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健康体检还是到医院看病,“超声”总是绕不过的一项检查。虽然超声检查辐射小、操作便捷,但对于较为复杂的疾病诊断,超声也会因为穿透性差、医生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影响诊断结果。
人体大多数器官都可以进行医学超声检查,常见的例如浅表器官(甲状腺、乳腺、涎腺、浅表淋巴结等)、心脏及血管、腹部脏器(肝、脾、胆、胰、肾上腺等)、泌尿生殖系统(肾脏、输尿管、膀胱、子宫、卵巢、阴囊、睾丸等)、皮肤及肌肉组织、眼球及脑组织等等。
但是因为声波传播的局限性,不能穿透气体及骨质结构,所以肺部、胃肠道及骨骼的检查一般不将超声检查作为首选。
超声报告主要分为超声描述及超声诊断两个主要部分。超声描述用于记录检查中声像图的特征,其中出现的“高频”词汇,包括:
超声医生综合声像图中回声、形态、边界、血流等各项病灶特征,对其性质进行诊断。超声诊断中,常可见到以下词汇:
肿瘤通过其生物学行为可以大致分为良性、恶性及交界性三大类,不同肿瘤在超声图像中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超声医生通过综合分析病灶的回声、边缘、形态、纵横比、是否存在钙化、血流等图像特征,再结合临床症状,初步评估良恶性,并体现在超声结论中。
以乳腺结节为例,当报告中提示边缘不光整(成角、毛刺)、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非平行生长)、微小钙化、丰富血流信号等,要警惕恶性肿瘤可能。同时,超声结论中医生会对结节进行分级:
常常有肿瘤患者表示:“半年前刚体检完,没发现问题,今天却发现肿瘤已经这么大了,怎么长这么快!”
实际上,肿瘤生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之前的检查结果医生没有看出来,被漏掉了,超声检查对于医生的操作和诊断经验有很高的要求,有经验和没经验的医生,得出的结论很可能完全不同,患者也就面临了不同的命运。
超声对于检查的时长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单部位检查不能低于10分钟,全身超声检查则需要至少30-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