建“甘泉行窝”,作讲道之所。门人吕柟以湛若水之号与山名不约而同,书“甘泉”二字于门,又撰《甘泉行窝记》。次年,巡盐御史朱廷立改建为“甘泉山书馆”。嘉靖十五年,湛若水已易地。诸生议建御史洪垣置田六十亩。此前,时任礼部侍郎湛若水讲学京师,洪垣受业其门。洪垣将其易名为“湛公书院”。万历二十年(1592),知府吴秀即其址,积土植梅,名曰平山别墅,俗称“梅花岭”。时隔三年,巡按御史牛应元改名为崇雅书院。

清雍正十二年,郡丞刘重选即其地课士,著名盐商、藏书家马曰琯重建堂宇,名曰梅花书院。尽管乾隆初年复名甘泉书院,1778年两淮盐运使朱孝纯又名梅花书院,并亲书“梅花书院”额,从1734年命名为“梅花书院”至今正好290年。

盛 ——“梅花尤著”,可谓盛矣

笔者所藏《鸿雪因缘图记》,是光绪十年点石斋石印本。著者麟庆,进士,授中书。后历任湖北巡抚、江南河道总督等职。擅诗文,好山水,见闻宏广,翔实记录了当时社会风貌。至麟庆殁后,其子崇实、崇厚在扬州觅得良工,将全部图画文字内容刻板印行。一事一图,一图一记。凡240图,记240篇。

其中,在二集下册中,就有很多扬州人文景观,包括梅花校士、高明读画、东园探梅、文汇读书、桃泉煮茗、仪征设局等。“梅花校士”,专述梅花书院历史。起篇的“扬州安定、梅花两书院,名重天下。而梅花尤著”,奠定了梅花书院举足轻重的地位。

精美绝伦的石印版画呈现其独特的艺术价值,绿树成荫、波光粼粼掩映中的院舍,不仅风景旖旎,而且体现了“先儒又以为恐近喧嚣,乃退求水木清虚之地”的良苦用心,纤毫毕现。

柳诒徵在《江苏书院志初稿》中述:“诸贤皆出于邗之书院,可谓盛矣!”以梅花书院为例,乾隆四十二年,时任两淮盐运使朱孝纯在梅岭处廓新其宇,并邀请其挚友、著名散文家、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桐城派三祖”之一姚鼐担任掌院,“风规雅峻,奖诱后学,赖以成名者甚多”。其后掌院有茅元銘、吴珏、蒋宗海、胡长龄等,均为进士。

嘉庆十四年,梅花书院学子洪莹在殿试中取得状元,另有四人榜上有名。时任扬州盐运使的阿克当阿特意建造文昌楼,设状元厅,并撰碑记,激励书院生员。另增设孝廉堂专课举人,是清代全国第一所专供举人肄业之所。孝廉堂的教学管理附于梅花书院。

笔者所珍藏《梅花书院小课》《梅花书院课艺》《梅花书院考卷》等文献,均体现出“梅花尤著”。仅其中一册,优秀学子即有唐秀森、梅毓、魏本立、柳兴恩、何广生、陈浩恩等。仪征陈氏的“一门四进士”之陈咸庆也位列其中。另有洪梧、孙星衍、洪亮吉等名家受聘任教于梅花书院,凌曙、薛传均、刘文淇等均是梅花书院杰出生徒。洪亮吉“阅事更须坚晚节,传经先已负初心”,是众多名师大家将心血才华倾注于梅花书院的缩影。

王振世在《扬州览胜录》中说:“安梅两院,自清以来校课士子,不限于一郡一邑,故四方来肄业者,颇多通人硕士,而其后名满天下者,亦不可胜数……可谓极人才之盛矣。”确如是。倪澄瀛在《在续扬州竹枝词劫余稿》中说:“梅花安定广陵兼,膏火来源总是盐。”

耀 ——从兵火被焚毁等,到文旅名片

据《增修甘泉县志》等记载,咸丰三年(1853),梅花书院因兵火被焚毁。同治四年(1865),巡按御史李宗義请于盐政,议请提取经费恢复安定、梅花、广陵三书院。次年,复建梅花书院于东关街疏理道(琼花观街)官房。1868年,移迁于左卫街入官民房。原地改为安定书院开课。作序者徐培深,清朝书画家、教育家、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石阡三杰”之一。因其刚正不阿直谏而弃官离京,辗转扬州。“予自道光甲午主讲扬州梅花书院,扬州南滨江,东距海,北控淮河。撷湖山之秀,为人文渊薮……”并自号“梅花主人”,可见他对扬州的钟爱之情。

《扬州画舫录》中“以安定肄业诸生掌梅花书院者,唯蒋宗海舍人一人”。蒋宗海,字春农,曾为梅花书院山长,学人敬之为“春农先生”。朱筼诗集《二亭诗钞》记录了朱筼与“春农先生”深厚友谊,如《江深阁留别蒋春农山长》的“客中逢故友,醉我菊花前”、《纳凉和蒋春农山长韵》的“空庭凉意足,蕉雨数声来”等,讲述了他们的扬州书院故事。

当年笔者在扬州书肆购得署名“松岩”的《江解元文稿》的“星”“辰”两集。时隔三年,一师馈赠我一批古籍,里面竟有《江解元文稿》“日”“月”两集。在四册《江解元文稿》中,有《舜有臣五人,才难不其然乎》《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等,均是重要人物有关梅花书院的珍贵文献。

查阅相关资料,除上述书院外,还有五贤书院、正谊书院、东园书院、竹西书院、邗阳书院、珠湖书院、文台书院、时雨书院、乐仪书院、画川书院等,或在城区,或在扬州各地。

据《中国扬州书院》“百年书院演变图”看,1902年,安定、梅花、广陵三书院分别改为校士馆,1905年合并为尊古学堂。1908年改为两淮师范学堂。民国元年,改为江苏省第五师范学堂,1915年迁大汪边。原址为江苏省第五师范附属小学。

《中国扬州书院》封面为一株设墨颇浓的梅树,寓意“梅花香自苦寒来”。楚青题写书名,其后是文章目录,如《国文与各科学之关系》《论国与家之关系》《自立说》《瓜洲远足记》《余之卫生谈》等,王翌儒作序。立意之新颖、词汇之丰富、文笔之老辣,扬州教育之发达,可见一斑。

历经多次更迭的梅花书院,现已成为中国扬州书院博物馆,已成为运河文旅打卡重要景点。梅花书院,扬州古代文化的一束“火把”。抚今追昔,书院所形成的教育制度、学术风气、教学经验、治学态度及人文精神等光耀后世。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社区

0 阅读:47

善本有墨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