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死后,刘备东征吴国是正确决策,可惜战术败笔太多

老张聊史 2023-12-10 20:42:28

刘备在关羽死后伐吴的战略方针是对的,因为蜀国失去荆州后,已经没有北抗曹魏的实力,更别提攻陷长安洛阳了,襄樊之战也能看出东吴就是墙头草。刘备必须伐吴再次让蜀国拥有与曹魏抗衡的能力,否则就永远都是三足鼎立的局面(甚至最先亡的就是蜀国),所以刘备的战略方针正确(试问如果伐吴成功了,刘备就有了北上的能力),但悲催就悲催在刘备犯了很多战术错误使得伐吴战败。

白衣渡江斩杀关羽后,吕蒙到死也只是虎威将军,但陆逊是镇西将军,没有错,陆逊官职比吕蒙高。而且陆逊通过打山越+收编关羽的荆州精锐,实力非常强的。且夷陵之战时陆逊已经40岁了,根本不是什么书生(陆逊是标准的儒将)。东吴只要能守住,刘备进无可进,无功而返又不合适,拖下去会出问题的概率极大,陆逊能抓住时机,就这么简单。

汉中之战,刘备举全国之力才做到险胜,更何况没了荆州,去看三国地图,可以说三分天下魏国独占其二。魏国就算是根基在不稳,蜀汉也打不过,以卵击石而已。而且襄樊之战孙权的做法也可以肯定,全力抗曹的就只有刘备,孙权就是谁弱制衡谁。退一万步,就算是刘备走了狗屎运打到长安,孙权一看魏国完了下一个就是他,他就开始帮魏国了,这一点襄樊之战充分体现。所以刘备的战略方针没有错误,再不济也收腹荆州恢复元气,诸葛亮等一些人说的北距曹魏只能守蜀国,根本就没法跟魏国抗衡,何况北伐。

蜀汉夷陵之战失败,就是因为粮道运输困难和运输线过长,不得不分兵,本来人数就相当,出了白帝到夷陵这段路需要消耗太多精力和运粮队伍。刘备在最前线厮杀的时候,就应该派黄权从上方水军一起行动,还有一线赢得机会。除去黄权一万多水军,前线陆战差不多也就4万打5万,让黄权一起怼上去就是5打5万。

刘备伐吴是一次极限施压,刘备的设想可能是通过吴蜀军事对峙的时候,魏国南下,如此造成吴国顾此失彼,不得不和蜀国签署对蜀国有利的合约。我认为刘备的底线是讨回江陵,如此使得蜀国拥有一个从荆州北上伐魏的立足点。从战略上看,把江陵还给蜀国对吴国也是有利的,这会减轻吴国的军事压力。

刘备托孤时封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说明刘备意识到北伐第一个难题就是后勤,往东才是出路。就算刘备没有伐吴,向北走将面对的可是曹真(演义把曹真黑了,史实里曹真可是实打实的优秀统帅),搞不好还要面对夏侯尚和曹休。在刘备看来东吴势力弱,但大汉十三州里东吴有交州、扬州、荆州,季汉只有益州(而且益州还没有好好经历丞相的治理),1个州的经济肯定拼不过3个州的。刘备是不得不打孙权,除了为手下荆州派系夺回失地(夷陵之战带的大多是荆州将领,结果失败葬送了这批二梯队人才),如果他北伐就要不得不面临丞相的地狱级难题,秦岭运粮、蜀道运粮、战区屯田。

孙权就是左右横跳,只想割据成王(背刺,就是想夺荆州,一直心心念),没有一统天下之心。其实诸葛亮看的最清醒,后来不是和吴和解,基本上相安无事。说白了,如果诸葛亮还在荆州,加上关羽,《隆中对》不是没希望。但是有点理想(现实不可能万事周全),毕竟逆天改命太难。

1 阅读:188
评论列表
  • 2024-02-23 09:52

    谁说是正确决定?简直错的离谱。蜀国进攻吴国,输了就等于是去送死;赢了也等于是给曹魏做嫁衣。不管怎么打都没有胜算,还好意思说是正确决定。其实把关羽留在荆州镇守就已经是犯傻了。兵书有云,以正和,以奇胜。就是说实力不强时,没有战机时,绝对不能分兵。刘备去蜀国发展,几十年是不可能积蓄好力量的。把关羽留在外面就等于是送死,没有一点作用。会用兵的人绝对不会这么干。

  • 2024-04-16 12:29

    打东吴是唯一可能统一中国的机会,回四川只能地方割剧,但他不能这样打,第一步夺回荆州,第二步刘备在荆州牵制曹魏,诸葛亮率部分军队消灭东吴,第三步曹魏内乱时合兵北伐统一中国。

  • 2023-12-11 18:08

    没人说他打吴错了,错的是对自己实力没充分的认知,而且也不听手下劝谏,导致仅以身免

    中华文化必将大放异彩 回复:
    毕竟仅以身免也是黄鼠的老本行了

老张聊史

简介:历史其实很有趣