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诸葛亮的偶像,春秋第一宰相,他到底做了什么?

元昊说历史 2024-11-06 07:12:36

管仲在历史上到底有多厉害?

诸葛亮将其视为自己人生的目标,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管仲的政治才能和治国方略对齐国的强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代的维新派领袖、著名历史学家梁启超更是评价管仲为“国史上第一流人物”“中国最大之政治家,而亦学术思想界一钜子也”。

这么牛的人物,肯定不是天生的,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史记.管晏列传》中有明确记载: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说的是,管仲年轻的时候,与人合伙做生意,失败了,本钱也赔光了,尝试去做官,试了三次,都被长官给辞退了,三次参与战争三次都做了逃兵。

管仲,名夷吾,字仲,安徽颍上人。

他出生的时代,周室衰微,诸侯并起,天下正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管仲的早年经历颇为坎坷。他和鲍叔牙之间的友谊堪称千古佳话,可这段佳话的背后,却有着复杂而残酷的现实。

据《史记》记载,管仲和鲍叔牙曾一同经商。在这个过程中,管仲总是多分财利,旁人多有不满,然而鲍叔牙却不以为意,他深知管仲家境贫寒,更有远大的抱负,这些钱财于管仲而言,是为了赡养在家的老母亲。

这种理解与包容,为管仲灰暗的早年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但管仲显然不是商业上的奇才,两人的生意也因为各种原因倒闭了,后来因为从商积累下的见识进入官场。

管仲先是辅佐公子纠,鲍叔牙则辅佐公子小白。

齐襄公死后,齐国陷入内乱,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有机会争夺国君之位。

在这场残酷的权力角逐中,管仲曾带兵截击公子小白,并且一箭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小白佯装中箭身亡,以此骗过了管仲,然后快马加鞭赶回齐国,抢先登上国君之位,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本欲杀管仲以报一箭之仇。

但鲍叔牙极力劝阻,他向齐桓公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自己,如果桓公想要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

这是一个极具戏剧性的转折,也是历史的一个关键节点。

齐桓公展现出了非凡的胸怀,他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从此,管仲开始了他那改变齐国乃至整个春秋历史的改革之路。

管仲改革的第一步,便是在经济领域。

他推行“相地而衰征”。

在当时的齐国,土地制度依然有着旧有井田制的影子,这种制度严重束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管仲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问题,他提出根据土地的肥瘠程度征收不同的赋税。

肥沃之地多征,贫瘠之地少征。

这一举措看似简单,实则意义重大。《管子》一书中对此有详细的描述,这一改革打破了传统的土地税收模式,使得农民的负担更加合理。

那些拥有较差土地的农民不再因过重的赋税而苦不堪言,而拥有肥沃土地的农民也觉得公平合理。于是,农民们开始积极开垦土地,改进生产技术,齐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手工业方面,管仲设立了众多官职进行管理。

例如“工正”“工师”等,这些官职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他们对手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指导。

在管仲的改革下,齐国的手工业发展迅速。

以纺织业为例,齐国的丝绸制品在质量和工艺上都有了质的飞跃。据记载,当时齐国生产的丝绸“文采千匹”,不仅在国内广泛流通,还远销他国,成为各国贵族竞相追逐的奢侈品。这不仅为齐国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还提升了齐国在国际上的声誉。

商业,是管仲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

他深知商业对于国家发展的巨大作用,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商业繁荣。

首先,他降低了国内的商业税,这一举措极大地刺激了商人的积极性。商人不再担心过重的税负会侵蚀他们的利润,于是纷纷扩大经营规模。

同时,管仲对外降低关税,吸引了各国商人来到齐国经商。

齐国的市场上,来自不同国家的商品琳琅满目,热闹非凡。

为了规范市场秩序,管仲还设立了专门的市场管理机构。这些机构负责监督商品的质量、价格以及交易行为。在市场管理机构的监督下,欺诈、哄抬物价等不良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市场交易更加公平、有序。

在经济改革中,管仲还有一项影响深远的举措——盐铁专营。

在古代,盐和铁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

管仲主张国家对盐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垄断经营。对于盐,齐国拥有丰富的海盐资源。管仲通过设立盐官,统一管理海盐的生产和销售。百姓们日常饮食离不开盐,国家通过控制盐的销售,获得了稳定而丰厚的财政收入。

在铁的方面,管仲重视铁矿的开采和冶铁技术的发展。齐国的冶铁业在国家的扶持下迅速壮大,生产出的铁制农具和兵器质量上乘。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而精良的兵器则增强了齐国军队的战斗力。

盐铁专营这一政策,为齐国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后盾,同时也使得国家对经济的掌控力大大增强。

除了经济领域,管仲在政治和军事上也有着卓越的改革措施。

在政治上,他推行“四民分业”。将齐国的民众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并让他们聚居在不同的区域。这种划分并非简单的分类,而是有着深刻的意义。

士阶层主要负责军事和政治事务,他们接受专门的军事训练和文化教育,成为国家的统治和保卫力量。

农民聚居在一起,方便交流农业生产经验,共同维护水利设施等。

手工业者聚居,则有利于技术的传承和创新。

商人聚居,便于形成商业氛围,促进商业信息的交流。

《国语》中对这一制度有详细记载,这种四民分业、聚居的模式,使得齐国的社会结构更加稳定,各阶层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国家有钱了,下一步就是增加士兵人数,这是各朝各代都想着实行的一项政策,就是百姓们平时务农,战时则拿起武器作战。

这项政策的好处就是,能很快征召大量士兵,在战时作战。

管仲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在改革的过程中,他面临着来自国内旧贵族势力的重重阻力。

比如管仲实行“叁其国而伍其鄙”的政策,将“国”划分为21乡,其中工商乡6个,士(农)乡15个,又将乡村划分为不同层级管理。

这打破了原来旧贵族对地方的松散管理模式,大大削弱了贵族的行政管理权,使得国家的行政区域组织结构更加精细化,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力增强。

当然齐国的百姓和贵族之间的矛盾,没有那么尖锐,管仲的改革也考虑到了贵族的利益。

比如改革虽然削弱了旧贵族的部分权力,但在新的政治体系和管理模式下,旧贵族仍然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官员的任命和管理上,虽然强调选贤任能、以劳受禄,但对于一些旧贵族,如果他们具备一定的才能和功绩,仍然可以在新的体系中担任官职,享受相应的待遇。

齐国本身资源丰富,在管仲的改革中,大力发展工商业、实行盐铁专卖等措施,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这些经济上的发展和收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让旧贵族分享到部分利益。

例如,旧贵族可以参与到一些商业活动或者从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获得一定的红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在政治权力上的损失。

管仲在齐国做了40年的丞相,临死前和齐桓公的对话,堪称人间清醒,也告诉了我们应该远离什么样的人。

下一篇文章预告:《一场关乎齐国命运的对话》

0 阅读:5

元昊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