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无遗策、深受曹操信任的顶级谋士,差点将曹操葬送在寒冷的辽东

高旭评历史 2024-08-23 01:58:18

郭嘉在三国演义里名气很大,但在史料中只能和董昭、刘晔、蒋济等挤在一起:

《三国志•程郭董刘蒋刘传》: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能和荀彧、荀攸并列的也许会出乎你的意料,“毒士”贾诩。

《三国志•荀彧荀攸贾诩传》: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郭嘉到底谋略如何,这篇来聊下:

需要说明的是,郭嘉在曹操迎立献帝后才正式加入曹营。

之前他选择的是河北的袁绍,离开袁绍的理由是:明智的人能审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公,所以凡有举措都很周全,每计谋都能实现。而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却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所以计谋多端而缺乏要领,好出计谋却不能决断,要是遇上大难,就身危了(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如果后来袁绍打赢了官渡,郭嘉这些话不就是笑谈了吗。他同为颍川名士的辛评、郭图说这些话仅仅是用作离开的借口,真正的原因和荀彧一样:

来得太晚了!

袁绍手下人才太多,不仅冀州豪族(沮授、田丰、审配等)已经占了核心岗位,就连后来的颍川(荀谌、辛评、郭图等)也比他们先入伙,获得高官厚禄,荀彧、郭嘉起步晚了,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他们。

不如另投明主。

做大池塘的小鱼还是做小池塘的大鱼,这似乎一直是一个世纪难题,前者收益小,风险小,后者则正好相反,需要更大的勇气。

郭嘉刚回豫州,就被荀彧推荐给了曹操。随后有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

具体这里就不展开评论,实在过于夸张,把袁绍贬的一分不值,不过,大领导听了舒服啊。

曹操大喜: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郭嘉为何能深受曹操喜爱,除了自身能力强外,和他能把领导哄开心也不无关系。

随后郭嘉开始献出他在曹营的第一策:袁绍正在北面攻打公孙瓒。我们可以趁这个机会东征吕布。如果现在不拿下吕布,一旦袁绍击败公孙瓒,形势就危险了(绍方北击公孙瓒,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不先取布,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

曹操击溃吕布后,吕布退守下邳,固守不出。曹军远道而来,连续作战,士卒疲惫。吕布的好兄弟张杨倒也在东市起兵,打出支援吕布的旗号,向下邳杀过来。

得知张杨出兵,曹操一度想撤军。

毕竟南阳的张绣,荆州的刘表,冀州的袁绍,关中的马腾、韩遂,这些人此刻都在盯着徐州战局,会不会有人趁乱打劫,真的很难说,曹操担心兖州之叛重演!兖州叛乱可以详见这两篇:

陈宫为什么要背叛曹操?

兖州叛乱时,除荀彧外,还有谁挽救了曹操的事业?

郭嘉力谏曹操一鼓作气,打败吕布:当年项羽有70余城,从来没有打过败仗,但一朝失势导致身死国亡,这是他恃勇无谋造成的。吕布现在已经气衰力尽,内外皆困。他情况比项羽还不如,如果乘势攻之,一定可以将其擒获!

荀攸也赞同郭嘉的意见,于是曹操下定决心,必须拿下吕布。引沂、泗二水灌城,城破后,擒杀吕布。

攻灭吕布不久,曹操迎来与袁绍的大决战。

在官渡之战里,郭嘉又贡献了两大算策:

他算定刘表不会重用刘备来攻许昌。理由就是刘表如果给刘备兵多,他就驾驭不住,少了刘备又不能成事,因此荆州兵断不会北上。

如果说这还算正常推理的话,那他算定孙策被刺客所杀就出乎很多人意料。

当时曹操与袁绍正在官渡相持,双方已经进入加时赛,很快就要决出胜负。两雄相争,孙策得利,他打算渡江向北袭击许都,曹军诸将听到这个消息都很惊恐(闻太祖与袁绍相持於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

郭嘉依然淡定: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孙策虽然勇武,但为人轻率,警备很弱。假如有刺客动手,他必定会被杀死。

不久,江东传来消息,孙策果然被许贡的门客所刺杀(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郭嘉不同于一般的谋士,从二十岁起,就隐姓埋名,秘密结交英雄豪杰,不与世俗之人交往,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真实情况(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

他有没有派人参与刺杀案件?否则何来如此自信的判断。

官渡大战后不久,袁绍病逝。曹操图谋北进冀州,遭到袁谭、袁尚的阻击。

曹军虽能获胜,但进展十分缓慢,郭嘉再次献策:袁绍没有明确继承人,我们如果急攻则会使他们团结一致坚守;如果缓攻他们内部就会发生裂痕。不如先向南进攻荆州,征讨刘表,等待袁谭、袁尚内斗,再去进攻他们,可以一举而定(袁绍爱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曹操依计,将军队南撤。

曹军刚退,袁谭、袁尚立马大打出手。袁谭被袁尚打败,东逃平原,同时派辛毗向曹操投降。

曹操趁机北上,攻占邺城,一举拿下冀州。

面对强势的曹军,刘虞旧部中实力最强的阎柔迅速归顺朝廷,获封护乌丸校尉(太祖与袁绍相拒於官渡,阎柔遣使诣太祖受事,迁护乌丸校尉,柔将部曲及鲜卑献名马以奉军,从征三郡乌丸,以功封关内侯)

另一员大将鲜于辅也上表归附朝廷,曹操任命鲜于辅为建忠将军,都督幽州六郡军务。

幽州传檄而定。

眼看袁氏即将覆灭,袁熙部将焦触和张南发动兵变,将袁熙、袁尚赶出幽州,二袁只得投奔辽西乌桓首领蹋顿(熙、尚为其将焦触、张南所攻,奔辽西乌丸)

对于如何处理北逃乌桓的袁氏兄弟,曹操内部出现了巨大的争议。

反对派的理由是

1、路途遥远,天寒地冻,对行军作战极其不利,

2、大军远征,刘备突袭许昌怎么办?

张辽也劝阻曹操:夫许,天子之会也。今天子在许,公远北征,若刘表遣刘备袭许,据之以号令四方,公之势去矣。

唯有郭嘉坚持讨伐:

1、袁绍对乌桓有恩,乌桓会支持袁氏兄弟持续骚扰北疆。

2、袁家在河北的口碑不错,有十几万户百姓自愿跟着袁氏兄弟迁居塞北,袁尚、袁熙可以借此重建军队。

3、胡人自恃偏远,必然没有防备,如果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

由于郭嘉之前的表现太过神奇,曹操思虑再三后,认为刘备无力北上,最后拍板:打!(太祖策表必不能任备,遂行也)

就是这次远征乌桓,差点让曹操报销在辽东。

乌桓的大本营在柳城,当时有两条路可以通往柳城:

1、由徐无过卢龙塞走卢龙道直驱柳城,

2、从蓟县出发,沿着滨海大道过碣石,再穿越辽西走廊。

两条道路各有利弊。

卢龙道路况复杂,道路艰险,出塞后要面临500多里的不毛之地。

伴海道比较平缓,但是地势比较低,夏季容易受到暴雨和海水的侵袭,道路积水,大军很难通过。

那能不能选择秋冬出发, 避开雨季呢?

当然可以,但又要遇到另一个严峻的挑战:冒着严寒与异族作战。

曹操最终还是选择春季出兵,天公不作美,曹操率军到达无终,不久整个幽州就开始下暴雨,傍海道不像现在的高速公路,也就是一条泥泞小道,被大雨彻底浇垮,泥泞低洼,车马舟船全都没辙(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

另一方面郭嘉的判断也出现失误,乌桓早就得到曹军出征的消息,在辽西走廊的必经之路上严密设防。

按理说,曹操该认命撤兵。结果当地豪族田畴又来拱了一把火,说卢龙道虽然破败断绝近二百年,但还有条隐蔽的小路可以找到,通过这条道路,可以直通右北平郡的旧郡治平冈,然后向东到达白狼,再沿河北行200余里就能抵达柳城。

曹操还在犹豫,郭嘉又开始进言:兵贵神速,现在千里远征,辎重太多,行军缓慢,乌桓早晚会知道!不如抛弃辎重,只带精锐部队神兵天降去!(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这是献策嘛?这和赌博没啥区别了。

抛弃辎重,到了辽东,对方只要和你来一招坚壁清野,整个曹军就会全军覆没。

再者,田畴并非曹操嫡系,这次北伐突然来投,他说的话你要不要去核实?万一大军困在卢龙道,走不出去怎么办?难道让曹操学邓艾那样,滚悬崖嘛,万一曹操有所闪失,北方立刻又会大乱!

当然了,如果闪击成功过,郭嘉自会保持算无遗策的形象,名流千古,但是一旦打输呢?

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未料胜先料败!

只能说,曹操对郭嘉过于欣赏,他决定继续打下去(太祖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

为了让乌桓放松警惕,曹操假意率军从伴海道回撤无终,临走时还竖了块牌子,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

虽然有向导带队,真走上这条路,曹操才明白为啥卢龙道会废弃成为故道。

两百里都找不到水、沿途还看不到粮食给养(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曹军被迫杀马数千匹为粮,凿地三十余丈取水(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

马都没了,骑兵还有多大战斗力,后来张辽冲击乌桓,真的是九死一生啊!

现在还觉得郭嘉的计谋高明嘛?这次北征和邓艾阴平小道偷袭本质上是一样的, 就是一场军事赌博!

还没到辽东,粮食就快吃光,差点连水都挖不到,马谡是怎么输的,忘了吗?

要不是曹操亲自带队,将士们估计都想把郭嘉扒皮了。

历经艰辛,曹军好不容易越过已经荒废的卢龙塞、经白檀、平冈、到达白狼山。离柳城二百里处,还是被乌桓人发现了(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

乌桓如果坚壁清野,曹军还是输。很简单,走卢龙道,补给所剩无几,马也快被吃尽,又怎么会有攻城器械。老老实实守在城里,等待曹军自己粮草耗尽,然后趁曹操退兵,用骑兵给予绝杀,两晋南北朝期间,北军多次利用这个战法打垮了南军。

但是曹操能统一北方,运气也占了相当比重,他拿到了关键胜点:乌恒冒进!

蹋顿的情报是曹军只有数千人,而乌桓总兵力多达数万人,且大部都是骑兵,他认为消灭曹军易如反掌。于是集合辽西郡乌桓单于楼班、右北平郡乌桓单于能臣抵之等部兵马,一同赶往白狼山迎敌。

两军相遇后,经过多年中原多轮大战考验、称得上百战精锐的曹军大惧(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

也不能怪曹军胆怯,这五百里山路走下来还能有什么多少士气、还能剩多少体力!更何况对面还是数万骑兵!

怎么打!

郭嘉你这时候倒是出个奇谋啊!

只有一个人主动请战:张辽(辽劝太祖战,气甚奋)

曹操毕竟经历过大场面,他知道这时候军心千万不能乱,穿越卢龙古道,给养辎重都丢弃了,如果不能速胜,全军立刻崩盘!通过观望乌桓阵营,他发现乌桓的一个弱点:军阵还没有整队。(公登高,望虏陈不整)

曹操于是派张辽和曹纯同时出击,张辽所部人马在前,曹纯督率虎豹骑在后,统率仅存的骑兵直冲乌桓,虎豹骑大战神威,一举将蹋顿斩于马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

擒贼先擒王!

蹋顿在乌桓人中很有号召力,蹋顿一死,乌桓部众很快就四分五裂。

张辽此战贡献太大,唐朝学士就将张辽与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卫青开幕,张辽辟土,校尉嫖姚,将军捕虏)

孙权如果了解张辽的这段经历,就不会冒冒失失的自己去合肥现眼了。

曹操趁势直捣柳城,在柳城把乌桓囤积的粮食大吃一顿,真他niang太饿了。。。。。。

随后肃清袁氏势力,从内地依附袁氏兄弟的10余万汉人也被曹操悉数内迁。袁尚等人失去最后的依仗,兄弟二人只得往更远的地方跑,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

战后总结,你能说这一战获胜,和郭嘉有关系吗?

要不是乌桓浪战,要不是张辽主动请缨,要不是虎豹骑的冠绝战力,曹操极有可能就被干死在辽东!

曹操事后也感到后怕,回去厚赏之前不让他打的将领,还主动表态: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我错了,你们以后一定要大胆提意见啊。

大军从柳城回来后,郭嘉因操劳过度病逝,年仅三十八岁。

郭嘉死后,曹操亲临其丧,悲痛万分,和荀攸等说:“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

曹操原本是要把后事托付给郭嘉的,可见曹操对他的喜爱和信任。

曹操对郭嘉的评价之高、次数之多,也是有别于一般谋士: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馀年,行同骑乘,坐共席,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於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

后来曹操在赤壁兵败后,又发表感慨: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把郭嘉的地位抬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

然而在曹魏集团内部,对郭嘉的评定还算中肯,这配享太庙的时间顺序可见一斑:

先看看其他人从祀太庙的时间:

青龙元年(233年),大将军夏侯惇、大司马曹仁、车骑将军程昱。

正始四年(243年),大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锺繇、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太尉华歆、司徒王朗、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后将军朱灵、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

正始五年(244年),尚书令荀攸配享太祖庙。

嘉平三年(251年),太傅司马懿配享太祖庙(曹爽在249年被诛三族,这个从祀自然是司马师兄弟的杰作)

景元三年(262年),魏元帝曹奂时期,或者说司马昭一手遮天的时期,郭嘉最后一个被诏令配享太祖庙的。

这个顺序和三国志的人物列传也相当接近了,当然郭嘉死的太早,如果他活的更久一些,吸取乌桓之战经验的他,把贾诩挤走,超过程昱还是没有问题的。

0 阅读:34

高旭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