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为什么嫁给贾宝玉做续弦?杏子阴假凤泣虚凰,你看懂了吗

君晓吖侃红楼 2024-08-10 17:54:47

第五十八回,讲贾宝玉正对着大杏树生出“绿叶成荫子满枝”的感叹而落泪时,“忽见一股火光从山石那边发出,将雀儿惊飞。”你看曹雪芹设计文字的巧妙,真是处处有关联,笔笔皆奥妙。

《红楼梦》里的“火”都要作“祸”来解释,从第一回的葫芦庙大火便定下基调。同样“山石”可代指衔玉而生的贾宝玉,与雪通薛也是定例。要说的是此处“雀儿”是指林黛玉。花已去,雀儿再去,就是指“花魂、鸟魂”的离去。

所以,这一句就解释了“绿树成荫子满枝”,贾宝玉“错过”的遗憾原因。正是贾宝玉像石呆子那样逢冤遭祸,导致林黛玉被迫远嫁离去。

此处“火”起,上承史湘云说的“快把这船打出去,他们是接林妹妹的”,顺其自然的引出“杏子阴假凤泣虚凰”,梨香院三官的“假凤虚凰”故事。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原来那火是藕官烧纸所起。贾宝玉问原因,藕官绝口不说,只让他回去问芳官自知。于其贾宝玉回去后,便听说了一段离奇又荡气回肠的情爱故事,给予他莫大的震撼和影响。

芳官笑道:“那里是友谊?他竟是疯傻的想头,说他自己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虽说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正温存体贴之事,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一般的温柔体贴,也曾问他得新弃旧的。他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说可是又疯又呆?说来可是可笑?”

贾宝玉非但不觉得藕官可笑,反被她们的真情感动、赞叹,遂嘱咐芳官告诉藕官以后不要烧纸,只要以香祭奠也就诚敬心意了。

梨香院的“三官”故事,以藕官与菂官有情,菂官死后补蕊官,藕官待蕊官与菂官一样温柔体贴,被质疑后说出人伦大节、续弦为是,不忘逝者,以安其心的言论,影射出日后林黛玉去后,贾宝玉迎娶薛宝钗,被齐眉举案感动后夫妻和睦的后事伏笔。

我读这段文字,总不免想起苏轼的那首流传千古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不知道曹雪芹写这段故事时,是否代入了苏轼的感情。苏轼在原配妻子王弗去世三年后,续弦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夫妻生儿育女,相濡以沫,就仿佛是梨香院的三官故事写照。

妻子死后十年,苏轼依旧不忘旧情,写出这首《江城子》祭奠亡妻。词中深情可感,催人泪下,也并无损他待妻子王闰之的感情。这就是古人推崇的“人伦大节”的一部分。

男子亡妻当续弦,一为孝顺父母,二为教养子女,三为操持家业。续弦也是男子之妻,也要真情以待,曹雪芹借由藕官之口,说出未来贾宝玉续弦的心声,以及他无愧于薛宝钗的夫妻之情。

尽管“终身误”说:“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但就像苏轼会遗憾发妻王弗的早逝,却不抹续弦之妻王闰之的存在。王闰之也永远不能取代王弗在苏轼心中的地位。三者之情毫不矛盾,薛宝钗之于贾宝玉,亦如是。

苏轼的影子始终贯穿在《红楼梦》的细节处,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多映照在书中的故事情节之中,颇有影响。“乌台诗案”是如此,《江城子》悼念亡妻也是如此。

我认为将苏轼的姻缘代入宝黛钗的“终身误”,结合梨香院三官故事,能够更好的理解“黛去钗嫁”的整个后文故事发展脉络。

林黛玉在与贾宝玉已订婚的前提下被强行拆散,被贾宝玉当作发妻,娶薛宝钗作续弦是顺理成章。就像陆游对唐琬,哪怕休妻再娶王氏,依旧只是续弦。

原文写菂官并没有交代怎么死的,只说“菂官一死”,便因为薛宝钗“替补”林黛玉时,黛玉还只是远嫁离去并没有死。但贾宝玉知道林黛玉一去必死。就像他说晴雯去后不能活一样。

《红楼梦》中的很多伏笔和谶语“重神而不重形”,不可作一一对照。皆因线索千头万绪,各有接入对照。

梨香院三官故事的重点是“黛去钗嫁”和贾宝玉娶为薛宝钗“续弦”。

而黛玉去,如《钗头凤》的唐琬去。贾宝玉娶薛宝钗如同陆游娶王氏。唐琬后死则如林黛玉后死。这也是陆游在书中常出,尤其袭人和晴雯名字出陆诗,双双与贾宝玉有缘无分。林黛玉不喜欢陆诗的影射。前文说过不多赘述。

至此,曹雪芹借第五十七、八回故事,补足了“终身误”的前因后果。剩下的就是婚后贾宝玉将要面临的人生境况。这就要从第一回的甄士隐身上再讲起。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1 阅读:86

君晓吖侃红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