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尔丰:他收复西藏,功劳堪比左宗棠,为何最终却被含冤斩首?

杨司马说历史 2024-10-25 23:09:09

文 | 杨秀美

编辑 | 杨秀美

前言

赵尔丰,这位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将领,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气,成功收复了西藏,其功劳甚至可以与左宗棠相提并论。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最终却遭到含冤斩首的命运。

他最终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悲剧?是权谋的阴影,还是他与当权者之间的激烈冲突呢?

正文

公元1845年,赵尔丰出生于辽东地区的官僚世家中,祖籍地为历史悠久的古城襄平(地处现今的辽宁省辽阳市),其家属于正蓝旗贵族。

他的父亲乃是道光皇帝统治时期的进士出身,曾因德才兼备在山东担任过知县职务;赵尔丰还有三位同父异母的兄弟,分别是赵尔震、赵尔巽以及赵尔琮。

在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历史进程中,1900年是值得铭记的年份,那一年,由八个国家组成的联盟对中国展开侵略战争,京津和华北以及东北等地都遭受了来自侵略者的无情践踏,无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与此同时,位于高海拔地带的藏区亦无法独善其身,由于它与英属印度之间的地理位置接近,成为了英帝国主义扩张野心的受害者。

在那个时期,英国被誉为全球范围内的“日不落帝国”,其拥有着堪称最强的海军力量,殖民地散布于各大洲,尤其以印度为例,该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更被誉为英国女王皇冠上最为耀眼的明珠。

自征服印度之后,英国开始在其周边地区寻求更多的利益攫取空间。

其中,雪域高原——西藏正是其觊觎的目标之一。

这项策略设想是,攻占西藏,从而进一步扩张至中国长江流域内陆平原地带,与东南沿海地区形成紧密联系,进而实现对整个长江流域的全面掌控。

公元1888年间,大不列颠帝国向印度派遣了两千名精锐士兵进军西藏地区,为能抵挡藏族民众所组成的上万名民兵武装的英勇抗击,其行动遭到了清朝派驻西藏的大臣的激烈反对,究其原因,是清王朝因遭受过多次战争打击而心有余悸,以致对许多可能发生的冲突和纷争都采取了避而远之的态度。

最终,通过清朝的息事宁人和妥协退让,这场领土纠纷在公元1890年以签订《中英藏印条约》的形式告一段落,这份包含诸多不平等条款在内的条约规定,将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哲孟雄谷地割让给了英属印度,而哲孟雄便是如今为人熟知的锡金王国,只是在1975年,这个国家被印度强行吞灭。

在那次事件之后,西藏各地的僧侣贵族和平民们逐渐对清朝丧失了信心,他们深信清王朝的实力已经大大减弱,不再能够有效地保护他们的权益。

在1903年,英帝国主义军队再次侵入西藏境内,并且在翌年成功占领了圣城拉萨,与西藏地方代表签署了丧权辱国的《拉萨条约》。

在这部条约中,不仅规定了巨额的赔款问题,而且还赋予了英国在西藏享有商业和贸易的特权。

另一方面,英国殖民者在糖衣炮弹的诱惑以及各种威胁利诱之下,成功地拉拢了一部分西藏上层人士,从而使得英国人在短时间内就在西藏扶持起一批听其摆布的代理人,意图将西藏彻底分离出去,摆脱中国的管辖。

而当时的清朝政府坚决反对该条约的批准,并将驻藏大臣有泰撤职查办。

在公元1905年,朝廷派出高级官员凤全担任驻藏大臣。凤全敏锐地察觉到西藏地区潜在的政治不稳定风险,

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改革来削弱西藏地方宗教领袖和贵族阶级的影响力,虽然这些改革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其力度过大,方法不当,最终引发了当地的暴动,而这位前任驻藏大臣凤全也在此次驱逐行动中失去了生命,在巴塘的反抗过程中遭到了杀害。

此刻,西藏已经处在危险之中,外部压力来自于英国军队的军事威胁,内部压力则源自于清朝统治者在藏区的改革失败。

在这种严峻而紧迫的局面下,赵尔丰挺身而出,接掌了这个棘手的任务,力求扭转局面。

在1905年5月份,在凤全不幸离世之后,赵尔丰接到了朝廷的命令,需要他亲自平定四川边界上的各土司的纷争冲突。

尽管这是赵尔丰初次涉足川藏边区事务的领域,然而他展现出来的决断力与执政策略却是超越常人的果敢与坚定。

在面对武装叛乱的情形时,赵尔丰坚决主张采取武力手段进行严厉镇压。在那段时间里,造反的理塘土司为了躲避迫害,选择了藏身于桑披寺内。

而赵尔丰并未因此而放弃对其的清剿行动,他率领军队对该寺展开了长期的围困战,通过断绝水源、疲惫敌军等方式,终于成功地攻破了这座寺庙。

然而让人颇为意外的是,尽管理塘土司在这场战斗中遭受重创,但最终还是幸运地逃脱了追捕,成功地抵达了西藏避难。

公元1906年8月份之时,清朝政府下令于四川与云南边界处设立省级行政机构“川滇边特别行政区”,鉴于当时赵尔丰曾经参与并成功镇压了一场边境叛乱行动,故而朝廷便任命他担任这个新设立的行政区的最高长官——川滇边务大臣。

自此之后,赵尔丰由原先的幕僚角色转变为了台前的领导者,开始独立承担起了重要的职责和使命。

清朝政府对于藏族地区当前所面临的复杂局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驻藏官员的管理能力不足以及土司的权力过于膨胀。

基于以上认识,清朝政府决定在川边藏区实施一项重大改革措施——“改土归流”,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强对川边地区的治理来实现局势稳定,进而最终推进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毫无疑问,这样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赵尔丰的肩上,他应当对此负有主要责任并全力以赴去推动这项伟大的改革事业。

在赵尔丰负责川滇边区事务期间,他采取了大胆的改革措施,首先在西康地区实施了府、州、县制度,并采用朝廷派遣的流官代替原有的地方土司。

面对土司因此受到削弱引发的武力反抗,赵尔丰毫不畏缩,在随后的六年内展开了一系列激烈战斗,成功地捣毁了巴塘、理塘等地土著首领的势力,并且废除了昌都等地的活佛政治地位,使得川滇地区的形势得到了有效稳定。

此外,赵尔丰针对西藏及川滇藏族地区的分界线进行了明确规定,以预防两个重要藏区之间可能出现的勾结现象。

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尝试种植水稻也是赵尔丰的主要工作之一。

这些改革,使他在清廷中有了重要影响力,最终于公元1908年2月,被正式任命为驻藏大臣,同时兼任川滇边务大臣,负责推进改土归流和社会风俗改革。

而当时的西藏高层已经逐渐倾向于亲英派,再加上赵尔丰的改革措施严重触犯了土司们的利益,导致僧侣贵族与土司联手发动武装抵抗,试图阻止赵尔丰进入西藏。

在这个关键时刻,赵尔丰的兄长赵尔巽被提拔为四川总督,这无疑为赵尔丰平息藏区动荡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支持。

公元1909年,时年64岁的赵尔丰不惧高原反应和严寒天气带来的困难,率领2万精锐士兵进军西藏,进行平息叛乱的行动。

首先,他成功击败了巴塘的叛军,然后挺进西藏,收复了江卡、贡觉等地的部落,后来更是翻越丹达山,取得了显著战果。

一路之上,清军在赵尔丰的激励下,勇猛冲杀,势不可挡,打得藏军狼狈不堪,落荒而逃。

不久之后,赵尔丰的军队直逼江达宗,攻克了江达、工布,直接让拉萨的大门敞开,在这种情况下,达赖喇嘛只能选择逃亡印度避难。

到了公元1910年2月,赵尔丰终于顺利进驻拉萨,仅仅四个月后,他再度挥师南下,进攻波密。

波密地处藏南地区,分裂势力颇为强大,且当地土司与英帝国主义者暗通款曲,一旦此地被英国占领,将会对整个藏区的边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赵尔丰毫不犹豫地向波密进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成功平定了波密的叛乱。

至此,西藏全境得以平定,粉碎了英国企图打通印缅通道、深入藏区腹地、俯视川滇的险恶图谋,从而巩固了我国西南部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安全。

在赵尔丰担任西藏地方官员期间,他立即着手实施改土归流政策,对所到之处的土司进行安抚,劝说他们接受郡县制度,对于那些顽抗到底的,则坚决予以武力镇压。

在他的铁腕治理之下,土司的特权被彻底废除,所有的行政事务均由政府统一管理;同时,他也严格限制寺庙势力的恶性扩张,严禁土司和寺庙从事高利贷活动,严禁炒卖土地。

此外,赵尔丰还大力推广学校教育,普及藏区民众的汉语和汉文化知识,打破了寺庙在教育领域的垄断地位。

他还积极倡导开垦荒地,兴办工厂,开采矿山,发展邮政事业,统一度量衡标准,甚至还筹建了从藏区通往四川的公路,以此加强中央政府对该地区的管控力度,促进内地与藏区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赵尔丰治理川边藏区的数年间,他不仅成功挫败了分裂势力,捍卫了国家的统一,更为藏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后人普遍认为,赵尔丰在西藏的平叛成就可媲美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功。而令人唏嘘的是,这位立下赫赫战功的边疆重臣最终的结局却是极为悲惨。

1911年4月间,清朝重臣赵尔巽奉旨调任东三省总督,其弟赵尔丰填补他留下的职务空缺,出任四川总督。

数月之后,清廷突然宣布实行铁路国有政策,旨在将本国的铁路权益委予列强,这一举措引发了四川地区范围广大且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

最初,赵尔丰曾上书朝廷,试图对此种群体运动进行合理化抗辩,然而并未能起到任何效果,反而促使朝廷命令他采取更为强硬的手段加以压制。

面对朝廷的压力,赵尔丰实在别无选择,只得执行命令,结果酿成了惨绝人寰的成都血案。

赵尔丰的声名因此骤然败坏,随后便被革除四川总督之职,仅保留边务大臣一职。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革命的火焰迅速蔓延至南方各省份。

四川也不例外,于同年11月22日正式宣告脱离清朝统治,建立起新的军政府。新政权成立伊始,首要任务便是对前朝官员进行清算。

赵尔丰作为前四川总督,自然成为首要打击对象。

不久之后,都督尹昌衡率领部队成功捕获赵尔丰,并在成都举行公开审判,历数其罪行,最后决定将其立即处死。

至此,这位晚清时期的一代枭雄以极其悲惨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与此同时,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则得以流传千古,而赵尔丰收复西藏的行动却遭致世人唾弃。

结语

赵尔丰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官,一步步爬到封疆大吏的位置,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

他平定西藏叛乱,巩固了中国对西藏的统治,功绩堪比左宗棠收复新疆。就在功成名就之际,他因镇压人民运动而身败名裂,最终被革命军处决!

0 阅读:1

杨司马说历史

简介:每天解说不同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