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所以选择杀了熊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挟持熊心根本就没有用。
如果挟持熊心,真的能够号令天下,或者让其他诸侯王稍微忌惮一些,那项羽说不定也会选择像后来的曹操那样,直接把熊心软禁起来,做自己手里的傀儡。但问题是,当时熊心这块招牌,拿出去用的时候,真的没啥效果。
这主要是因为,熊心这个楚王或者说义帝,本来就是之前项家为了笼络那些楚国派系的复国势力,随便找出来的一个傀儡。如果从名分上来说,熊心最多只能管那些楚国派系的复国势力。至于其他几个诸侯国的复国势力,人家有自己的国君,根本没必要搭理一个楚王。
另外,因为之前战国时期的一些复杂历史,导致楚国王族的直系血脉,这个时候已经没多少人了,而且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掌权。所以在楚系复国势力内部,愿意听熊心招呼的,也没几个人。
对于这样一个留着没啥大用,反倒想要不断和自己争权的人,项羽自然 不会手软。最后选择杀了熊心,自然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想要更好的理解当时项羽的态度,我们其实可以转换一下视角。如果我们从项羽或者刘邦等人的角度来看,我们或许会觉得,项羽暗杀义帝熊心这件事比较蠢。但是如果我们把视角转换到那位义帝熊心这边,我们或许就能明白,熊心最后为何会被干掉了。
按照《史记》当中记载,这位义帝熊心,是战国时期那位楚怀王的孙子。对于他的这个身份,后世史学界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很多人认为,他可能是楚怀王的曾孙或者玄孙,甚至有可能根本就不是楚怀王的后人,而是其他楚国宗室的后人。
不过在这里,我们先暂时假定,他就是楚怀王的孙子,这样比较好叙述接下来的剧情。
作为当年楚国国王的直系子孙,熊心的运气其实并不太好。假如正史上有关熊心的记载,都是正确的,那么熊心早年的经历,应该是这样的:
熊心出生的时候,他爷爷已经去世了。从时间上来推断,熊心应该不太可能见过楚怀王。因为楚怀王去世于公元前296年,而熊心被杀的时间则是公元前206年。以当时人们的寿命来说,熊心不太可能活九十多岁。
所以,熊心出生的时候,楚国这边,大概率是他大伯楚顷襄王在位,而且多半已经是楚顷襄王在位后期了。至于熊心他爹,因为没有继承王位的关系,按照楚国的规矩,只是得到了一块封地,成了一个富家翁。
而在熊心逐渐长大的过程当中,熊心见到的,则是楚国不断被秦国进攻,国家逐渐走向灭亡。大概在熊心四五十岁的时候,楚国终于迎来了亡国之祸。那一年,秦国大将王翦,直接正面击败了项羽的爷爷项燕。楚国最后的四十万精锐,也全部被王翦消灭。
这一战之后,楚国再无还手之力。虽然一些残存的楚国旧贵族,还在尽力抵抗。但是两年之后,他们也被彻底消灭了。而在楚国被灭两年之后,东边的齐国也不战而降。至此,山东六国终于全灭,历史就此进入到了秦朝。
从熊心的角度来看,这场秦灭六国的战争,显然是一场灭顶之灾。之前楚国没有被消灭的时候,他虽然没什么实权,但是靠着从他爹手里得到那点土地,日子过得倒也还算滋润。然而随着秦国大军的到来,熊心的好日子,就算是彻底到头了。
虽然秦始皇横扫六国的时候,没有太过为难六国王族的后人。但是作为楚国王族的直系血亲,而且还是比较近的王族后裔,当时熊心的日子,肯定不会太好过。为了躲避秦军的追杀,熊心也不得不东躲西藏了几年。虽然后来活了下来,没有被持续追杀,但是祖上留下来的那些土地和财产,肯定是彻底没了。
所以,到了秦朝开国之后,熊心作为一个堂堂王族后人,此时竟然过得穷困潦倒起来。作为王族后人,熊心早年也没学过怎么种地,更不知道怎么赚钱养家。所以后来,熊心就只能沦落到社会底层,靠着给人家放羊,这才勉强讨口饭吃。
就这样,接下来的十多年里,熊心一直过得不太如意。虽然有着国仇家恨,但是熊心既没有任何家底,也没有什么能力。就算想复仇,也没这个机会。而且,如果熊心真的是出生在楚顷襄王在位后期的时候,那么此时的熊心,已经是六十岁左右的年龄了,估计也没有精力去再折腾了。
不过,就在熊心已经彻底放弃,准备就这样结束自己一生的时候。忽然某一天,熊心得知了一个消息:那位横扫天下的秦始皇,在不久之前已经去世了。
从熊心的角度来看,他肯定非常憎恨秦始皇。因为秦始皇的丰功伟绩,都是建立在他国破家亡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估计熊心得知秦始皇死讯的时候,应该会拍手叫好。但是接下来,作为一个六十多岁的亡国贵族,此时的熊心,除了叫两声好之外,也做不了其他的事情了。
这倒也不能怪熊心胸无大志。要知道,在秦始皇死后,虽然很多六国旧贵族开始蠢蠢欲动,积极收拢人手准备造反。但是收拢人手这件事,那是需要花钱的!当时的熊心,已经沦落到给人家放羊打工的地步了,哪还有钱去做这种事情了。再说,当时的熊心,已经是六十岁左右的老人了,早就没有这个造反的精力了。
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接下来,又过了一年多以后,熊心又听说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听说有一个叫陈胜的人,在大泽乡起义了。而陈胜起义之后,则是将自己的政权命名为‘张楚’,同时还自称是楚王。
估计熊心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同样也是也是满脸的不可思议。
这个陈胜是哪儿冒出来的?我们家有这么个亲戚吗?既然他不是我们家亲戚,他有什么资格自称楚王呢?
而接下来,还没等熊心想明白这些问题,秦末起义的浪潮,就开始席卷整个中原了。在陈胜起义之后,短短两个月之后,陈胜就聚集了十多万农民军。然后,陈胜就派吴广率领麾下主力,向荥阳方向进攻,准备取道荥阳,进攻函谷关,最后拿下咸阳,彻底灭了秦朝。
同时,陈胜也派出了一些小部队,前往六国旧地,去寻找那些当地的六国旧贵族,辅助他们起兵。而接下来,整个山东六国境内,各地的六国旧贵族,几乎都开始造反。而在楚国这边,很多楚国旧贵族也开始趁势起兵,并且开始逐渐做大。而熊心所在的地方,也开始有起义军进行活动了。
大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起义军在当地寻找楚国的旧贵族,然后就发现了熊心。他们找到熊心的时候,熊心正在忙着给人家放羊。
但是接下来,没过多久,前方就再次传来消息。前线的起义军主力,竟然被秦军反推了。秦朝那边,当时负责领兵镇压农民军的将军,名叫章邯。这个章邯确实有两把刷子,不但击退了起义军主力,而且还开始追着陈胜的主力打。最终,陈胜被章邯打到溃败,而他麾下的车夫,最后也被章邯收买,然后干掉了陈胜。
随着陈胜被杀,原本轰轰烈烈的秦末起义,暂时陷入了低谷。与此同时,秦朝原本驻守在北方的长城兵团,也开始迅速南下,准备和章邯一起围剿剩余的起义军。一时之间,这场起义竟然有要被平息的迹象了。
不过好在,之前陈胜势大的时候,已经派人去联系各地的六国旧贵族。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很多地方的六国旧贵族,已经开始起兵了。而在楚国这边,很多之前在楚国位高权重,楚国灭亡后又保留下很多家产和关系的贵族,也开始起兵了。
除此之外,一些受不了秦朝压迫,打算奋起一搏的楚国底层百姓,也开始起兵。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某一天,忽然有人来到熊心面前,告诉熊心:‘以后你就是新楚王了,所有楚国这边的反秦势力,都得听你的’。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估计熊心的震撼程度,不比当初听到秦始皇驾崩的时候逊色。
而接下来,在一些人的带领下,熊心被带到了一支起义军主力这边。等到见到这支起义军的领袖之后,熊心才想起来:这不是老项家那孩子吗?当年他爹死在了王翦手里,项家也就此没落了,没想到这会儿竟然混的这么好?
不过很快,熊心就发现,项梁此时打算拥立自己做楚王,似乎也有点居心不良的意思。因为陈胜当时已经死了,所以楚国这边,大家接下来在拥立谁做领导这个问题上,意见还真不统一。比如说当年楚国的贵族景驹,此时也被拥立做了楚王。
还有很多楚国这边杂乱的起义军势力,暂时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归属。这帮人内部,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跟谁走。
所以,熊心很清楚,项梁此时想要拥立自己做楚王,无非就是看中了自己楚国王族的血统。有这个血统和名分在,很多当年的楚国旧贵族就会买账。那些楚国旧贵族,他们未必真的对楚国王室多么忠心。但是显然,他们只有跟着楚国王族,接下来才能分到最大的蛋糕。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之前的起义过程当中,很多楚国旧贵族,有可能并没有起兵,一直在观望。但是此时,有这位楚国王族后裔站出来,他们就可以直接聚集到这位新楚王的麾下。而且,因为当年他们在楚国是有爵位的,所以他们过来之后,可以直接获得一定的地位,风险也小很多。
熊心之前虽然过得比较落魄,但是毕竟还是出身楚国王族。权力斗争的那些事情,他还是很熟的。所以在这个时候,熊心果断选择了和项梁合作,被项梁拥立做了新楚王。
但是正式上位之后,熊心却并不甘心做一个傀儡。所以接下来,熊心开始展现出一系列政治手腕。而这些政治手腕,哪怕从后世的角度来看,那也是相当可圈可点的。
首先,熊心以楚王的身份,开始拉拢楚国境内的那些起义军。当时在这些起义军内部,项梁领导的这支项家军,只是实力最强的一支,还做不到一家独大的程度。所以,熊心便想要招揽其他起义军,以及楚国旧贵族势力领导的军队,想要分摊项梁的影响力。
同时,熊心还开始把当年楚国灭亡之前,在楚国担任要职的大臣们,都给找了回来。这些人,虽然麾下的军队数量,并不算多,甚至很多人麾下都没有军队。但是他们在楚国境内的影响力,其实是非常大的。有了这些楚国老臣的支持,熊心也算是暂时站住脚了。
与此同时,熊心还把楚国的新首都,定在了江苏盱眙地区。盱眙地区,并不是项梁的老窝,而且项家的影响力也相对有限。与此同时,熊心还任命一个叫陈婴的人,做自己的上柱国。
在后世的历史上,上柱国一般都是一个爵位,或者一个荣誉称号性质的东西。但是在战国以及秦汉时期,上柱国其实是一个职务,有点类似于后世的羽林军大将军,专门负责带着军队保卫首都。
而在楚国这边,按照楚国的惯例,上柱国不但全权负责保卫首都,而且地位也很高,只在楚王和令尹之下。比如说当年的项燕,就曾经担任过楚国的上柱国。
这个叫陈婴的人,原本是秦国的县令,后来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自己也带着人起兵了。后来陈胜战败之后,他才带着人,暂时依附于项梁。不过总得来说,他和项梁关系不大,有点像刘邦和项梁的关系。虽然当时名义上是隶属关系,但是双方的关系并不紧密。
而熊心把陈婴任命为上柱国之后,还直接以楚王的名义,给他封了五个县的封地。这样一来,不管是名义上还是在实际地盘方面,陈婴都不再隶属于项梁,而是直接归楚王熊心管理了。而熊心的个人安全,也不再由项梁控制。
与此同时,随着那些楚国老臣逐渐回归,楚国高层的权力结构,逐渐趋于完善。到了这个时候,项梁已经从一个拥立皇帝的大权臣,逐渐变成了一个手握重兵的军方权臣了。以熊心为首的楚国中央,已经快要把项梁给排挤出去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老天爷都在帮熊心。在这不久之后,项梁率军和章邯开战。然后,章邯趁着项梁大意,直接偷袭了项梁,导致项梁直接死在了战争当中。而随着项梁身死,原本实力强大的项家军,瞬间就进入了群龙无首的状态。
项梁的死,对于熊心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事。自此之后,他就可以更加从容的进行分权,彻底把项家军肢解了。而接下来,没过多久,有一个天赐良机,摆在了熊心面前。
当时章邯干掉了项梁之后,直接转身带兵北上,准备去和王离汇合,一起消灭刚刚复国的赵国。而熊心这边,得知此事之后,马上就下令以项家军为主,凑出了五万军队,前去救援赵国。同时,熊心还任命楚国令尹宋义,作为这支援军的主帅。而项梁的孙子项羽,只是作为宋义麾下的一个将军而已。
不得不说,熊心这一招,真的是一石二鸟的好计策。
这个方案执行之后,首先,楚国去救赵国,可以确保赵国不被消灭,可以帮楚国这边分担压力,让楚国更加轻松的复国。其次,熊心可以利用这场战争,大幅削弱项家军,最好是项家军死伤过半,回来之后,熊心再把项家军重新整编。如此一来,项梁的影响力,也就彻底没了。
至于说为什么要派宋义做主将,同时任命项羽做宋义的助手,这事也很简单。因为宋义是楚国的老臣,当年还曾经做过楚国的令尹。此时的熊心,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最好的选择,就是派楚国老臣去接管军队,当时他和这些没有军权的楚国老臣,利益其实是一致的。而如果不派项羽上场,单凭宋义自己,好像也很难指挥项家军。
除此之外,在派援军救援赵国之前,熊心还做了另外一个布置。那就是再派一支军队,组成西路军,直接绕过秦军主力,走武关方向,直接进攻关中地区。如此一来,这支军队的存在,可以进一步牵制秦军主力,分摊主战场的压力。
同时,这支主要起牵制作用的西路军,注定只能是炮灰。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替巨鹿战场分担压力。所以,当时熊心身边的那些楚国旧贵族,几乎没人愿意主动领兵,没谁愿意做西路军的主帅。最后,大家扯皮一通之后,一致决定,派一个叫刘邦的人去负责西路军。
对于刘邦这边,熊心其实也不太喜欢。虽说刘邦之前跟着项梁,一起拥立了熊心。但是在熊心看来,刘邦出身底层,远不如那些楚国旧臣可靠。而且,刘邦之前投靠过项梁,也算是项家军的一个分支。当时熊心正好想要清理项家的影响力,派刘邦去做炮灰,正好符合他的计划。
而在两路大军出发之前,项羽其实主动提出,想要参加西路军。当时项羽给出的理由,是想直接进攻关中,去给他叔叔复仇。但是熊心这边,出于重重考虑,最后还是拒绝了项羽的申请,让项羽参加了东路军。毕竟,如果没有项羽在,宋义想要指挥项家军,好像也挺困难的。
为了让两路大军更好的去拼命,在大军出发之前,熊心还公开宣称:这两路大军,不管是谁先打进关中,灭了秦朝,都可以直接占据整个关中,成为新的关中王!但是熊心的这个说法,无疑只是一张空头支票。当时的秦朝,还有几十万精锐,谁也不觉得秦朝会就这么倒下。在他们看来,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六国成功复国,但是秦国依然可以割据函谷关以西,恢复当年战国时代的格局。
熊心当时的这个计划,可以说,基本上做到了滴水不漏。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项家军会被逐渐打散,赵国那边会挺过这场战争,秦国主力也会被再次消灭不少。
但熊心怎么都没想到的是,接下来,他这个堪称完美的计划,却偏偏被项羽和刘邦这两个人,彻底打碎了。
首先,东路军那边,项羽直接在前线发动兵变,自己砍了宋义,重新接管了项家军。然后,项羽又破釜沉舟,单凭几万楚军,就干翻了王离领导的二十万秦军。
这一战之后,项羽声威大涨,一下子就让其他前线起义军心服口服。其他几个国家的复国军队,为了对抗秦朝的剩余军队,也愿意暂时听从项羽的指挥。
而刘邦那边,因为巨鹿战场打得太漂亮了,导致刘邦这边压力骤减。而巨鹿之战打完之后,秦朝高层那边,赵高又干掉了秦二世胡亥,导致秦朝高层彻底崩溃了。刘邦则是借着这个机会,直接拿下武关,进入关中。等到子婴干掉赵高,重新控制了咸阳之后,这个时候的刘邦,已经进入关中了。
同时,因为赵高的背刺,巨鹿战场那边,章邯直接带着剩余的二十万秦军,全部投降了项羽。
再之后,刘邦直接挺进咸阳,迫使子婴开城投降,直接消灭了秦朝。
所有的这一切,都彻底超出了熊心的控制。
所以,当熊心得知巨鹿战场那边大胜的消息之后,反应应该不是高兴,而是恐惧。因为这样一来,项羽和项家军,就彻底脱离了他的控制。而巨鹿之战打完之后,熊心再想约束项羽,就只能通过后勤之类的手段了。
大概也正是因为熊心在补给方面,掣肘项羽,所以项羽才出现了粮草不足的情况,最后不得不直接坑杀了那二十万秦军降卒。
等到项羽和刘邦都进入关中之后,整个天下的目光,都已经投向了关中地区。就连正史记载的角度,也是倾向于这里。在这段历史上,不管是那场鸿门宴,还是接下来项羽大封十八路诸侯的事情,都广为后世熟知。
反倒是熊心这边,作为一个楚王,当时是什么反应,很少有人注意。
实际上,项羽册封诸侯之前,熊心其实依然坚持‘先入关中者为王’。这大概是因为,熊心想要挑起刘邦和项羽的内斗,以此来解决项羽的威胁。但没想到的是,项羽直接以一种很蛮横的姿态,彻底解决了熊心的这些手段。
项羽直接选择,就地分蛋糕。
如果按照正常情况来说,项羽当时其实没有分蛋糕的资格。真正有资格主持分蛋糕的人,应该是楚王熊心,以及其他几个国家的复国国君。但问题在于,当时项羽也不笨,他直接自己带人分了蛋糕。而且,项羽当时还是以熊心的名义。
为了更好的瓜分秦朝,项羽直接把原本作为楚王的熊心,再次抬高了一个档次,直接尊为‘义帝’。这个义帝,有点类似于之前的周天子,虽然是天下共主,但是却没有实际的地盘。而其他被分封的诸侯王,自己得了实惠,只是在名义上对熊心称臣,他们自然也不会多计较。
而这样一来,在那场大封十八路诸侯的盛宴上,整个楚国旧地,就直接被项羽给彻底分成了四块。分别由九江王英布、临江王共敖、衡山王吴芮,以及项羽本人控制。至于熊心,则是根本没有任何实际地盘了。
对于这个结果,熊心自然不愿意接受。但问题是,此时他手里根本没有多少军队,无法和项羽对抗。
此时的熊心,环顾四周之后,忽然发现:自己竟然已经没有任何反抗能力了。那些楚国旧臣,虽然此时很支持他,但是他们手底下没有军队。而楚国王室内部,那就更惨了,当时根本就没有几个人。
楚国王室这边的情况,则是涉及到战国时期的另外一桩旧事。简单来说,当年熊心的大伯,楚顷襄王去世之后,熊心的堂兄弟,楚考烈王登基。而楚考烈王在位期间,任用春申君黄歇控制朝政,自己却没有儿子。后来,黄歇还把一个怀了自己孩子的女人,送进王宫,假装是楚考烈王的孩子。
再后来,楚考烈王身死,这个孩子被扶上位。而黄歇本人,则是被这个孩子的舅舅所杀。此后十年当中,楚国一直都是这个孩子在位。十年之后,楚考烈王的另一个儿子,忽然发动了政变,干掉了这个孩子。但是到了这个时候,楚国已经快被灭国了。没过几年之后,就发生了那场王翦对项燕的大战。
同时,因为楚考烈王上位之前,当年在秦国做过人质,在秦国那边还留了一个孩子。后来那个孩子,还在秦国那边得到了册封,被封为昌平君。而这位昌平君,后来则是背叛了秦国,转而帮助楚国,但是最后也被王翦灭了。
因为这些往事,导致战国时代结束之后,楚国王族的直系血亲,已经一个都不剩了。要不然,之前项燕拥立楚王的时候,也不会找到熊心。
再加上之前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不过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熊心也没时间去找其他楚国王族后裔,去扶持他们控制军队。所以,到了项羽大封十八路诸侯的时候,楚国王室依然是人丁稀少,除了熊心之外,根本就没有第二个人了。
如此一来,当时熊心身边,根本就没有任何可靠的人,也没有多少军队。面对拥有强大军力的项羽,熊心根本就反抗不了,只能选择接受这个册封结果。
就算当时熊心不接受,又能怎么办呢?如果他不接受,就等于是和整个天下为敌。之前项羽册封的那些诸侯王,都会反对他!到那个时候,熊心连最后这个义帝的称号,可能都保不住了。
再之后,等到项羽率军从关中回来,项羽和熊心之间的最终对决,就真正开始了。
当时项羽这边拥有的,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精锐军队,再加上那些被分封的诸侯王的支持。尤其是楚国这边,被分封的英布、吴芮、共敖等人,一定会坚定支持项羽。因为如果项羽倒台了,他们的封国也不存在了。
而熊心这边,有的只是那些楚国老臣,以及一个‘义帝’的名号。
双方的实力,显然是不对等的。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项羽需要做出自己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选择:接下来,到底该怎么对待熊心呢?
后世的很多历史爱好者,都认为此时的项羽,应该把熊心软禁起来,玩一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但问题是,回顾过之前熊心这边的经历,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个把戏当时根本就没有意义。
首先,熊心的义帝称号,是项羽给的。原本熊心只是楚王,在楚国这边,楚国的复国势力,或许还会买他的账。但问题是,此时楚地的四位新王,项羽、英布、吴芮以及共敖,哪怕在加上出身楚地,此时就藩汉中的刘邦,他们当中,没有任何一个会听熊心的指挥。
至于其他诸侯王,人家原本就不是楚国的复国势力,本来就不归熊心管。之前愿意尊熊心为义帝,那也是看在项羽的面子上。如果项羽真的来一手‘挟天子以令诸侯’,根本就没有任何诸侯王,愿意买熊心的面子,甚至没有人会因为熊心的存在,稍微忌惮一点点。
说到底,此时的熊心,和后来的汉献帝,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后来东汉末年的时候,虽然同样天下大乱,但大家至少还都认汉献帝这位天子。可是在秦朝末年的时候,大家对熊心这位楚王,可就没人认可了。
既然没有挟持的价值,那么留着熊心,是否还有意义呢?从项羽的角度来看,显然,此时留着熊心,祸患无穷。只要熊心还存在,那些楚国旧贵族,以及楚国王室的后裔,就会依然有主心骨。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未来肯定会在楚国旧地搞事情。一旦那个情况出现,项羽想要统治自己的封地,难度就会骤然飙升,说不定还会被熊心反过来夺权。
如果项羽是一个老成持重的政客,此时或许还会想一想,是否可以通过政治手段,软禁熊心,同时争取其他楚国旧贵族的支持。但是项羽本人,当时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打仗方面,他或许真的是天赋异禀。但是在政治方面,他真的欠缺了太多的火候。
所以,在此时的项羽看来,对于一个没有任何价值,而且未来有可能会威胁到自己,此时自己又可以轻易拿捏的存在,最好的选择,自然就是从肉体上彻底消灭他,然后就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当然,就算是项羽已经动了杀心,依然没有自己下手。后来,他选择把熊心迁往彬县。在当时那个时代,彬县已经是中原地区的边境了。而在前往彬县的路上,因为熊心要经过其他三位楚地诸侯王的地盘,所以项羽就暗中下来,让吴芮、英布和共敖三人,找机会解决熊心。
如此一来,项羽既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而且自己手上,也不用沾任何血腥。事后就算追问起来,他也可以把这个罪名,推给其他三个诸侯王,自己什么问题都没有。
当然,后来刘邦起兵之后,联系了吴芮等人,和他们一起围攻项羽。这个时候,吴芮和英布等人,再出来指认项羽的罪责,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就是项羽杀熊心的真实情况。
说到底,就算项羽当时留着熊心,也没法借此号令天下,反倒是很容易给自己留下一个祸患。而且,就算项羽想要软禁熊心,以当时的组织能力,谁又能保证那些楚国旧贵族,不会趁机发动政变,返回来给项羽造成麻烦呢?
要知道,后来哪怕是曹操挟持汉献帝的时候,也不愿意和汉献帝待在一座城市。而当时的项羽,如果把熊心一脚踢得远远的,会担心那些楚国旧贵族支持熊心,未来会卷土重来。而如果放在自己身边软禁,项羽又没把握一定能不出问题。
既然这样,从项羽的角度来说,自然是直接杀了熊心,最省心省力了。
阅
参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