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25日,国民党中将李振率部起义,在谈判时,见解放军干部都很年轻,脸色大变说:“你们不讲信用,我要见刘伯承司令员。”
蒋介石撤离成都之前,让心腹胡宗南召集军中大佬,进行最后的打气,时任第18兵团司令员的李振也在其中。
“成都决战,我们握有大军,有很大希望。再不济,退守云南缅甸边境,第三次世界大战马上爆发,到时我们全面反攻!”蒋介石反复表达了以上观点,可是李振心中并不买账。
李振出身于粤军,又不是黄埔系,在非蒋介石嫡系的情况下能够干到兵团司令员,是战场上真刀真枪打出来的。
抗日战争时期,李振在韶关给予日本鬼子重创;解放战争时期,李振与西北的马继援等配合,在西府陇东战役中让彭德怀大军损失了一万五千多人,气的彭老总直骂娘。
蒋介石画完大饼后迅速离开,胡宗南接着继续画:“李将军,校长如此器重我们,我们一定要好好干,到时我保荐你为西南军政副长官。”
李振心中大为恼火,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别说西南军政副长官了,就是正长官,面对残破的烂摊子也是送命的活儿,胡宗南竟然还拿这个来笼络人心。
李振参加过北伐战争,曾经与叶剑英并肩战斗,两人私交甚好。叶剑英联系到了正在香港的李振妻子,向其带话:“再不起义就晚了”。
这句话说到了李振心坎上,他知道国民党危在旦夕,再负隅顽抗就是从上到下当炮灰,成为蒋家王朝的陪葬品。
李振在军中打拼多年,根基牢固,同样是广东人的187师师长钟定天、参谋长何沧浪、187师副师长陈定等人都坚定地支持起义,表示:“只要司令员一声令下,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值得一提的是,陈定在之前的战斗中被解放军俘虏,很快被策反后放回,成为解放军在第18兵团内部的眼线。
果然如叶剑英所说,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势如破竹,长驱直入。12月21日,解放军东路已到简阳,北路已到绵阳。惊慌失措的胡宗南立即召集李振等人到新津开会。
胡宗南紧急部署了防务,要求各路大军由第五兵团司令长官李文节制,再次表达了“同仇敌忾,效忠党国”的坚定决心。
会议一结束,胡宗南就乘坐飞机,逃之夭夭。各路大军更是人心涣散,惶惶不可终日。
之前川鄂边区绥署副主任董宋珩及16兵团副司令官曾元已经向解放军投诚。24日,国民党第15兵团司令官罗广文、第20兵团司令官陈克非率残部在郫县、安德起义;25日,第7兵团司令官裴昌会率部在德阳起义。
陈定联系到了地下党员,牵线之后带着李振来到了解放军32师94团团部,协商投诚事宜。32师副师长涂学忠和团长田士繁热情迎接,可刚才还笑容满面的李振,却突然露出了尴尬的表情。
原来,李振是看接待他的解放军军官太年轻了,自己好歹是个堂堂的兵团司令员,不说完全对等也要差不多才行,怎么能够如此怠慢。
于是,快人快语的李振脱口而出:“协商可以,我必须见到刘伯承才行。”
涂学忠和田士繁虽然年轻,可是阅历丰富,他们很快猜出了李振心中的小九九,立即拨通了二野指挥部的电话。
电话那边客气地让李振将军拿起话筒,表示刘伯承有重要军务在身,自己代为传达,只要是投诚过来的国民党军队,解放军一律一视同仁,并对高级将领安排相应的职务。
李振虽然听不出对方是谁,可是料到肯定是个大人物,他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将军,刚才李达参谋长说的很清楚了,我们对于前来投诚的,都是热烈欢迎的,绝对没有厚此薄彼一说。解放军很多指挥官都很年轻,比如陈锡联司令员,也才三十四岁。”涂学忠趁热打铁说道。
得知刚才通话的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李达,李振非常地兴奋,完全消除了顾虑。
李振与解放军代表商量完起义的具体细节问题后,立即起身告辞,回部队驻地,准备带领所有手下投靠。
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李振千算万算,忽略了三十六军军长朱光墀这个拥蒋的顽固派,其提前带走了一半的部队。
尽管如此,李振还是带着四万多人,加入了解放军的阵营,迎来了新生。
大军开拔之前,有心腹忧心忡忡地对李振说:“这么多年你立有大功,不过也和共产党的军队打了不少仗,还杀害过他们的革命功臣刘伯坚,就不怕被报复吗?”
“为了下面这些兄弟找个好的归宿,即使被报复,我也无怨无悔。”李振平静地回答道。
事实证明,共产党人胸怀宽广,区别于蒋介石的睚眦必报,不仅没有报复李振,相反还给予其重用。
后来,李振放弃了去美国定居的机会,一心投入祖国的建设之中,并最终得以长寿。1988年1月10日,李振在成都病逝,终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