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苏振华上将葬礼现场,华老和叶帅神情肃穆,满眼都是不舍

六加七汗青 2024-09-10 20:54:47

苏振华遗体告别仪式

1979年2月7日,开国上将、海军奠基人苏振华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2月13日,苏振华遗体告别仪式(葬礼)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礼堂举行。当天,苏振华遗体安卧在鲜花和青松中,身上覆盖着一面中国共产党党旗。另外,苏振华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时,天安门广场降半旗致哀。

这张照片非常罕见,华老和叶帅站在苏振华遗体前,两人胳膊上戴着黑纱,神情肃穆,无比悲痛。两人都为失去了一位开国元勋,感到无比的惋惜,满眼不舍,因为苏振华生前一直渴望能在晚年能继续为国家做出贡献。

苏振华,1912年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三墩乡戴家铺一个贫穷雇农家庭。他从14岁开始便参加革命,在15岁加入了家乡的少年先锋队,逐渐在家乡有了一定的名气,不少同年的青年都追随他。

彭德怀

1930年6月,苏振华率领30多名少先队员,加入了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紧接着便参加了两次攻打长沙的战斗。当年8月,苏振华转为中国共产党员,正式开始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涯。

这里面有一个小故事,苏振华在家中排行第七,故称“苏七生”。当彭德怀了解情况后,便给他取名“苏振华”,寓意振兴中华民族。在战场上九死一生的考验中,苏振华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军事指挥才能也得以迅速提升。在军迷们的心目中,苏振华被邓小平评价为“最能打仗的政委。”

苏振华夫妇

同时,苏振华还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斗,战斗时他总是身先士卒,也多次负伤,他以机动灵活、敢打硬仗、恶仗、巧仗著称。当长征开始后,苏振华已经是红三军团五师十三团的政委,他在湘江血战中率部与敌人血战三昼夜,期间为掩护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立下战功。

在长征途中,苏振华还率部参加了奇袭娄山关、激战老鸦山、攻占遵义城等事关革命能否胜利的关键战斗。1936年,苏振华被上级安排进入红军大学读书,他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被毛主席称赞是“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

然而,苏振华一直渴望能去前线领兵打仗,他这个愿望在抗战中后期得以实现,历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政委兼鲁西军区政委、冀鲁豫军区政委、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党校校长等职务。

苏振华在基层考察

当来到解放战争时期,苏振华的职务又发生了重大变化,历任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政委、司令员兼政委,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政委。新中国成立后,苏振华被组织上安排来到贵州省工作,担任了贵州省委书记、贵州军区政委、贵阳市军管会主任,后任贵州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那时的贵州刚刚解放,百废待兴,苏振华率领广大干部走进基层,团结带领广大老百姓积极行动起来,为贵州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等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4年,苏振华工作再次发生了重大变化,他被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期间全面推进海军建设,尤其是推进研制核潜艇、导弹驱逐舰护卫舰项目持续进行居功至伟。

苏振华

1976年,周总理、朱老总和毛主席三位伟人先后逝世。在特殊时期,为了稳定局势,苏振华临危受命,来到上海担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兼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所以,当苏振华病逝后,党中央所有人都无比悲痛,于是有了本文开始那张照片。

在苏振华追悼大会上,邓小平致悼词。邓小平以无比悲痛说:“半个世纪来,他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跟随毛泽东同志转战南北,出生入死,历尽艰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和巩固国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0 阅读:302

六加七汗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